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俄罗斯门罗主义与美“强制和平”的终结

2008-08-27 23:28 战略·谋略 ⁄ 共 155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突发的格鲁吉亚战争,成为与北京奥运争夺媒体和国际注意的主要事件。同时,与相对冷静的欧洲媒体对比,美国传媒更是一边倒反俄反普京合唱,从斯大林再世,到“邪恶帝国”重生,不一而足。

在夸张煽情的渲染之中,《纽约时报》评论格鲁吉亚战争意味苏联瓦解以来华盛顿一统全球的的“美国强制和平”(Pax Americana)时代的终结,是不失中肯的总结,也彰显了这一发展的历史性意义。

明火执仗的军事对抗

正如《纽约时报》自我解释,所谓“美国强制和平”,决不是天下太平,而是山姆大叔垄断了用枪杆子来解决国际冲突的权力。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五角大楼主动发起的战争,是这一“强制和平”的最好标本。

路透社披露:陷于“反恐”战争泥沼无法自拔的白宫,新近否决了以色列准备用来轰炸伊朗的武器采购单,以及因此要飞越伊拉克领空的要求,更体现了美国的战争垄断权。

新近的格鲁吉亚战争,肇自华盛顿全力支持的萨卡什维利总统企图以武力“收复”南奥塞梯,这原本符合“美国强制和平”的架构。可是莫斯科随后的军事反应“不成比例”(布什总统语),首次打破了美国的战争垄断权,所以有西方传媒将此事重要性比拟于柏林墙的倒塌。

这一发展,实在是俄罗斯版的“门罗主义宣言”。自从苏联崩溃之后,从东欧、高加索、里海到中亚的俄罗斯“境外邻域”和后院地区,是美国蚕食围堵的重点对象。莫斯科这次出兵,表明从今以后,正如美国近两百年来难容外人染指拉丁美洲后院,俄罗斯将不惜用武力来维持自己的传统势力圈。

俄国版门罗主义的滥觞,也意味着围绕里海和中亚油气田的新一轮大博弈,从地缘政治上的钩心斗角,演变成明火执仗的军事对抗。一打开地图就可看到克林顿政府在这场大博弈的最大成就——巴库—第比利斯—杰伊罕(BTC)输油管线,与南奥塞梯战场近在咫尺,所以最新美国《商业周刊》的一个封面主题是《格鲁吉亚(战争):对美国能源的一个打击》。

中国伊朗展示微妙的沉默

莫斯科的果断决策令人叹服,连输定的科索沃死棋,都被启用为国际“劫材”。无怪法国《费加罗报》的社论标题是《(南)奥塞梯:科索沃之火的报应》。连若干美国保守派也批评布什继承克林顿政府扶植科索沃独立的“愚蠢”外交政策,给普京肢解格鲁吉亚领土提供现成先例。俄罗斯在“停火撤军”问题上打太极拳,更是以既成事实推行强势外交的典范。

对比之下,表面上的民主高调之外,华盛顿再次暴露扶植的国际代理人不争气的痼疾。这一阿斗名单,在“喀布尔市长”卡尔扎伊和刚刚黯然下台的穆沙拉夫之外,新加战争赌徒萨卡什维利。

后者不仅沦为国际笑柄——俄国传媒仿照英语son of bitch(狗娘养的),嘲笑他是“布什儿子”,更成为丧失国土的格鲁吉亚民族罪人。

正如笔者已经指出,美国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尤其是“布什儿子”向伊拉克派出了美英之外最多的“盟军”,却在要紧关头任人宰割。这不免令人回忆起中国“惩越”战争期间,与越南有军事同盟条约义务的前苏联只能干作壁上观,而成为华沙集团瓦解的先声。

从短期角度,莫斯科这次固然大有斩获,但不一定是长远的战略赢家。俄罗斯出兵杀一儆百,固然是十多年来的国际窝囊气忍无可忍,但是说到底是回归到19世纪大国强权政治。

除了能源和军力,莫斯科实在缺乏21世纪的“软力量”,又背上了从沙俄到苏联的巨大历史包袱。事后波兰政府迅速与华盛顿签定部署反导弹系统协定,是个明证。就是这次俄国以武力对抗北约扩张的最大获益者——中国和伊朗,也都对莫斯科以“有限主权论”教训格鲁吉亚,展示微妙的沉默。

西方论客普遍认为,华盛顿目前仍然难以与莫斯科彻底决裂,一个重要因素是制约伊朗核计划的需要。两年多前,笔者就已指出:伊朗一旦掌握核武,将意味着“美国强制和平”的终结。华盛顿为了延缓这一前景,而被迫忍让俄国提前打破美国垄断的动武权,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讽刺。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