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张维为:高铁奇迹与中国模式

2011-10-10 05:34 战略·谋略 ⁄ 共 167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2010年11月15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全线铺通,明年将正式投入运行。这不禁使人想起了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坐新干线的往事。邓小平当时亲身体验了这种像风一样飞驰的高速列车后对记者说:“这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可以告慰邓小平的是:32年来,中国一直在跑,在追赶发达国家,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中国自己开发的高速铁路已经超过日本新干线的250公里时速,跑出了每小时394公里的速度,中国高铁总里程也很快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高铁发展的思路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我们建设高铁的指导方针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我们先是利用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优势,通过谈判让世界四大公司转让部分高铁技术;然后是自己组织10多万科研人员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整合、创新,最终形成了超越西方水准的新技术和新标准,创造了中国品牌,使中国得以引领今天世界的“高铁时代”。纵观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也是:既学习别人之长,又发挥自己优势;在对别人之长进行学习、消化与整合的过程中,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实现对西方标准的超越,最终影响世界。

我们学习了西方的市场经济之长,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结合中国强势政府的传统,提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支配资源的效率,又有社会主义宏观稳定和平衡的优势,从而使中国经济保持了长达30多年的持续增长。

我们学习了西方的“数目字管理”,大大改进了我们各行各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但我们也发展了中国的“宏观整合力”。我们的宏观调控既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时候进行,也在经济发展顺利的时候进行,从而使我们较好地避免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虽然我们的宏观调控仍有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数目字管理”与“宏观整合力”的结合无疑是推动中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学习了西方私营企业的活力,从无到有推动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推动了国营企业的改革,清晰产权,明确权责,创造了多种体制互相补充的多元经济。国企与民企关系的总体思路是既分工又合作,既竞争又协作。虽然“国企”和“民企”仍时有矛盾,甚至矛盾还不小,但我们的总体思路既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国退民进”,而是“国进民进”,大家一起把自己做大、做好、做强,把中国经济做大、做好、做强。

我们学习了西方的法律优势,制定了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的法律,大致形成了依法治国所需要的比较完整的法律框架,但同时我们也注重开发自己的政法资源,形成了从民事调解到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的政法机制。虽然中国在落实法治社会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继续推动依法治国,同时也力求避免西方法条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病,力争建设一种比西方更公正、更高效、成本更低廉的新型法治国家。

我们学习了西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理念,极大地扩大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与此同时,我们力求继续发杨中国人注重家庭和谐和集体权利的传统,使得今天的中国社会总体上既有个性张扬的活力,又不失中华文明特有的家庭亲情和民族凝聚力,这种中西文化的结合使我们较为顺利地克服了许多在其他国家难以克服的挑战。

总之,中国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回归实践理性,回归中国人综合创新的传统。

当今世界最激烈的竞争其实就是标准的竞争,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政治标准,都是如此。标准竞争有三种战略,一是追随者战略:采用别人的标准,跟在后面生产,这是价值链中最低端的;二是参与者战略,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这明显优于前者;三是领导者战略,就是在国际标准竞争中成为领导者,让人家按照你的标准走,这是利益最大化的办法。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西方一贯奉行领导者战略,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西方标准”,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在世界标准的竞争中,中国也应该采取参与者和领导者战略,这是中国高铁模式成功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我也相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新的中国标准将会不断诞生并逐步影响整个世界。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