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归来,一直在想着写点什么,无奈文笔不精,每次打开word,都不知道从何写起。回想两年前,刚接触法硕,经常在论坛上搜索经验贴,从前人的文章中得到不少帮助与鼓舞。一晃眼,我也成了过来人。其实也谈不上是经验,因为大家都学了十几年,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别人,只能算是一点点体会加感悟吧,希望能给后来人提供一些帮助,也算是回馈论坛。
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的。整个学期,一直停留在英语背单词,专业看人大指南上。直到学期结束,人大指南还没看完第一遍。由于太享受在家的舒服日子,暑假里也只是在背单词,看指南,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9月,才意识到自己进度太慢,时间太少。更糟的是我把精力放在很多无谓的事情上,根本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复习,效率低下。到了11月,由于复习效果不好,整个人都变得非常急躁。12月,彻底放弃了。最后的失败,是可想而知的。回顾一战,后悔浪费了不少时间,没有好好利用暑假,开学后,没有处理好一些关系,犯了某些致命的错误。
一战的分数比我想象中高,虽然没有哪门考得很好,但至少也没有拖后腿的科目,因此没有打击我,反倒是增加了我二战的信心。至于为什么选择复旦,记得去年七月看了关于复旦在读的帖子,大意是机会多,印象深刻的是那句“感觉复旦就是一个巨型的超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推着购物车的顾客,没有人要求你必须买什么,只有自己按需索取”。然后开始收集有关复旦的消息,了解到复旦保护高分,超出分数线20分以上基本不会被刷。有人认为考厦大都失败了,二战就应该选择一个分数低一点的学校。这样稳妥些。复旦?不可望也不可及。但我不这么认为,一战失败,并不是我能力有问题,只是没有专心复习,只要好好努力,还是很有希望的。我不会把考上复旦作为我的梦想,梦想太遥远太虚幻,考上复旦只是我在现阶段奋斗的一个目标,或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二战从七月份开始,起初每天也就看5个小时的书,慢慢增加到7小时。如果一开始就10小时,那肯定坚持了两天第三天就开始睡大觉。我把重点放在英语阅读和基础课上。没有报司法考试,觉得那点可怜的专业分数,参加司法考试也是白搭,还不如专心复习法硕。基于提高刑民的水平和为来年的司法考试做点准备,我还是买了司法考试的刑民讲座看。综合课,第1.2遍就是光看书,后来发现没什么效果,第三遍时开始边作笔记,自己还做了个法制史的表格。这段时间是最没压力的时候了,刑民讲座是带着兴趣在看,英语阅读当作是长些见识。
九月份,开始高强度的复习。每天9小时。三门课,英语,基础,综合平均分配,但事实上花在英语的时间多一些。英语做阅读和背单词。基础结合考试分析,刑民讲座和老妖精的加强版,做笔记。综合反复看考试分析。
十月和十一月,看政治,每天两小时。英语做真题,练作文,背单词,真题大概是2至3天做一套。专业课进入强化阶段,每复习完一章的内容,做相应习题,检验复习成果。个人认为这段时间是最关键的,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能够产生质的飞跃。我复习时很投入,以至于中午休息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还在看书,做题。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离目标又近了一些。
十二月到考试,英语结束真题之后,做模拟题(最痛苦的时候),最后又把真题过了一遍,主要是近几年的。专业课查漏补缺,重点看做错的题目,做模拟题,背书。恶补政治。我的疲惫期,每天就是机械地看书,背书,做题,仿佛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企图偷懒的时候,我都会和自己说再坚持一下,看一章书,做一套题,如果过半小时还觉得累,就休息吧。每次总能坚持下来,直到考试结束。
关于各科的总结
政治,和专业课比起来,我是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政治,我一直都没什么感觉,开始得比较晚(十月),而且每效率,基本都是看书十分钟,就开始走神,想着就这样“看”着书本熬过两个小时,态度很消极。直到后期做启航的模拟题,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应该像对待专业课那样认真地对待政治。政治还是应当以大纲解析为重,上了考场会发现大纲解释是多么的有用!如果刚开始无法把握重点,建议先看任汝芬的序列一,这本书重点突出。
