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你知道吗?在古代宰相都有那些绰号

2015-10-19 19:20 历史·地理 ⁄ 共 118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伴食宰相

据《旧唐书·卢怀慎传》记载:唐代官员卢怀慎与名相姚崇共同处理军机大事。但卢胆小怕事、懦弱无能,遇事从不敢自己做主,所有事务责任全推给姚崇处理。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对卢怀慎的这种“吃饭不管事”的行为不满,私下送了他“伴食宰相”的“美称”。

  

模棱宰相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对人说:“处世不欲决断明白,若有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故人称之为“苏模棱”。武则天圣历初年,苏味道为相,处世更加圆滑,被人称作“模棱宰相”。

  

弄獐宰相

唐朝以“口蜜腹剑”而闻名的宰相李林甫,还是一位不学无术的白字先生。据《旧唐书·李林甫传》记载:有一次他写信庆贺亲戚生了孩子,将“弄璋”(古称生男为“弄璋”,璋为玉器)写成了“弄獐”(獐为野兽)。此事不胫而走, “弄獐宰相”之名也流传开了。

  

溜须宰相

据《宋史·寇准传》记载:北宋丁谓善于察言观色,升至参知政事(职位相当于副相),而宰相寇准非常讨厌丁谓这号人。有一天,他们在内阁一起进餐,丁谓见寇准胡须上沾了些饭粒,便马上为寇准溜须拂拭,并称赞其须美。寇准大笑说:“参知政事是国家大臣,难道还有为官长溜须的宰相吗?”丁谓自知没趣,面红耳赤。此事传出,人们便送他 “溜须宰相”的称号。

  

三旨相公

据《宋史·王圭传》载,北宋神宗时,王珪居相位16年,这十几年间,政务得过且过,无所建树,每遇国家大事,他从不献策略,上朝呈送奏章时,跪拜皇帝高呼“取圣旨”;皇帝批阅后跪接曰:“领圣旨”;出殿见人曰:“得圣旨”。总之,事事依圣旨而行,其他官员总结了这位“相”公的处理政事原则,就称他为“三旨相公”。

  

浪子宰相

北宋李邦彦,官至宰辅,但却是个“浪子宰相”。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此人行为放荡,不理政事,只会享乐,最大乐趣就是踢球,踢起球来,他脚法细腻花样繁多,在当时起码可称为“足球先生”了;还有一个爱好是喜欢写荤段子,但凡他写了新段子,就有老鸨来买版权,唱给客人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段子手”;李邦彦交友甚广,又乐善好施,每遇到有进京赶考的举子要接济,必出手大方,积累了很多人脉。致使他官运亨通,成为朝廷重臣。在北宋末年“靖康之难”时,他又成了投降派奸臣之首,加速了北宋灭亡,可见“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危害是何等之大!

  

棉花宰相

明朝的刘吉,官至大学士、内阁首辅(宰相)。当时的明宪宗皇帝不问政事,内阁和六部都是在混日子,一度有“纸糊三阁老”(即刘吉、万安、陈文)和“泥塑六尚书”之称。他在位上,尸位素餐,奉迎皇帝,勾结宦官,粉饰自己。他的拿手好戏是颠倒是非,精于营私,但凡有意见与他不同的,必一棍子打死。由于他不理国事,无所建树,屡屡遭到言官的弹劾,但这位大员心理承受力超强,无论言官说什么他都充耳不闻。凭着超级耐弹力,竟得以占据内阁十八年,其中任内阁首辅十五年,最后博得个“棉花宰相”之名。取棉花千弹万弹弹不烂之意,形象至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