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控制·综述 > 自动控制 > 正文

我眼中的罗克韦尔自动化

2008-11-25 07:07 控制·综述, 自动控制 ⁄ 共 373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首先申明,我不是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员工,也从未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只是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理解。

如何来表述眼中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呢?公司经常对外这样描述自己:世界上最大的独立自动化供应商。大家都知道,在自动化领域与之齐名的包括西门子、ABB、三菱电机、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艾默生电气等公司,与他们相比,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整体规模是最小的,因为其他公司都不仅限于自动化业务。所以,对其而言,是最大(最大的单体自动化公司)与最小(在同等级的自动化对手里,整体规模最小)的统一,或者矛盾,这也许就是对于他最形象的描述,这是一家处于矛盾与统一相结合中的自动化公司。

罗克韦尔是个在美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也是个相当老牌的工业公司,其资格与悠久程度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或者艾默生电气应该可以相齐并论,但今天,在这些公司已发展成多元化,200亿,400亿甚至超过1000亿规模时,罗克韦尔自动化却由于历史上不断的业务剥离(例如在航空电子领域的罗克韦尔柯林斯),而仅区区50亿美元的规模,现有业务已全部集中于自动化业务,并且是来自AB,一家被罗克韦尔后来收购的企业时,我总觉得现在的业务及规模与罗克韦尔的盛名有矛盾之感。

传统上,罗克韦尔自动化是个高度依赖于分销模式的供应商,也是自动化领域十分成功的典范,其分销、集成商与其之间也保持了十分良性与高忠诚度的关系。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东的压力驱使其必须持续增长,业务要增长,利润要增长,在单一的自动化市场,在市场份额在北美市场超过60%,或者70%的背景下,如何增长?如何保证双位的增长?罗克韦尔自动化选择了几个方向,一是过程业务,一是策略服务,一是OEM市场。过程业务被定义成为公司最大的增长引擎。但是,大家都知道,过程自动化市场也是竞争相当激烈,甚至饱和的市场,如何在所谓的混合自动化市场与艾默生电气,ABB竞争?如何来撼动艾默生电气、霍尼韦尔、英维思,还有横河电机在纯流程自动化领域数十年的地位?即使在罗克韦尔自动化主力覆盖的混合自动化市场,也面临着原PLC供应商、原混合自动化优势供应商与原纯流程自动化供应商份份切入的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过程市场与策略服务市场都是强调解决方案提供的市场,这显然与原先的分销模式有直接的冲突。这种矛盾长远是公司本身很难解决的。至于OEM市场,罗克韦尔自动化也面临挑战,因为这传统上不是其优势的市场。同时,公司在北美的支柱行业,汽车市场目前处于萧条期,也是需要来面对的。

为了增强在新的市场的地位,近年来罗克韦尔自动化有不少并购,集中在信息系统、机器安全、过程安全、先进与优化控制等领域。遗憾的是,由于现金流有限,加上相对保守的收购策略,这些企业所增厚业绩的作用是很小的。

信息系统业务,公司曾寄予厚望,在近些年也实施了几次收购,并在大概2004年挖来原GE FANUC的软件副总裁Kevin Roach任罗克韦尔软件总裁。遗憾的是,最近传来的未经确认的消息是其已挂职而加入另一家软件企业。不知道其离职是否也表明对软件业务现状或者前景的某种暗示?

在上面重点谈了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发展策略后,接下来讲讲技术与产品。优秀的技术/可靠的产品,完善而坚决的渠道策略是公司在与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巨人公司抗衡的两把利器。

按照我的理解,至少在现今主流的PLC及制造信息系统的供应商中,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技术是最优秀的。这主要体现在其系统架构的完整性、统一性及前瞻性等方面,从一个旁观者的感受看,是一种很流畅与完美无缺的感觉,尽管架构之下的不少模块与功能可能还在开发过程中。

举个例子,罗克韦尔自动化通过Logix平台的推出,已将所有的PLC控制器统一于此平台,不管是ControlLogix,MicroLogix,还是SafetyLogix,都拥有统一的编程工具与工程环境;另外FactoryTalk的推出及与Logix平台的集成也构建了一个无缝的覆盖从控制层到信息层的控制系统,并且是一个全局的信息系统。

反观其业内主要的竞争对手,西门子至今S7 200与300、400还是两个世界,不过最近业界也有风闻,其新一代平台S8不久的将来面世(我无法确认来源的可靠性,如果不属实的话,希望大家一听而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S8平台将会解决统一的问题。施耐德电气推出了UNITY,但目前还仅覆盖到Qutantum,Premier与中型的M340,上位的信息软件系统虽收购了Citect,但真正的整合还有待时日,并且Citect严格来讲,只能算一个两线品牌。至于三菱,作为日系品牌,其对于技术潮流的看法与欧美品牌有相当的差异。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西门子与施耐德是比较善于通过并购来驱动业务发展的公司,其控制系统产品线中相当部分源于并购,所以,考虑到历史、存量市场等很多因素,其整合的压力要远大于罗克韦尔自动化。

