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安生:三体战争、朝鲜战争、金门战役、布匿战争

2019-01-11 13:35 战略·谋略 ⁄ 共 389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激烈的斗争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占据优势的一方往往暂时无力彻底粉碎另一方。于是,双方力量往往在某一点达到均衡。

对双方来说,要么突破这一点,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支付沉重的代价,要么面临强大的阻力,实在无力突破这一点。

这种损失也好,阻力也好,成为阻止强者进一步扩张的力量。

核武器时代,拥有核武器的弱者,无力使用常规武器对抗强者的时候,就需要让强者相信,自己有能力,也有决心使用核武器与对方同归于尽。

对弱者来说,反正都是毁灭,要么毁于常规武器,要么毁于核武器。对强者来说,要么停止对弱者的进攻,要么毁于核武器。

刘慈欣的小说《三体》系列,让我们看到了核武器时代的平衡点。

不过,小说之中地球文明的终极报复手段不是核武器(核武器对三体文明不能构成任何有效威胁),而是使用向更高级的文明暴露三体文明的空间坐标。三体文明一旦暴露,必然被跟高级的宇宙文明消灭。当然,那样一来也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地球文明也难逃一劫。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报复手段。

如果罗辑没有领悟黑暗森林法则,用广播威胁三体人,那么三体人会停下来吗?

博弈的平衡点,是双方利益交集。双方都有能力突破博弈的平衡点,但是突破这个点,双方的利益都会受损,而不是单方受损。

如果突破这个点,只是单方受损,或者一方的损失远远小于另一方的话,考虑过风险的收益能够覆盖损失的话,那么这个点是无法稳定存在的。

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双方都有能力广播,把地球和三体行星的位置公布给更高级的未知文明(歌者文明)。

对地球文明来说,反正都是毁灭,毁于三体文明或者毁于更高级的未知文明,没有区别。

这时,地球文明就有理由迈出同归于尽一步。罗辑的行为方式,也让三体文明确信他能做出同归于尽的事情。

对三体文明来说,试图毁灭地球文明,也意味着自己文明的毁灭,让地球文明幸存,也意味着自己文明的幸存。

一旦在罗辑的威胁下,三体文明停下来,对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来说,迈出任何一步,都意味着自己的毁灭。

于是,三体文明停止入侵地球计划。两个文明在罗辑这个执剑人的威慑下,和平共处。

程心替代罗辑担任执剑人,三体文明确信新任执剑人不会执行毁灭计划,迈出一步不会承担损失,于是开始迈出新的一步,对地球发动全面攻击。

事实证明,三体文明对程心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地球文明虽然有同归于尽的手段,但是程心没有同归于尽的勇气。

三体文明失算的是,若干光年以外,由于存在四维空间,一群潜在的执剑人,夺取了地球最后一个发射天线,并成功粉碎了三体文明的水滴攻击,对三体文明的主动攻击行为进行了同归于尽的报复行动——用引力波广播的方式向更高级的未知文明暴露了三体行星和地球的坐标。

当然,最关键的不是同归于尽的勇气而是确保对方支付沉重代价的手段。除了罗辑,其他面壁者也未必没有支付巨大代价甚至不惜自我毁灭的勇气,但是他们没有找到有效威慑三体文明的手段。所以,三体文明在地球的代理人,对其他面壁者的回答很轻蔑——“主(三体文明)不在乎”。

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双方都没能力突破这个平衡点。

朝鲜战争,志愿军无力南下,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无力北上,于是38度纬线成为双方的平衡点。

解放战争,金门战役,三野无力攻克金门,金门的国民党守军也无力反攻大陆。于是,金门一线就成了台海两岸的平衡点。

类似的胶着点还有很多,比如三国时代的合肥,祁山。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具有碾压性优势的一方,正在风卷残云,传檄而定的时候,怎么可能主动停下来?要停下来,给强者一个停下来的理由。

这个停下来的理由,就是强者实在无力突破你的防守。反之亦然。最终,你过不来,我过不去。

在此之前,弱者卑躬屈膝也好,虚与委蛇也好,都没有用处。强者不遇到强大的阻力,是不会主动停下来的。

如果弱者虚与委蛇,强者在谈判桌上得到的好处,最终没有到手,强者必然会再次卷土重来。

记住,战场上得不到的好处,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所以,在战场上能得到的好处,在谈判桌上也能得到——不然,就战场上见。

所谓和平对双方都有利,战争难免生灵涂炭,那是在战场上被打得狼狈鼠窜的一方,想下跪求饶,又怕丢面子,还抱有侥幸心理的一句屁话。

对强者来说,我当然热爱和平,我也知道打仗就会有生命财产的损失,不过,我热爱的和平是由我来制订规则的和平,否则,我宁愿选择战争。

对弱者来说,要么给对方极大的威胁,要么给对方极大的阻力,让对方迈出下一步就要承担极大的损失,支付无法支付的代价,对方自然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希望对方主动停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强者狂扇弱者耳光,自己的手也会疼,但是显然不如弱者疼。认为强者会因为手疼主动放弃扇耳光,那不过是弱者的一种自我幻觉。

