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历史·地理 > 正文

高铁风云–世界高速铁路百年史话(二)

2012-08-25 05:50 历史·地理 ⁄ 共 4740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德国在1866-1870年间,社会投资的70%被用来修建铁路,总里程达到2443公里。铁路工程带动了德国钢铁、机械、商业金融发展,帮助德国迅速从农业国转变为欧洲工业强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英、法、德、意、比、西等国,先后建成了覆盖各国的全国性铁路网。铁路建设奠定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对欧美工业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铁风云–世界高速铁路百年史话(一)

铁路技术全球扩散

    与此同时,铁路的出现,也为欧洲列强从殖民地掠取巨额资源提供了便利。哪里有丰富的资源,铁路就修到哪里,无数铁路劳工死于非命。在欧洲人的资本利诱和军事威胁下,铁路从欧洲大陆迅速扩散到了世界各地,规模成倍增长。在1840年至1913年间,全世界每年平均修建铁路1.5万公里。1840年世界铁路总里程还只有8000公里,1850年便增长至3.9万公里,1860年达10.5万公里,1870年达21万公里,1880年为37.2万公里,1890年为61.7万公里,1900年为79万公里。到1913年(一战前)世界铁路总里程达到了110万公里,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英、美、德、法、俄五国。尤其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美国,1913年铁路总里程达到惊人的40.2万公里,冠居全球(这个纪录至今未被打破)。铁路运输几乎垄断了陆上运输,承担的运输量高达80%以上。

世界各国的第一条铁路
---------------------------------------------------------------------------------
1825年9月27日,英国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27公里)通车。
1828年法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圣艾蒂安—昂德雷济约,15公里,初为马拉矿车,4年后改为蒸汽机车)。
1830年5月24日,美国第一条铁路(巴尔的摩—俄亥俄,21公里)通车。
1835年5月5日,比利时第一条铁路(布鲁塞尔—梅赫伦,23公里)通车。
1835年德国第一条铁路(纽伦堡—菲尔特,6公里)通车。
1836年俄国第一条铁路(圣彼得堡—沙皇村,37公里)通车。
1837年古巴第一条铁路(哈瓦那—贝胡卡尔,22公里)通车,英国提供资本,用于运输蔗糖。
1839年意大利第一条铁路(那不勒斯—波蒂奇,10公里)通车。
1847年瑞士第一条铁路(苏黎世—巴登,22公里)通车。
1848年西班牙第一条铁路(巴塞罗纳—马塔罗,35公里)通车。
1849年荷兰第一条铁路(阿姆斯特丹—哈勒姆,20公里)通车。
1851年秘鲁第一条铁路(利马—卡亚俄港,13.7公里)通车。
1851年智利第一条铁路(科金博—卡尔德拉港)通车,用于运输铜矿。
1853年4月16日,印度第一条铁路(孟买—塔那,34公里)通车,英国宽轨技术。
1869年5月10日,美国建成第一条横贯美洲大陆的太平洋铁路,总长2849公里。
1872年10月14日,日本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横滨樱木町,29公里)通车,英国窄轨技术。
1876年6月30日,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河南路桥—吴凇口,14.5公里)通车,英商怡和洋行擅自修建,英国窄轨技术,运行一年后由清政府赎回拆除,钢轨车辆运往台湾准备修建纵贯铁路,后废弃。

    铁路发展带动了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技术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轨距之争”。这个问题其实早在马拉矿车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轨距五花八门。到1825年斯蒂芬逊建成达林顿铁路时,他采用的轨距是5英尺,两根铁轨内缘宽度为4英尺8英寸半,即1435mm。而英国另一位著名工程师布鲁内尔建设的大西方铁路,则采用7英尺(2133.6mm)的宽轨。旅客从伯明翰到布里斯托尔必须在格洛斯特换车,连伊丽莎白女王也不能例外,整个车站一片混乱。为了解决轨距混乱问题,1846年8月,英国国会出台铁路轨道标准法,将1435mm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批严禁新铁路采用其它轨距。然而这个法案仅适用于英国本土,其他国家依然修建了数十种窄轨(小于1435mm)、宽轨(大于1435mm)铁路,并遗存至今。

