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科研能力的提高——综述的阅读

2009-12-05 14:27 学术科研 ⁄ 共 136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动脑强于动手,写作强于实验的人。有时候我自己都在后悔是不是当初选错了行当(如果当时学文科的话,说不定事业或许会更顺一点,也不用26了还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个Dr.的前缀而为科学事业奉献青春了),不过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至少现在不能(要不然硕博连读的我现在退出只能靠本科学位混饭岂不亏大了),所以我只能尽量发挥我的长处,扬长避短,在设计实验和写写paper上努力前行了。
我和另一个博士现在做的方向是老板今年才开始的新方向。可以说是从制备方法到后期实验表征差不多都是全新的体系。因此,想了解课题,把握自己未来三年的命运只能靠自己的文献积累了(老板只负责一个宏观上方向的把握,具体实验细节都是我们自己设计——连支撑这个方向的课题申请标书都是我们先负责写初稿)。所以,在进实验室以来我便开始把网页锁定在了ISI上,查找、下载、整理文献(具体过程我在帖子中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详述了)。做了一段时间文献小财奴之后,问题也随之产生。就是面对Endnote里面5、600篇的文献,其中绝大部分是英文(而且只是靠abstract,有的甚至是title下载下来的),要从哪里入手呢?如果一篇一篇地看,我想即使是只看摘要也得花上不少时间,而且得到的结果未必很好,同时很多精华的部分也不可避免的被漏掉。因此,文献分类成为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按照什么将文献分类呢?很明显要先有一个分类标准,这时我选择了阅读综述,特别是最近几年内发表在高if期刊上的综述。通过几天下来对将近50篇综述的浏览(注意,只是浏览,要不然每篇综述动辄20-30页全文都看下来还不吐血),我大致把握课题方向的脉络。通过别人综述里面小标题的确立也基本清楚了该如何对文献分类。于是,我根据综述自己制作了一个“综述的综述”文档。具体地说是先将每篇综述所讲的核心内容总结成几句话,而后附上其结构(就是文中的小标题),而后将自己感兴趣的或与目前研究方向相关的部分标上加粗红色(有时间的话最好能小结一下里面的具体内容,以及关于这方面的经典文献)。这样一篇一篇综述的总结下来,会得到一个综述提纲形式的文档。最后再次总结,将不同综述中重复的地方进行汇总,得到一个关于课题的比较立体的提纲。比如,我现在做的方向是用A技术制备B智能高分子以研究其对C的影响。那么我分别以A. B, C为关键词进行综述的检索,通过上述综述整理法我最后得到了一个以课题方向为内涵的外延式提纲体系。具体包括了,制备技术有哪些(其中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智能高分子包括哪些,其刺激因素、响应形式包括哪些;B高分子目前研究内容包括哪些;C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等到思路基本清晰了,再分门别类地按照提纲来进行专题整理和细化工作,就是按照综述后的参考文献来下载阅读文献(好的综述引用的文献一般都是比较经典的文献,被不同综述同时引用的肯定是该领域的代表性文章了);再自己确立二级提纲,做好总结。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避免了文献阅读的盲目性,否则没头绪地看了一堆文献而不能根据一个主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时间长了基本上都得忘光了;二是提高了自己建立提纲的能力,一般来说无论是paper还是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都需要首先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提纲才能继续下去的;最后还可以提高自己分类总结的能力,而这正是写文章乃至以后写报告、写总结所必须的。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