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芳:青春吐芳华

2019-09-18 16:13 生活·感悟 ⁄ 共 160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这首《绒花》,是1979年上映的电影《小花》里的插曲,随着2017年电影《芳华》的热映,用歌声的流动带着一代人的青春穿越了四十年的时空。每个人的一生中,20岁上下的年纪,总是最难忘的一段时光,那是挥酒着热情和活力的青春,这段最美好的时光,被我们称为芳华。

芳是一个形声字,从,方声,金文字形为,由四个“中”和方组成。《说文解字》中说:“芳,草香也”。中、都模拟的是草木丛生的样子,指代草本植物;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边邑。芳的本义指边邑天然丰茂的野草。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在孩子们ロ中像儿歌一样的诗句,或许排在最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古诗词的前列。

由野草扩展,芳泛指花草等的清香。花的清新芳馨,草的香气芳泽,让这个字里包涵了世间的清新与美好:

它是沁人心脾的馨香。芳香的气味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那么真实地存在着,独有一番笃定与做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低调于角落静悄悄地香,暗香于枝头清凌凌地开,这是一种懂得收敛的矜贵,是一种不需张扬的自信。

它是落英缤纷的盎然。“忽桃花林,岸数百步,中无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陶渊明描绘的生活理想。良田美宅、屋舍俨然之间,点以芬芳的花草,好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千年后的今天,这片芬芳美景依旧能让人身未动、心已远。

它是蓬勃的生命力。春天里,万类霜天争芳斗艳,撩动了习习春风,更撩着人们的弦。“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色不常有,花草树木总是珍惜这美好光争相吐芳,人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人对美的渴望总是更加强烈些,因此白居易才会因为留恋春天的芳菲,愿意不辞辛苦登高寻芳踪。

香气总是宜人的,于是芳所传达出美好的要素,由花草芬芳拓展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好年龄,称为芳龄;佳人之名,称为芳名;坡好面容,称为芳颜;亭亭玉立,称为芳姿;深得人心,称为芳心…“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曲《小芳》唱尽了一代人对于青春年少时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向往,也在芳字中写入生活中的温暖与心跳。这段青春时光是人生的“芳华”,亲情、友情、爱情、理想、奋斗、成长…这些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关键词,织成了芳华岁月中一道道的风景线。

美好,一旦深入德行,则暗含了抱负与追求。芳字看起来朴实低调,却又意味深长,激发了有识之士的美好愿望。芳懿,是美德;芳魂,是志行高尚者的灵魂;流芳,是指把美好的品行传扬下去;言芳行洁,是高洁人格的追求。历史上,屈原当是“芳”的最佳代言人。《离》中写道:“佩缤纷其繁,芳菲菲其弥章”,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的芳香更加显著,屈原渴望他的主张和抱负与这芳香的气味一般被更多的人关注、认可;“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不光是佩戴,他甚至希望通过用芳香的花草水沐浴来洗净身上的污秽。屈原如此热爱那“芳香”,究其原因,只因为“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芳洁即便与污垢混杂一起,它的纯洁品质依然不会被湮灭。有人认为屈原性格过于正直,孤清高,不懂得经营人际关系,不会灵活变通处世,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将自已置于备受排挤、孤立一人的绝望状态,最后报国无门、抱石投罗而死,是一种很傻的行为。然而,正是因为屈原“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信念、坚守初心,才使他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使他对于“芳”意蕴的延伸成为后世所追寻的不朽,让今天千千万万的我们敬之,爱之,念之,“芳”的品性也由此喷薄、涌动在中华民族的脉搏里。

人生最美是芳华。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或许默默无闻,或许茫然若迷,亦如芳草,无花之娇艳多彩,无树之高大参天,但芳草连天,兀自生长,成长自己、塑造自己、善良自己。无论成败,只要奋斗,人人都该有鲜花一样的绽放时刻,愿我们都拥有芳菲人生,不芳华。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