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如何正确看待“潮流”技术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016-09-18 21:42 科技·视野 ⁄ 共 158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安防行业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高清系统基本已经把模拟监控系统赶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这样的结果与一系列“潮流”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清、大数据、云技术、智能分析、POE技术等等。

很多行业里的人以了解、使用、具有这些技术为傲。甲方会宣传“我的项目上用了智能分析”;设计、施工方会表示“我的设计采用了云技术”;供应商会声称“我的产品采用了4K高清技术”。当然如果能用好这些技术,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便利以及更好地体验感,但是我们到底要如何用好它们呢?希望通过以下几个举例与大家做一下初浅地探讨。

从原来的模拟系统420线、480线、540线、600线、700线,一直到现在高清系统的720P、1080P、300万、500万、4K的分辨率,人们对于高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H.265技术的发展则为更高分辨率奠定了基础。但是很多人忽略了要得到高清的画面是一个系统,而不仅仅是某一个环节,他需要有高清的摄像采集、满足高清信号传输的介质、具有足够能力的解码设备以及不低于采集设备分辨率的显示设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达不到要求,就不能实现我们所期望的高清。有些项目摄像机要求选用300万,而显示设备只用了1080P的监视器,甚至有些都达不到1080P,根本不考虑显示设备,所以这样的产品定位,只能是“噱头”,实际不会带给我们高清的效果。

“智能分析”是监控行业炙手可热的技术,很多人认为一个产品不带智能分析就感觉是过时的,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大多数人关注智能分析的功能大于功效,往往是为了“智能分析”而“智能分析”。曾经遇到过一个菜场招标要求摄像机带人脸识别等智能分析功能,这个功能用在菜市场有意义吗?(这只能说见仁见智了)。主流品牌都在讲智能分析,几乎家家都说SMART,差异无非是大的品牌智能分析种类多一点,小的品牌种类少一些,但真正有多少人会关注,每个智能分析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智能分析的门槛很高,研发的难度很大,据了解,行业里做了十几年智能分析的团队到一定层度后也是举步维艰。譬如土方车掉渣的检测等确实需要智能分析的场合,目前又有几家的技术能满足监管部门的检测标准?所以理性的选择智能分析的应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时间上、财力上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也希望行业精英们能更加深入进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POE功能

POE功能作为一个相对更加“亲民”的技术,让更多的人趋之若鹜。可以说是“人人POE,事事POE”。大家是否遇到过客户要求给二芯电源二芯信号的拾音器采用POE的情况?在此我引用一下POE的定义,请大家判断一下是否有这个必要:POE指在现有的以太网Cat.5布线基础架构不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在为一些基于IP的终端(如IP电话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网络摄像机等)传输数据信号的同时,还能为此类设备提供直流供电的技术。参照这个定义,想必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
POE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需要另外铺设电源线,可以降低成本和减少故障环节。但是否是一概而论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网络监控系统采用POE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条件:①IPC支持POE;②交换机支持POE且每个端口的功率满足IPC的要求;③传输距离小于70米。这几点说明了IPC功率大于POE功率的不能使用POE。比如对于一些使用AC24V、2A电源的球机,目前POE标准还达不到相匹配的要求(当然随着POE+的出现,这个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在距离超过70米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POE供电的不稳定的现象,如果增加接入层数量,那成本的优势就会消失;另外对于一些需要本地存储的IPC,POE供电也不适合,因为一旦网络或者交换机出现问题,将不会有图像存储下来,而如果采用电源线供电,至少本地存储还是有的。
所以说“潮流”技术再好,用得好才是关键,希望通过以上拙见能带给大家一点点启发,欢迎在下方留言互相交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