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带着思考的头脑去品读文献

2010-05-15 14:42 学术科研 ⁄ 共 218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本人今年年底就要博士毕业了,读博期间前前后后发表了十多篇文章,不过对08年发表在chem commun上的一篇paper (2008, 1088 - 1090, Facile preparation of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silver nanoclusters using a polyelectrolyte template)的感触还是比较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这是我发表的第一篇个人认为比较好的paper,还在于这篇文章idea的诞生以及文章发表过程中的不少感悟。

(1) 这篇文章的idea是怎么来的?谈及我这篇工作的想法的诞生,我的最大感悟就是“带着思考的头脑去看文献”。研究工作中如何找到新的想法或是新的解决科研问题的思路,是决定一篇工作的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虽然工作的系统性或是论文的写作技巧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发表,但工作中所体现的idea的创新性程度毫无疑问是最核心的因素。获取灵感,找到一个很好的idea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多看文献,多思考”,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同样的文献,得到的收获和启发会因人而异,这不仅在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的差异,也在于每个人在看文献时所思考的问题会因时因地而异。对此我自己的感触还是很深的,经常为了解决实验过程中的某个问题而重新翻阅以前看过的文献时,经常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和发现。

回来讲讲我的这篇文章的故事,2007年暑假期间,我在阅读文献当中发现有文献报道了荧光金属纳米簇的合成,而且这是一个才开始开展的较新的研究领域。由于我对荧光的纳米材料比较感兴趣,于是就查阅了一些相关文献,决定在发展新的合成方法这一块开展一点工作。刚开始时尝试了不少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呵呵,郁闷,于是就停了下来,看看文献。因为聚合物是一类很常见的还原/保护金属纳米材料的物质,所以就看了一些和聚电解质组装的相关文献,边看边思考如何寻找新的合适的方法。就在这过程当中,有篇文献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献当中提及了聚甲基丙烯酸由于侧链含有的甲基而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质,在低pH时会因聚合物卷曲形成疏水腔... 这时我想起了在几篇报道合成荧光金属纳米簇的文献中都提到金属纳米簇被保护在疏水环境中有利于其荧光,因为荧光团直接暴露在水中易被淬灭。嗯。。。也许。。。这个可以行?。。。于是我就很快配了点聚甲基丙烯酸的溶液,和硝酸银混合后就放在了紫外灯下还原。打开紫外灯开始反应后,就打篮球去了。之后全然忘了实验的事情,因为前面失败了太多次,所以抱的希望也不大,权当多尝试一次。晚上来到实验室后,一看反应溶液,红色的荧光??!!呵呵,当时那个激动啊,就差蹦起来了^_^。赶紧去测了一下溶液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现确实合成出来了具有荧光的银纳米簇,光谱性质和文献报道差不多。做出了现象,后面的优化条件,材料表征就跟着很快完成了,前后也不超过两周。

(2) 文章的发表历程 能做的表征都完成了后,就动笔把paper写出来了。当时关于这一块的文章发的都还是挺高的,05年前后有两篇类似的工作发表在Adv. Mater.。个人感觉自己的方法比他们报道的要简单一些,因为我采用一种常见的聚电解质光还原即可,而他们则需要另合成含丙烯酸基团的共聚物或溶胶凝胶作为模板。虽然刚开始准备直接投Chem. Commun.,但还是试着先投往了Adv. Mater.,可惜投后不到一周就直接被编辑给退回来了,without any reason,就是档次不够。呵呵,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连个送审哪怕给我点审稿意见的机会都不给。于是,重新修改了一下后,转投了Chem. Commun.,大概一个月左右后,小修,补了两个数据后第二天就接受了。在这之前虽然发表过两篇JPCC,两篇langmuir,以及另两篇小paper,但能发篇CC当时还是很高兴的,主要原因在于以前投过两次CC都没成功。

(3) 后期相关工作的开展 就在Chem. Commun.送审的期间,我就想怎样把自己合成的发光的银簇用起来,毕竟是自己合成的一种新材料,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当时主要集中在合成,应用开展的相对很少。鉴于自己以前做过荧光检测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尝试着能否找到一些能显著改变银簇荧光的物质,首先试了金属离子,结果发现铜离子能显著淬灭其荧光,后来又发现含巯基的氨基酸分子如半胱氨酸也能淬灭其荧光,因为二者是不同类型的分析对象,所以可以分别实现对这两个物质的检测。写paper时,起初是把对这两种物质的检测汇总到一篇写的,先投到AFM,审了两个多月被拒(只有一个大修的审稿意见),转投到Anal. Chem.,一个小改,一个大改,可惜主编也给据了。后来,根据审稿意见决定分成两篇,后来分别发表了在J. Mater. Chem. 和Biosens. Bioelectron.上了。

(4) 其它几点感悟 a) 如果当初在合成出银簇后,并不急于把合成这块发表出去,而是做些应用比如铜离子的检测,将合成与应用合在一起发表,整个工作会显得更系统一些,想必应该能发篇更高的期刊。b) 对于后期两个检测相关的工作是该整合在一篇还是该分开发表的处置不妥。回头想想,当时合在一起投稿时接着被AFM和AC退稿,审稿意见中都提及了选择性的问题,而这正是分析类paper 的关键问题,所以把两个分析物放在同一paper中其实就是给了审稿人一个活靶子,呵呵。该合该分,看来不同的情况需谨慎处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