英语,大家都知道研究真题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单词还是坚持天天背,但不同的时期花的时间不同,前期花1个小时,后期半个小时就够了。7.8.9月我做的是石春祯220篇和吴永麟100篇。220篇我两年都用了,特点就是长难句多,文章很地道,可以迅速提高阅读水平,这个我第一年深有体会,到了后期还是坚持每天做220篇中的一到两篇。吴的100篇是我见过最接近真题阅读的。从十月份我才开始练作文,其实是比较晚的了,并且第一年完全没练过作文。刚开始还走错了路:想着“走捷径”,“速成”直接背模版。对于小作文,直接背模版是可以的,但是大作文就不一样了。记得当时我把我套模版“写”的作文给别人修改,人家说“其实我不太明白你在写什么”。我很受打击,下定决心好好写作文:抛弃了原来的模版,改用恩波的最后三十篇,精读里面的范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用词,选择典型的文章进行背诵。然后利用每天做220篇时摘抄好的句子,加以改写,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慢慢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最后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模版。完型和翻译,我并没有做专项的练习,只做真题和模拟题。个人认为在做了一定量阅读,分析长难句,配合研究真题做模拟题之后,翻译是可以有提高的。推荐张剑模拟题里的翻译,因为难度大,做了他的模拟题后,会发现真题的翻译其实不难。
基础课,对于民法、刑法这两门需要逐渐加深理解的科目,适合早看,复习前期把重点放在这两门上,复习后期相对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因为该理解的都已经理解了。前看书适当做些笔记,列出提纲,后期复习的时候对照着提纲回忆书上相关内容,强化记忆,这对于答主观题是非常有用的。考试分析上关于刑法分则的内容过于简单,这部分可以看指南或者大串讲,更推荐大串讲,总结得挺好的,不过前提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可先看指南后看大串讲。对于司法解释,一定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刑法的,历年考题都涉及不少。
综合课,最“死”的一门课,考试的内容全部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问题就在于你怎么复习了。你只复习重点内容么?你是不是忽略了很多细小的知识点呢?你只背诵那些所谓的押题么?这都是我第一年犯的错误,结果综合课只有90分。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畏难情绪在做怪。体验了一次终于知道“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考的”,开始全面的复习。刚开始接触综合课,也许会混淆法理宪法和法制史的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构建各科的知识体系,可参见dash的《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其实也就是应用“抽屉理论”,先建立一个整体框架,再分门别类的往里面填充内容。前期(7.8月)认真看书就好,不必急着做题。把书看上三五遍,这不是走马观花像看小说那样。而是每一段,每一句,每一词都要看,只要够细心,是可以发掘到很多考点的。例如:棰令是什么?哪个朝代由哪个皇帝颁布的?目的,内容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就是要细致到这个程度。中期(9.10.11月)配合习题掌握各知识点。每看完一章就做相应练习,把做错的题标在考试分析相应位置上,再把相关内容看一遍。后期(12月至考试)做模拟题和背书。做模拟题同时也要把考试分析过几遍,高度重视自己还没掌握的内容,避免再次出错,算是拾遗补缺了。到这个阶段,背书是主要任务。综合课主观题很偏,所以如果仅仅背诵那些所谓的押题,上了考场就要看“运气”了。“运气”不好,可能主观题尤其是简答题部分就要交白卷了(这就是我第一年考的情况)。第二年,我准备了上百道的主观题,事实上前中期的每一遍看书,我不敢说对考试分析的内容都已烂熟于心,但至少是掌握了七八成,所以后期的背诵其实并不难。背诵之后就是做分析题了,后期时间不多,挑选一些典型的分析题就可以了,不仅是做,还要总结出答题方法和步骤,可能的得分点,尽量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