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达大家忙着找后门进国企的时候,庆幸找个铁饭碗的时候,全国有几人会想到10年后国企就大规模破产?
90年代大家忙着往北电等外企跑的时候,觉得无比光荣有面子,全国有几人会想到10年后北电挂了,华为的收入一骑绝尘?
90年代末大家觉得运营商特别体面,收入特高的时候,有几人会想到过不了几年有个玩意叫全员营销?每年离职的人越来越多?
21世纪初大家觉得事业单位还不错的时候,觉得起码还算稳定,全国有几人会想到几年后事业单位改制就愈演愈烈,编制逐步取消,退休制度改革,垄断收入逐步减少,市场竞争压力逐步加大?
2010左右大家疯了一般地考公务员,以为肯定必须是个金饭碗,全国有几人会注意到, 很多地方的公务员聘任制已经悄然开始了。
很多事情,我们想起来可能都不太可能,但是他曾经发生过——80年代大批人辞去公职下海,90年代初我国政府财政濒临破产,公务员的工资是打白条,国务院都在裁员。曾经糖烟酒公司比烟草公司高几个档次,曾经粮食局是很多地方政府里为数不多的发得出工资的单位。曾经大家觉得去了海关就可以到处捞黑钱,曾经大家觉得运营商是个让人眼红的金饭碗。
上述这些事情发生转变一般不超过10年。
中国数百年来的战略眼光第一人,太祖,在1945年的最大的奋斗目标就是能搞个联合政府,让tg能参政就心满意足了。这逆天第一人都没想到4年之后他就成为本朝太祖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妄加判断未来会一定会怎样怎样,政府一定不会对公务员等体制内动手。
一、以通信业为鉴
以史为镜吧,我们看看曾经90年代极为风光的体制内运营商的变迁,在20年前,地方电信一般是当地数得上的好地方了,很多公务员也眼馋的地方。20年了,请看变迁情况。
【相关推荐】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运营历史
1)历史及现状
中国的通信业是较早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的行业。在最开始,最爽的不是爱立信的员工,虽说当时爱立信收入不低,但是跟运营商比也就半斤八两,在地方地位也高,那时候也不存在指标问题,都是对方求着办事。
在本世纪初,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竞争不断加剧,固网运营商为对付移动推出小灵通,南网通北电信在对手地盘大打固网价格战,员工的收入是一年不如一年,指标是一年高过一年,全员营销也是那时候出来的。不过那时候还好,起码收入高于付出。
到了近几年,上面下的指标太高,搞的大家只能靠做假指标了(各位运营商同仁都知道,不管是市场的还是网络的,假指标已经全面铺开了),至于说收入——欢迎论坛上这几年所在运营商没降薪的兄弟姐妹们举手。活多钱少必加班,升职无望加薪没盼,鸡肋的工作天天还得做。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设计院,运营商的三产,这些都是曾经的银饭碗,现在呢?各个地方设计院除了四大院之外还有哪个红火的?收入、工作在当地还能称得上体面吗?
与此相对的是,这几年设备商的收入,尤其是一线设备商的收入节节增高,我就不多评价了。在06年,我写《通信行业求职宝典》的时候,我提了两个观点——1.看好华为;2.如果这两年能进移动抓紧进,再过两年就没必要了。如果合适华为,那时候进华为,就算是在国内,20来万一年也该有了。那时候进移动,现在也该是个主管了,好歹不用自己天天去一线干指标了。至于说现在过去,那不好说。
2)简要分析
【专题:通信行业】
最早,通信业的收益主要是依靠垄断地位带来的,跟个人能力无关。幸运的是,当这种垄断被打破的时候,正好赶上了通信业高速发展的时候,行业有足够的容量来吸纳各色人等,大家可以看到前几年被改革掉的设计院、三产在近几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但是一旦当这个行业走下下坡路的时候,体制内的保护如果被打破,从业人员就面临巨大的风险。于是大家可以看到近两年地方设计院改行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在继续做下去就饿死了,接触过的一些副院长级的甚至都开始跳槽了。
总体来说,越早被打开的行业,可能最开始会有一阵阵痛,但是后来肯定是幸福的。例如运营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大家所在的企业已经初步脱离了体制内了,运营商的很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错,设备商愿意接受,市场人员跳出来去其它公司做市场也不错。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几家运营商内部相互挖墙脚的情况已经慢慢开始了,运营商也开始初步引入很多设备商的人。在以前,你能想到去了移动之后跳槽到电信?