这时,占据优势的一方,如果暂时主动停下来,也是为了进一步积蓄力量,拉大双方实力的差距,在下一次攻击中给对方更沉重的打击。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地中海沿岸两大国,罗马和迦太基。罗马称迦太基为布匿,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争夺生存权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一共进行了三次,第一、第二布匿战争的起因均在迦太基。

公元前264年,西西里岛出现内乱。罗马本不想插手,但是迦太基迅速插手。西西里岛与意大利之间的墨西拿海峡最窄处只有3.2公里,西西里岛是罗马南部的天然屏障,也是登陆罗马南端的跳板。迦太基插手西西里岛内乱,显然触动了罗马的核心利益。于是,爆发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取得胜利,迦太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地中海西部制海权。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陷与罗马结盟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罗马再次取得胜利,迦太基被彻底解除武装。

公元前149年,罗马终于从东部与希腊帝国的战争、在西部镇压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内乱中抽出手来,主动进攻迦太基。

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没有武装的迦太基彻底灭亡。

第一次布匿战争,由迦太基挑起。迦太基战败后,付出惨重的代价,接受了苛刻的停战条件,国力大为削弱。第一次布匿战争,给迦太基敲响了警钟。

但是迦太基的贵族们显然没有汲取教训,不是内修政治,暗结盟友,耐心等待时机,而是在内部并没有巩固得条件下,再次主动挑战罗马。

如果不是迦太基主动挑战,罗马未必会主动进攻迦太基。毕竟迦太基曾经是北非大国,还控制西班牙,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与迦太基正面冲突,风险太大。元老院也好,执政官也好,都不会轻易冒这个风险。与其主动正面冲突,不如徐图之:利用第一次布匿战争取得的优势,逐步削弱迦太基,拉大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差距。

不过,既然汉尼拔已经越过边界,那么罗马执政集团自然会奉陪到底,否则没法交代。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差点攻陷罗马城,罗马从上到下已经有灭亡迦太基的想法,但是因为此时的罗马正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所以一直没有能腾出手来。

从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到公元前149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段平静大约持续了50年。

迦太基人忘记了自己与罗马之间的关系,以为自己与罗马合则两利,罗马将选择和平,几乎完全没有战争准备。结果,罗马速战速决,彻底屠灭迦太基。

罗马最终选择了和平,不过罗马选择的和平是没有迦太基威胁的和平。

迦太基盲目自信,连续三次低估对手,高估自己。在没有必胜的把握的情况下,连续两次主动跨过了平衡点。在没有威慑、阻止罗马的力量的情况下,认为罗马不会跨过平衡点。

相比之下,罗马从战争爆发之前的势均力敌,第一次战争之后罗马开始占据优势,第二次战争之后进一步扩大优势。最终,罗马主动发动第三次战争给予迦太基最终的致命一击。灭亡迦太基的过程之中,罗马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迦太基在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挑战罗马,胜出的概率本来就不大。如果说,迦太基有优势的话,也是将领指挥水平的优势。

但是,战场瞬息万变,胜败兵家常事,将领指挥水平的优势,远远不如国力优势靠得住。

迦太基与罗马的差距,不是将领水平的差距,更多的是本国内部矛盾的差距。

这一点,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尤为明显。

汉尼拔从公元前218年杀入罗马境内,到公元前204年回援迦太基,14年的时间,没能终结罗马。

相比之下,公元前204年,大西庇阿率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中,击败汉尼拔。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签订了条款苛刻的和约。

罗马是打不死的小强,迦太基是纸糊的老虎。

有一种说法,汉尼拔与本国贵族之间存在深刻的矛盾,所以迟迟等不到迦太基的援军,一直孤军奋战,力量不足,难以给予罗马致命的关键性的一击。扎马战役失利,迦太基立即剥夺汉尼拔的兵权。不给汉尼拔任何重整旗鼓,反败为胜的机会。

不论这些说法的真伪如何,很清楚的是,罗马比迦太基的抗打击能力强得多。我们不能确定罗马内部政通人和,从上到下同仇敌忾,但是可以确定罗马内部矛盾较少,相对巩固。迦太基则内部矛盾重重,难以抵抗外来力量持久的正面打击。

战争说到底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为了利益,进行正面暴力冲突。

如果其中一群人,内部利益分配不均,矛盾重重,内斗不已,互相掣肘,那么这群人自然很难团结一致和另一群人对决。当年的迦太基即使如此。

反之,如果内部利益分配相对均匀,那么团结一致的这群人即使在军事上出于相对劣势,也能很快扭转不利局面,并取得最终胜利。当年的罗马即是如此。

所以,在决定大多数的斗争胜负的因素之中,政治因素的重要性,如果不超过军事因素,至少不亚于军事因素。迦太基失利的根本原因还是政治因素。

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本国内部矛盾化解不了,想利用外部矛盾解决内部矛盾,除非对方更腐朽更反动,比如朝鲜李朝和清政府相比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否则一般也难以成功。

读点闲书,浮想联翩,写跑题了,就此打住。

来源:微信公众号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