    1851年5月至10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成为英国工业崛起,和炫耀铁路技术的最佳舞台。英国大西方公司参展的 “外岛勋爵号”蒸汽机车重35吨,功率1000马力,能拉动120吨货物以时速100公里前进,被誉为“铁路沙皇”。法国、比利时也争相送来了新款蒸汽机车。到1878年的巴黎世博会上,耐磨钢轨成了各大铁路公司争相炫耀的新成就,英国送来参展的铁路钢轨,单根长度甚至达到了40米。

clip_image001    1880年代,美国伊利铁路公司布法罗分部的工程师及列车乘务员,站在H-22型蒸汽机车前合影。商业竞争和投机炒作,吸引大量欧美资本投向了铁路。当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铁路工业体系时,中国的铁路建设才开始蹒跚学步

蒸汽列车缓慢进化

    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早期铁路运行的场景。在欧洲寒冷的冬季,火车上没有取暖设备,直至1850年后才开始用火砖取暖。所谓火砖就是把砖块烧热,然后装进铁盒塞到列车的座位下面,每三四个小时更换一次。由于火砖散发的热量小,起不到多大的防寒作用;到1870年后才逐渐改为火炉取暖,直至各种现代化的取暖装置。早期火车上的照明设施为蜡烛,1850年后改为油灯,1875年左右改为瓦斯灯。因为蜡烛、油灯和瓦斯灯光线不足,使用不便,从1881年开始使用电灯照明。一直到1886年,火车上才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照明装置。

     早期的铁路车厢非常简陋,就是个四轮敞口板车,装上几排木椅,甚至连顶篷都没有。后来出现了带顶篷的客车车厢和封闭式的货运车厢。1838年英国铁路出现了专用的邮政车厢。1853年在美国哈德逊—利巴铁路上,出现了带有走廊的客车车厢,车厢长度为13.5米,走廊宽度46厘米,分为五个包厢和一个厕所。1863年在美国费城—威尔明顿—巴尔的摩铁路上,出现了最早的铁路餐车。餐车分为餐厨区和两间吸烟包厢,乘客只能站着吃,或者坐到吸烟包厢去。

    到1864年,美国人乔治·普尔曼(George M·Pullman)研制出铁路卧铺车厢。这是当时最奢侈的旅行工具。普尔曼的车厢里装饰豪华,安装有舒适的卧铺、绒布沙发、枝形吊灯,冬天有管道蒸汽送热,夏天有最原始的空调为车厢降温,甚至还有热水淋浴。当然,只有富豪才能享受这些服务。乔治·普尔曼也因此发了大财。

    到19世纪后期,蒸汽机车虽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日益突出。比如它运送的煤,有相当数量是被自己烧掉的,每行驶80—100公里就要加水,行驶200-300公里就要加煤,行驶5000—7000公里还要清洗锅炉。它在行驶中要排放黑烟,污染环境,尤其是在过隧道时,浓烟难以散去,影响旅客和铁路工人的健康。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新型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跃上了世界铁路舞台。

    1879年5月,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出一台小型电力机车,并进行公开展示。该车采用150伏直流发电机供电,由带电铁轨输送电流,电机功率3马力,三节车厢能够装载18人,运行时速7公里。两年后,西门子公司在柏林郊外建成世界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长24公里。同时西门子成功采用架空接触网供电取代铁轨供电,使得机车的电压和功率都大为提高。1895年,在美国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一段5.6公里长的隧道区段修建了直流电气化铁路。上线运行的电力机车重97吨,采用675伏直流电,功率为1070千瓦。