而且更关键的是:运营商的年轻人现在都还有能力,年老的人基本位置都稳定,在这种情况运营商逐步脱离体制内,对于大家都是个好事情。想想,万一你40岁的时候,市场竞争忽然加剧,你坐惯了20年的办公室,忽然要去搞16个小时的校园促销。。。。。
3) 看其它事业单位、体制内的行业
运营商的现状,只是很多体制内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在近几年可以用来被很多事业单位参考,例如出版社、医院、学校、报社等,在不久的未来,这个缩影也会被很多公务员所参考。大家都会走过一段工作性价比降低,减员增效,然后逐步健康化的阶段。
在这可以举几个例子,有已经发生的,有未来将会发生的。
出版社、报社
出版社、报社过去那绝对是个铁饭碗,现在呢?穷的出版社一月发2、3K工资,在市场上听不到声音,市场化的出版社有的编辑富的冒油,有人饿的要死,国内的出版行业基本已经脱离了体制内。报社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一些党报,别的哪家还有体制内的影子?就算党报,现在很多地方的党报也已早不如当年的红火了。
医生
未来,我们会看到医生的现状会大幅改变,现在的现状是医院基于体制内和体制外游走,搞的又国企又市场化,导致底层累死,管理层爽呆,其实就是运营商前两年的缩影。再过3、4年,下一轮医疗改革真正开始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跳槽、裁员、创业会成为医院的常态 ,有能力的医生收入会大幅提高,出入行的医生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承担很多变态的任务,但是对于服务态度、责任心的要求肯定也会提高很多。
学校
再举一个例子,学校,现在的幼儿教育由于早些年政府退出的早,导致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比中小学发展的快多了。大家不用光看上幼儿园难、贵,但是对比中小学的僵化程度,应该说幼儿教育的质量已经一骑绝尘了,比什么中小学、高校的教育强了好几倍。至于说收入,很多地方小学老师的收入可真比不上幼儿园老师的收入。高中教育由于政府不负担,很多地方开展的也比初高中教育好多了,当然教师的工作强度肯定也大了很多。至于说高校的改革,可能要很久很久,毕竟盖大学太费钱了。
【相关推荐】众说纷纭话就业:国企or外企?(二)
每个老板需要的人,包括两类,一类是能干活的,一类是忠诚于他的,如果只能干活,而看不出对老板多忠诚的人,放心,你一定没有晋升的机会,你的唯一机会就是继续干活,成为老黄牛。如果你只有忠诚而没有很强的业务能力,没关系,你总有一天会上去,因为忠诚与能力更稀缺。如果你能力太强了,即使你很忠诚,老板也会留一个心眼,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取而代之呢?所以你需要有能力,但不一定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对老板一定要忠诚,这是晋升的最快途径。
打破“铁饭碗”,实行公务员聘任制是改进政府单一用人机制、拓宽政府选人用人渠道、增强公务员队伍活力的有效途径。其实早在2007年,作为人社部批准的全国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点城市深圳就已经开创了公务员聘任制的先河,并规定2010年1月1日起深圳所有新进入行政机关的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 结合目前“公务员热”的就业形势,一旦大规模实行公务员聘任制,必然会削弱公务员“高稳定”的特性,对正确引导广大青年投身各项社会事业、消除就业选择不平衡现象、构建合理的人才分配结构、实现社会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人们对于公务员职业过于“欣赏”,耐人寻味。他们一方面向往传说中的“高稳定、高地位、高收入”,另一方面又对这样一个群体的印象并不太好,对频频出现的腐败官员嗤之以鼻。公务员聘任制的出现,相信会让很多人对公务员的印象有所改观。 其实,“城外人”与“城内人”对公务员职业截然不同的认识,归根而言是由于机制的不畅。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将以往的“高稳定性”消除,不仅可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健全公务员队伍“优胜劣汰”的长效机制,也能够有效提升公务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对提升政府形象、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维护群众基础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公务员聘任制只是一个开端,仅仅靠这样一种用人制度去解决目前公务员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还远远不够。公务员的考核、薪酬、公权力运行以及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等制度不加以完善,不严格执行,公务员聘任制就只能停留在形式上,特别是考核制度,若不能对聘任制公务员形成有效约束和威慑,这样的“新型公务员”也会很稳定。
虽说在试点时强调从制度上打破公务员“铁饭碗”,但其实我们很少看见被打破的碗。深圳从2007年就开始试点,但截至目前,深圳市2010年后大批入职的聘任制公务员中,还没有被辞退者。“一入公门,终身不愁”,尽管《公务员法》也有关于辞退的原则性规定,但真正遭辞退的公务员却是凤毛麟角。
要想让聘任制对公务员“铁饭碗”造成现实冲击,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建立公务员退出机制。 进一步看,目前的聘任制公务员试点工作,都是官方在操作,而真正有发言权的民众倒成了看客。但如果改革还是“保守自闭”,这种圈内改革往往会被长官意志左右,或是被利益群体把持决策,很容易导致“换汤不换药”。
只有公众能够加入到聘任制的评价当中,聘任制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而公众评价如果能够决定公务员的去留,那么其必然会更加努力地服务于公众,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其实,在发达国家,一个公务员不勤政廉洁;不作为,民众随时可以投诉,提出弹劾和解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