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丝:横也丝来竖也丝

2018-07-18 16:59 生活·感悟 ⁄ 共 180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有这样两则故事:凯撒曾穿着中国丝绸长袍去看戏,引起全场的钦羡。公元前53年,罗马的执政官克拉苏率兵与安息人作战,酣战之际安息人突然展开丝质的军旗,颜色绚烂,为罗马军人所未见,使他们受到了惊吓而溃不成兵。

虽然说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开端的,但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的确是强化了,汉代出产的丝织物也就在这时通过各种途径流入西方。当时西方的罗马帝国,就非常喜爱丝织品,甚至以拥有丝绸服饰而自豪,前面两则故事即是当时丝织品流入西方的侧证。

在古希腊古罗马人眼中,中国就是丝国,他们称呼中国为“塞里斯(Seres、Serica)”,这个词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一般认为源自汉字的丝。

丝的甲骨文字形非常形象,就好像两束丝,其本义便是蚕丝,《说文解字》言“蚕所吐也”。在战国文字中,有时候会在两束丝的上部加一横,可能是装饰,也可能是表示丝线连结的意思。楷书写作絲。糸作偏旁简化作“纟”,因此絲可以简化为丝,下面的这一横是两个纟下面一笔的连写。由蚕丝之义引申,丝就可以用来指各种丝织品,也可以泛指像蚕丝一样的细线和其他极细的东西,可以比喻事物之细微。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数千年来中国丝绸以其独有的魅力、绚丽的色彩、浓郁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文明谱写了灿烂篇章。事实上,翻开中国的字典,与丝有关的文字屡见不鲜。丝从二糸,糸从甲骨文字形看是一束丝,表示细丝,而丝是两束丝,两者可以通用。在中国的文字中,以糸为偏旁的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丝有关,比如纺、织、绣、结、缝、编等字,是和丝的加工有关,如绢、素、绮、纨、绸、缎等,是丝织品,如缕、经、纬、线、统、纪、绳等,是丝或由丝状物组成的,如红、紫、绿、缟、缁等,是和丝织品的颜色有关……可以说,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很多字,都是与丝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些字在流行之后,染上了人性的色彩,使得原本不具备任何褒贬意义的它们,包含着社会的味道。比如纨,纨是细绢,但这种丝织品工艺复杂,较为“奢侈”,使用者非富即贵,后世便用纨绔(细绢制的裤,大多为古代贵族子弟所服)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包含贬义。

源自丝的很多词汇,也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比如综合、组织、纪律、线索、约束、编辑等等,这些字词从本义出发,也延伸出了更多的意义,丰富着我们的语言,丰富着我们的表达,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对于中国古代来说,男耕女织是很常见的画面。汉魏六朝时期的那首“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其实侧面描写了女织的场景,而《木兰辞》中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则直接正面描写木兰纺织的场景。白居易有一首《缭绫》,缭绫是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白居易从缭绫的生产过程、工艺特点和生产消费等方面写的,主题是念女工之劳:“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

在呕呕轧轧的不断纺织之下,其实暗含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劳动女子的心理写照。丝与思谐音,古人便用丝来隐喻思。那些带着“丝”的诗句,何曾不在心底暗藏相思呢?内敛一点的有“郁郁陌上桑,袅袅机头丝。君行亦宜返,今夕是何时。”一面踩着机器,一面思念着远去的人。而较为奔放的明代山歌则唱“不写新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素帕之上什么字也没有,而织就素帕的纵横丝线,恰恰代表着自己的心意。内敛也罢,奔放也罢,都是丝丝含情,缕缕凝怨。

宋代无名氏留下的《九张机》,写的也是织锦女子的相思之情,一掷梭心一缕丝,连连织就九张机。从来巧思知多少,苦恨春风久不归。七张机时,写“春蚕吐尽一生丝”,正是借“丝”、“思”二字谐音,用春蚕吐丝比喻心中柔软绵长的情思,用春蚕吐尽一生丝象征至死不渝之坚贞。这难免让人想起李商隐说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人世间的爱情有时候就是这样。

正如开头所言,丝绸还催生了一条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其实是19世纪晚期由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作为丝绸之路的主角,丝绸产品及其生产技术和艺术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内容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东西方文明互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远古到如今,丝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深深地融入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从丝国(Seres)变为瓷器(China),然而丝与中国的文明,却依旧不可分割。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