    1901年,德国西门子—哈尔斯克电机公司制造的电力机车,在柏林附近的曼菲尔德—措森线上,创造了时速162公里的世界纪录。1903年10月28日,西门子公司研制的三相交流电力动车组,在同一线路上,破纪录地达到时速210公里。电力机车由于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不污染空气,由此快速发展。地下铁路(地铁)也随着电车的出现而得以发展。铁路电气化为其后高速铁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clip_image002
    1931年6月21日,铁路齐柏林号创造了时速230.2公里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24年。这种源自飞机的流线型子弹头车身,后来成为高速列车的设计范本。日本人在1964年推出的0系新干线列车,几乎就是这一造型的翻版

电气化铁路突飞猛进

    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铁路因其后勤运输能力,成为各国军事力量摧毁的重点目标,民用铁路因此遭到打击。同时,列车炮、装甲列车等军事化设备,开始出现在铁路线上。残酷的一战直至1918年才结束。战后随着欧美经济恢复,铁道运输进入新的发展期,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开始与蒸汽机车展开了商业竞争。尤其在客运领域,电力机车的优势日益明显,并进入高速蜕变期。发展重点集中在提高电机功率、车体轻量化、线路电气化等领域。为了解决经济和人口增长带来的运能压力,欧美各国陆续展开铁路电气化改造,普遍采用系统相对简单的直流供电系统,为电力机车提供能量,电压一般为1.5千伏和3千伏。1932年,匈牙利首先成功地在电气化铁道上,采用16kV工频单相交流电。然而由于技术复杂,直到五十年代以后才被广泛使用。为了克服轮轨摩擦阻力,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还在1922年创造性地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善于另辟蹊径的德国人,甚至试图将飞机与火车结合为一体,以实现高速铁路的梦想。1929年,德国飞机工程师弗兰茨·克鲁肯巴赫(Franz Kruckenberg),设计出一种采用螺旋桨推进的新型列车,由汉诺威的德意志帝国铁路公司制成首列样车。该车长25.85米,自重20.3吨,采用流线型飞机外形,圆锥形车头,铝合金轻量化车身,可以乘载40名乘客。尾部安装一台宝马VI型12缸航空发动机,输出功率600马力,驱动车尾的四叶木质螺旋桨。该车由于与当时享誉世界的齐柏林飞艇比较相似,因此被称为“铁路齐柏林号(rail zeppelin)”。1931年5月10日,铁路齐柏林号进行了首次试验行驶,时速达到200公里。在6月21日的一次试验中,它又创造出时速230.2公里的世界火车速度新纪录。这个世界纪录直至24年后才被打破。铁路齐柏林号由于其创新性,在德国公开展出时引起轰动。但是其自身存在诸多缺陷,影响了商业化推广。1934年7月,铁路齐柏林号被卖给德国帝国铁路局,由于德国扩充军备的关系,它在1939年被拆卸,其材料则被纳粹德军再利用。

    1934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修建一条贯通全国南北交通的电气化铁路,将米兰、博洛尼亚、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等主要城市连接起来,全程七百余公里。意大利人希望这条铁路能成为其尖端工业的象征。为此,意大利军工巨头埃内斯托·布雷达公司(Breda CF),开始与都灵理工大学合作,研制新型的ETR200型电力机车。1936年,布雷达公司试制出首辆样车,设计时速175公里,但在试验时速130公里时出现接触网问题,经过改进后解决了毛病。1937年,新型列车投入博洛尼亚-那不勒斯段运行。这是当时欧洲最为豪华舒适、速度最快的列车,只配备头等舱,装备自动调温器、全景天窗和躺椅。其改进型号ETR212在1939年7月20日,创造了时速203公里的纪录。该车车头在都灵理工大学工程学院的风洞中做过测试,被认为是最早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为了炫耀这一成就,墨索里尼政府还将其送到美国纽约参加世界博览会。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人的高铁梦就此嘎然而止。

clip_image004
    1855年,佐贺藩自主建造的酒精蒸汽机车模型,藩主锅岛直正亲自视察模型机车行驶,佐贺藩精炼方绘图

来源专题世界高速铁路百年史话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高铁风云–世界高速铁路百年史话(三)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