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对台新思维从王毅履新开始

2008-06-10 21:21 战略·谋略 ⁄ 共 238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陈子帛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转任国台办主任的消息,获得了海内外观察家广泛、多元的解读。资深外交官转换政治跑道,从外交领域进入两岸关系领域,其意义远大于陈云林出任大陆海协会会长,影响幅度有明显的溢出边际效应。

若干年前,现任台湾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在接受笔者一次专访时指出,两岸关系互动过程中最具有“零和”思考方式和博弈策略的,非双方外交、军事领域人员莫属。而其他如经贸、文化以及民间交往的领域,在日益频繁的互动过程中,较容易增加互信和了解,也较容易用同理心来理解对方。

外交首脑任台办主任是首例

由于两岸至今仍处于敌对状态,外交、军事领域人员彼此老死不相往来,代表的是各自政府的立场和政治意志,苏起的这个观点是成立的。两岸军事对峙经已持续近60年,两岸外交从两蒋时期的“汉贼不两立”,到“务实外交”,到李登辉、陈水扁主政时期的各种外交攻防,“零和游戏”案例举不胜举。

就北京的对台人事布局而言,在王毅的正式进入之前,外交系统背景的官员参与和进入对台决策和执行体系的也不乏其人。最早时期的外交部长陈毅襄助辅佐周恩来处理台湾问题,在公开解密的中共外交档案里多有记录。李宗仁从海外返回大陆的所有过程,驻外使馆人员扮演了重要角色。冷战时期,在中美大使级华沙会晤的平台上,涉及台湾问题的交涉,也多半由外交系统背景的官员负责传递信息。

但此后,中共对台决策系统的成员中,却殊少外交系统官员。直至1987年12月,中共中央对台领导小组成员中才第一次出现外交部的代表,即当时的驻美大使朱启祯;1991年之后,杨尚昆主持的对台领导小组成员中,也出现了外交部高层官员,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吴学谦;1993年江泽民负责对台领导小组期间,外交系统出身的钱其琛取代了吴学谦的位置,担任该小组的副组长。从吴学谦之后,外交系统担任对台决策系统主要负责人成了定例,例如此后的唐家璇和现在的戴秉国。但外交系统背景官员担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却是首例。

不同版本的解读

之所以如此,坊间也有若干自圆其说的解释:

一是大陆内部的传言。较早传言说现任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不是中央委员,若继任国台办主任,似有降低台办系统规格之嫌,故需调任中央委员王毅,以作地位和级别的平衡。但多半传言指称,现任国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无意“继任,理由很简单:海协会现任正副会长,悉数都是过去的上司,或是更加资深的同僚,体制上海协会的日常工作须受国台办节制和指导,曾经的下属如何指导和节制昔日的上司,难度可以想见。一般情况之下,大陆的体制内,“老干部活动中心”不易驾驭,易出状况,何况是担任两岸协商谈判的第一线接触重任。传言说,郑立中对此有自己的相当坚持。这当然是未经证实的传言,姑妄听之。

二则是来自台湾的主流观点。王毅出任新职的消息首先由台湾方面传出,据说是胡锦涛告诉吴伯雄的。台湾多数的解读是,两岸融冰之后,在两岸双方均愿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考虑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问题,似应选派熟悉国际事务的官员负责统筹协调,也就是说,王毅履新,更多是为了解决台湾参与国际事务问题而来的,是台湾方面期待和理解中的“特命全权大使”,甚至言之凿凿指出,至少和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这是台湾多数舆论的解读,反映出台湾方面对参与国际事务的“饥渴”,显然也含有若干一厢情愿的期待,解读偏为狭窄,亦属姑妄听之范围。

都属姑妄听之的传言和判断,那对王毅的进入又该作何解读呢?

更好落实对台新思维

汪道涵先生逝世之后,大陆媒体刊载很多缅怀和悼念文章中,透露了以下经已被验证的事实:

胡锦涛在正式接任中共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组长之后,曾专门赴往上海探望汪道涵先生。有关纪念文章披露,胡锦涛就两岸关系问题向汪道涵请教,汪老也给了直言不讳的建言。章念驰的纪念文章说,汪道涵在领导海协会的十多年中,许多对台思想与主张被两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接纳,成为中共对台政策。诸如著名的“一个中国”内涵的“八十六字箴言”、钱其琛发表的“一个中国三段论”,亦是在此基础上的总结和归纳。

但汪道涵先生一些被视为“太前卫”的主张,如正视台湾民众“求身份”的要求,两岸应“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台湾与大陆都是统一的主体,是平等、不分主次等,并未被采纳。也有文章隐约透露,汪道涵生前也因此遭遇到一些莫名的指控,诸如老人家曾数度入院治疗并动了手术,据说与官场上有关“泄密”指控和传言有关。可见,汪道涵的一些重要新思维,在被决策层级接受和采纳过程中,也经过可以想见的跌宕起伏和心理压力。

其后的事态发展进一步证明,胡锦涛主政之后多次对台政策立场的阐述和宣示,相当部分借鉴和吸纳了汪道涵先生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包括谈到两岸对话谈判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通过谈判寻求解决两岸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重要问题的办法,基调即是汪道涵生前不厌其烦大声疾呼的主张。

从博鳌论坛的胡萧会,胡锦涛对萧万长提出的“十六字箴言”,以及旋踵而至的胡连会、胡吴会期间的言谈举止,获得了对方“冷静,理性,很有说服力,对台湾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有能力统筹中共的对台工作,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对手”的正面评价来看,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在“中华民族”的高度认知的前提之下,北京对台决策高层的决策思考方向似乎以更加清晰。

在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曾经对参与两会的台湾代表坦率表示,在推行对台政策过程中承受巨大的压力。但迹象显示,尽管可能还存有压力,但基本已被排除,可以更加放手进行新形势下的战略布局。

一个更接近两岸关系客观实际,更能体现实事求是的对台政策新思维,已大致上准备就绪,两岸新的政治博弈也已经展开。让外交系统背景的高层直接进入两岸关系的实际运作过程,或许是落实对台新思维、减少内部阻力的一个良性开始。对王毅进入国台办系统,只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出冷静的解读,才能逐步理解它的煞费苦心和特殊意义。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