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安生:说说自贸区

2013-09-01 21:20 战略·谋略 ⁄ 共 175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自贸区这个词在中文中包括两种地区,两者相差很大。

第一类自贸区是的典型是美加自由贸易区,类似的还有欧元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谈判,实行互利互惠条件对等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彼此互免关税,拆除贸易壁垒,投资优先,地区内部商品流通自由,资金往来自由等等。具体自由到什么程度,由国家间谈判决定。

这类的自贸区的目的是为本国的商品和资本划出一块自留地。很显然,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在加拿大,比欧盟的商品和资本有更大的优势。加拿大的商品和资本在美国也享受类似的好处。这种自贸区有利于双方资本向对方领土扩张。

这类自贸区具有排它性,美国商品和资本在加拿大有优势,自然就要排挤欧盟的商品和资本。

第二类自贸区的典型是英国泽西岛、英属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这些自贸区的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自由港加离岸金融中心。这些岛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不必签署任何协议。在这样的岛上,资金、商品可以自由往来,任何人只要花上一点小钱就能成立一家宇宙公司。

有一部英国喜剧电影《水》,英国的一个殖民小岛要独立。岛上本来没有任何成规模的产业,却偶然间发现了矿泉水和石油。小岛最后终于独立了,矿泉水和石油成为支柱产业。

现实之中,这样的小岛很容易成为第二类自贸区。矿泉水和石油是罕见的。没有任何资源,居民又要活下去,怎么办?于是经过全岛公民同意,就搞第二类自贸区。泽西岛、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就是这种种什么什么不长,干什么什么不行的地方。

这种荒岛本身也不存在成型的产业(个别有一些旅游业),也就无所谓保护本地产业和资本,成立自贸区的目的就是收取各类手续费用。由于资金、商品往来和企业注册都没有任何监管,所以这些荒岛是逃税、走私和洗钱的天堂。这些荒岛的介绍,往往有“金融业发达”这一句,外地人一定要明白这个“金融业发达”指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各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企业、资本和维护基本税收的目的,不会在本土搞这种自贸区。

这样的自贸区损害各国的经济利益,为什么还能存在呢?事实上,各国政府和高官,出于私利,往往对本国银行和外贸企业与这类自贸区的资金、商品往来并不过多限制。冷战期间,CIA和恐怖组织之间的资金和军火往来,就离不开这样的自贸区。资金和军火经过几次转口,就无法追踪其来源。不明白这个过程的,请参考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众多高官、大资本家和各类社会名流为了掩盖自己的各类灰色收入、逃税,也会充分利用这些荒岛。对索罗斯这样的人来说,利用这样的自贸区可以很轻易地掩盖自己的资金运动,隐蔽集中天量资金,对受害国家发起突然袭击。得手之后,可以在撤得无影无踪。被袭击的国家猝不及防,即无法提前预警,也不能追回损失。其它用处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香港其实也是类似的自贸区。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上一块治外之地。香港的大规模发展与大陆的政治经济局势密切相关。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大陆内战、外战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解放以后,大陆遭受美国封锁,大批商品和人员需要经过香港转口,对应的还有各类资金。相比之下,香港在英国的控制下,除了二战期间,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商品和人员(抗战初期,内地特工进入沦陷区,往往要经过香港)进出大陆的通道。

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在这方面的功能已经下降了。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正规的商品、资金和人员进出已经没有必要绕道香港了。香港作为第二类自贸区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但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许多人还是充分利用香港达到各类回避监管的目的。比如前一段大货车在香港反复通关,比如一些人通过香港转移资产,比如在香港成立公司回国享受外企待遇等等。

作为离岸金融中心,香港弱不禁风,完全无力抵御金融炒家的袭击。97年金融危机时,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完全无力阻止资金往来。这也是银监会和证监会强烈反对在大陆本土设立第二类自贸区的原因。“光大816”事件,如果发生在自贸区,不会有任何挽回的余地。难听点说,因为资金早就转移走了,所以连擦屁股的机会都没有。

曾经有人质疑我提出的热钱大规模资本外逃的预期,提出中国大陆有严密的外汇监管体系。我当时说,热钱既然有办法进来就有办法出去。这些掌控热钱的人,同样拥有巨大的政治资源,完全可以游说政府采取对他们有利的经济政策。现在看,果然如此。

作者:MRandson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