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浙大自动化专业介绍

2008-12-31 00:00 考研心路 ⁄ 共 281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本科专业

自动化是信息学院控制系唯一的一个本科专业。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是国内最早创建自动化专业的单位之一。现有教职工 87 人,其中 80% 以上是教授和副教授。近年来,浙江大学控制系的所有学科都是国家 211 、 985 项目的重点建设学科,具备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善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强有力的学科和师资优势,自动化专业培养了许多杰出毕业生:高校学术带头人、国防工程总指挥、企业总裁、总工程师、政府高级官员等,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前主席吕勇哉,一汽集团总裁竺延风,‘神舟六号'地面总指挥张育林,全国首批长江特聘教授褚健,以及多名国内知名高校现任校长等。

培养目标——自动化专业依托控制系的强大科研力量和领先优势,利用信息学院的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表与装置、智能系统、机器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集成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较为全面的系统观点,具备在本学科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管理、技术开发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以及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造就自动化、信息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综合管理以及工程技术复合型高级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机器人国际大赛'、‘足球机器人'、‘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屡获奖项。学生在校期间赴境外著名高校和企业访问交流率 10 %。

毕业去向——毕业生有 50 %以上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大型工作单位如: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宝钢、中国广东核电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等。

核心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软件、检测技术及仪表、计算机控制装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等。

专业特色课——先进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机器人导论、综合创新实验

(二)研究生阶段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基础和核心。现代工业正向复杂化、高速化、大型化、网络化发展,面临大量复杂的控制对象和越来越高的控制性能要求,需要先进的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决策一体化的企业综合自动化理论与技术;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理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与混杂系统理论;网络化环境下的复杂工业过程故障诊断与监测技术等。本学科在进行上述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多种建模、控制、优化技术和算法,而且着重致力于解决工业实际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本学科于1988和2001年2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复杂工业过程模型化与控制及其工业应用等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和6名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为代表的结构合理、有较高学术水平、富有创新精神的队伍。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0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重大研究课题。

研究生主干课程:预测控制(博士生)、非线性控制(博士生)、鲁棒控制(博士生)、自适应控制(博士生)、线性控制系统理论、最优化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滤波、先进控制技术、实时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点的研究内容涉及过程工业中有关检测和自动化仪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复杂工业过程参数检测技术、专用自动控制装置、多相流及特种参数检测、新型传感器的研究以及产业化、软测量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它们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等。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点技术力量强,学科点的总体研究水平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名列第一。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其中教授6人(博导5人),副教授或高工10余人。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6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博士点基金和1项国家教委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以及多项重大横向课题。已开发特种计算机控制装置和测试系统10多套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曾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获得国家专利6项,出版著作6本,发表论文百余篇。

研究生主干课程:线性控制系统理论、现代检测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原理、现代电子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实时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

系统工程

该学科长期从事有关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在复杂工业过程及各种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与优化方面具有深厚而扎实的研究基础,在自动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曾经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具有扎实的理论研究水平和雄厚的技术开发实力。近十年来承担了许多国家级重大项目,如"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高科技计划"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并承接完成了各种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联合项目。

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该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大规模系统的优化算法的理论和应用及软件实现;多变量先进控制及智能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应用及软件实现;复杂工业的建模与流程模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与软件的研究;信息处理及网络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环境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智能化住宅及信息家电总线、智能化仪表等。涉及的领域有:炼油、化工、家电、水处理、垃圾处理、交通、轻工等行业。

研究生主干课程:线性控制系统理论、运筹学、过程系统工程、应用最优技术、企业综合自动化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包含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模糊逻辑、仿生学和计算机科学最新成果的融合。这一学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受到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界的极大重视,被称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控制科学。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在八十年代初期即开始智能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属于国内最早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系统、现代通讯网络、图像识别、动态数据挖掘、环境监控自动化、现代企业综合自动化等。

本学科为浙江省重点扶持学科,具有博?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5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19人。

研究生主干课程:高级智能方法(博士生)、自适应控制(博士生)、线性控制系统理论、智能控制、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控制、学习控制、先进控制技术、实时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