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晴雨表

2008-12-20 21:20 战略·谋略 ⁄ 共 134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过去二十多年里,每到这个季节,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一股购买“中国制造”的热潮,价廉物美的圣诞节礼物和新年消费品,从中国沿海地区源源不断地运往全球各地。但是,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出口工厂相继倒闭,外省农民工失去工作,出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并不多见的农民工返乡潮。
中国出口商品的减少,出口厂商陷入困境,准确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目前所处的困境。在世界经济的角色分工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深深地卷入了国际经济的循环中,从而使自己的前途与外部世界紧密地挂在一起。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开放和庞大的经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外部经济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在中国看到反应。

就过去二十多年的情形看,中国努力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战略,无疑是成功的。它不仅积累了大量财富,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从中总结了很多发展经验。尽管出口企业的相当多利润被外企赚走,中国只是赚了“微不足道的血汗钱”,但公平地说,假若中国没有承担“世界工厂”的角色,那就不可能在国际经贸中立足站稳,它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必定会更多、更严峻。

中国经济对外部世界的依赖,首先是因为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其次是因为世界经济一直保持了稳定的上升态势。在拥抱世界经济秩序的初期阶段,中国只能尽量利用廉价的成本优势,先去抢占世界市场、吸引境外资本,然后再考虑采取其他更好的竞争方式。

然而,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现在,低成本和国外需求这两种因素的作用都在明显减弱,以至于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由于美欧经济陷入衰退,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再也不能发挥出过去那样的功效。拿不到订单,就意味着工厂不能继续生存。从小处看,可由此看到供需两者之间的“相依为命”;从大处看,更能看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是多么密切。

对于依赖外部市场的风险,中国政府在几年前就已经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出台了“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包括逐步压缩劳动密集型产业,宁可减少出口也要使产业得到升级等。但在出口产业依然有利可图的形势下,这一政策遇到了很大阻力,实施进度缓慢。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海外市场萎缩导致出口贸易额急剧下降,上月竟然出现了七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下跌,结果使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战略目标又面对着新困难,那就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失业人数快速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决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经济转型的潜在社会风险。结果,中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燃眉之急,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出口业的新政策。

很显然,从中南海到地方政府,中国各级执政者都面对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既要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又要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出口产业集中的广东省,显得更为严峻。在不少工厂关闭和外省农民工返乡的形势下,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其实面对着很大的压力,但在推动经济转型方面,他却表现得义无反顾。毫无疑问,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广东能否按照当初设定的方向和目标,为中国探索出一条新的成功之路,其难度可想而知。

尽管如此,中国依然是本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主要亮点。对所有国家而言,未来一年的形势会十分严峻,中国当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其带动周边乃至其他地区恢复增长的趋势,应该不会逆转。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