技术领先的同时,罗克韦尔自动化的产品也一贯保持优异的品质。在中国市场,AB品牌PLC的价格是高端的价位,但其可靠性,现有客户的忠诚度保持等指标上都是被业界普遍认可的。

可惜的是,技术不是万能的。作为单一的自动化公司,罗克韦尔自动化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小。我注意的一点,无论是危机前的例如06,07年,甚至08年的Q1,Q2,还是危机中的Q3,其实在全球一线自动化公司内,从收入增长率,操作利润的比例(OP Rate)两个基本财务指标看,罗克韦尔自动化的表现是领先的,仅在今年略逊色于艾默生过程管理,而要远强于西门子、施耐德电气等主要竞争对手。遗憾的是,在华尔街分析家的压力面前,其表现最为敏感,是这些公司里面第一个公开宣布裁员计划的,有趣的是,其实比例也不算大,3%。多元化巨人公司在这种弱市还是体现出了优势。

最近另一个与罗克韦尔自动化相关的话题是关于ABB对于其的兴趣。这其实不是很新的话题了。从上世纪不堪回首的局面中爬出来的ABB近些年修身养性,运营十分成功,财务状况也已彻底扭转,在2007年,财富杂志就曾报道ABB手持100亿美元现金寻找大的猎物,而罗克韦尔自动化是最可靠的目标。到现在,由于公司股价的大幅下滑,理论上可以以更便宜的成本并购,所以ABB最近与罗克韦尔自动化间的故事我觉得是靠谱的。当然,是否能成功,这中间未知因素很多。(

前一篇刚刚还在探讨ABB并购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可能性。很有趣的是,两家公司相当争气,随后的几天间就先后各自宣布完成并购案。ABB吞下的是Ber-Mac Electrical and Instrumentation,一家加拿大的专注于油气行业的电气与自动化工程与服务公司,而罗克韦尔自动化的收购对象则是西安恒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许是宣布的时间实在接近,时机实在敏感,美国的一家媒体也幽了一默,用了这样一个标题:ABB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实现并购,但不是发生在彼此之间。

对于罗克韦尔自动化收购西安恒生,我从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为十分漂亮,堪称典范的一次案例。

西安恒生是一家专注于过程自动化的具有工程实力的系统集成商,而前面也提到过,罗克韦尔自动化把过程自动化作为其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之一,这样,西安恒生带来的是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工程经验,位于西安的相对低成本的工程力量(与上海相比),多年的客户关系,超过300个的Installed Base也带来潜在的服务业务价值,也许罗克韦尔自动化还会利用其工程力量来实施正全力推广的所谓“策略性维护”项目;另外,别忘了恒生是一家位于西安的公司,“开发大西北”的国策,呵呵,不管是名还是实利,可都不会错过。

当然,换个角度看,注意一下罗克韦尔自动化宣布此次收购的时机,应该是每年一次的Automation Fair上吧,这是每年一次公司最受外界瞩目的机遇,同时,也是由于金融危机向美国实体经济蔓延,外界对美国制造业的信心几乎降至冰点的时间,想想看吧,这时间抛一个中国概念,抛一个收购案,其实也是一种show吧,我觉得选择这样的时间发布应该有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成份在里面。当然,任何一个收购都需要不短的时间来互相看清对方,讨价还价,所以,只是选择时机发布,而不是为利用这种的时机选择这次并购。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不能忘,这样的并购是花不了多少银子的。所以,我才能高度评价这个案例,是一次很聪明的并购案。

罗克韦尔自动化最近的调整动作不小。我隔岸观景所看到的至少有两点,1)至少在全球某些区域,罗克韦尔自动化在调整(更换)其合作渠道伙伴,包括有些多年的伙伴;2)至少在全球某些区域,似乎在弱化所谓的行业解决方案团队的角色。具体其调整的思路是怎样的,我无意妄加猜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今天,任何一家自动化公司若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的“革命”自己。

文章的最后,这个月吧,2008年最后一个月份,罗克韦尔自动化上海办事处据说也将搬迁,从虹桥商务区搬至漕河泾开发区。大家可能知道,虹桥原先的定位是金融贸易性的区域,而漕河泾更多是偏制造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区,这次搬迁,我的观点是好事。这是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公司一次改变自身定位的机遇与象征,多一点工程师文化,少些精英文化;多一些实业经济与对中国用户的长期承诺,而少一些贸易型公司的感觉。相信一个聪明的公司会抓住这样的机遇。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