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2012-05-07 00:10 战略·谋略 ⁄ 共 16328字 ⁄ 字号 评论 7 条

    通信业是构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通信业具有技术起点高、产业链长、渗透性强、引导效果明显等特点,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通信业未来五年发展、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引导市场主体行为、配置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依据。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我国通信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理念,积极开展3G网络建设及业务应用,大力推进TD-SCDMA产业化和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强化市场监管,行业继续保持了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行业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

1.“十一五”规划目标超额完成。2010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0303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规模达到9079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亿户,普及率为86.5部/百人;互联网网民达到4.57亿人,普及率为34.3%。继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后,互联网网民和宽带接入用户于2008年跃升全球首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基础电信企业非话音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2.9%。

2.网络基础设施竞争力总体跃升。覆盖全国、连接世界、技术先进、全球最大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基础电信企业光缆线路长度达到996.2万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88亿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口总带宽达到1.6Tbps,拥有7条登陆海缆、20条陆缆。3G网络建设全面展开,累计建成基站62万个。专用通信网络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保障了重点行业的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突出

1.持续促进经济增长。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2%,累计投资1.44万亿元,有效带动了设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生产的服务作用明显。通信业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并带动上下游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其中,3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2672亿元,带动GDP增长414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12万个。

2.新兴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创新不断出现,网络承载的新型服务业态规模发展,互联网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成为“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影响最广的领域。2010年,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形成了一批初具国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部分互联网企业的市值排名进入全球前列;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4万亿元,2007年至2010年间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速是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的5.7倍。

3.全面服务民生和社会发展。电信业务种类日益丰富,用户权益保护日趋完善,服务满意度稳中有升,资费综合价格水平累计下降41.9%。“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电话,100%的乡镇通互联网,99%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基本具备宽带接入能力以及94%的20户以上自然村通电话。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延伸,有力推动了电子政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从68.5千克标准煤/万元降低到51.4千克标准煤/万元,累计降低24.9%。通过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在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促进全社会能源消耗大幅降低,通信业带给全社会的能源节约量是其自身能源消耗量的5倍以上。自2008年起积极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累计节约投资超过200亿元,节约土地超过4200亩,节约钢材超过78万吨。

(三)技术业务创新全面展开

1.网络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全球最大IP软交换网,形成多路由冗余和多环网保护的高速、高可靠国家骨干传输网,接入网络光纤化稳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建成全球最大的IPv6示范网络。3G网络实现规模商用。

2.互联网应用不断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业务、新形态不断涌现,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交流沟通、网络娱乐等互联网应用迅速扩展,微博客、团购等互联网新应用初具规模。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手机即时通信、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使用率分别达到67.7%、59.9%和56.6%。

3.TD-SCDMA产业化取得新进展。TD-SCDMA成功实现规模商用,用户规模达到2070万户,业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TD-LTE 增强型技术成为4G国际候选标准。

(四)行业监管体系逐步完善

1.全业务竞争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电信企业完成新一轮重组,重组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获得3G牌照,初步形成了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全业务运营和两万余家增值电信企业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

2.适应新形势的行业监管效果逐步显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完成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产业融合创新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大了网络与信息安全、互联互通、市场和服务、通信建设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探索并逐步完善行业监管体系。

(五)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1.在抗击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抗击南方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地震中确保了重要通信的畅通,为抢险和抗震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残运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2.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法规标准制订工作深入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信息安全监管、网络安全防护、应急管理和行业自律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网络环境和网络秩序明显改善,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3.通信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良好。健全完善了通信业安全生产的监管政策措施和法规制度,强化了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安全生产保障设施和教育培训投入不断加大。

在我国通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显。一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的作用需进一步增强,服务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通信业发展结构性矛盾较突出,行业战略转型有待深化。三是通信服务的城乡差距明显,信息基础设施竞争力有待增强。四是引导新兴网络经济发展的管理政策缺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五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深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尚需完善。六是通信监管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强化,监管技术手段和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二、“十二五”通信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信息产业成为新时期全球战略制高点,要求通信业加快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世界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刻变革,各国深刻认识到重大经济危机可能伴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孕育的重大突破。部分国家和地区纷纷颁布宽带发展战略或计划,通过政府战略指引、政策激励甚至直接资金投入等超常规举措,不断加强国家部署,以构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契机,带动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抢占新时期经济、科技制高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亟需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加快构建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等关键基础设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创造能力提高提供崭新的平台,推动经济发展形态和人民生活方式革命性改变,提升国家长期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通信业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通信业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要求通信业全面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通信业要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推动精益生产、精准管理、绿色制造和节能减排;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深度结合,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数字内容产业;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网络在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领域的集成应用,创造培育新业态。

(三)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求通信业加快融合创新步伐

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孕育着集成性、综合性、群体性突破,加速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成为全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十二五”期间,我国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随着数字化、宽带化、移动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与创新,通信业发展面临重构、开放、竞争、协作的新环境。通信业要着力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加快应用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融合业务,开拓新兴服务消费领域;加速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行业资源重组,促进形成产业间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新格局。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通信业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我国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我国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信业要提高社会公益机构的网络覆盖水平,加快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助力构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快改善农村地区的通信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覆盖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工作,深度开发和应用各类涉农信息资源,不断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五)信息网络成为国家安全的新疆界,要求通信业强化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责任

全球信息化持续发展,网络空间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新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影响到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稳定和军事安全。一方面,信息网络的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更加显著,网络安全威胁,特别是网络攻击、病毒传播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通信业要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增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抗风险能力,维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提升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高应急通信的管理和保障水平,服务社会和服务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加快通信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坚持把构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坚持把技术业务融合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把深化普及应用作为转型升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网络服务能力提升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深化电信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坚持把提升通信业本质安全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实现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为信息社会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宽带中国”战略是统领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国家战略。一是统筹信息网络发展布局和演进升级,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深化信息通信技术和服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和融合创新,提升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三是加快宽带网络和信息服务普及延伸和普惠民生,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部署。要统筹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研发、试商用和规模推广,协调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加快推进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坚持创新引领。要加快技术、业务、机制和模式创新,努力攻克网络和应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应用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坚持服务民生。要以人为本,切实贯彻便民、惠民、富民的根本宗旨,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应用,夯实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网络基础,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延伸,推动信息通信服务均等化。

坚持安全可靠。要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和产品建设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关键资源、基础网络核心系统的掌控能力和防御能力,切实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初步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信息服务普惠全民”,新兴信息服务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信业在全面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

1.行业规模发展壮大。到2015年,电信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建立创新型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带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实现智能终端产业全面升级。

2.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光纤接入网络覆盖商务楼宇及新建小区,城市新建住宅光纤入户率达到60%以上,城市和农村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基本达到20Mbps和4Mbps以上,部分发达城市接入带宽能力达到100Mbps,用户实际使用带宽水平显著提升。3G网络基本覆盖城乡,实现无线宽带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连续覆盖,LTE商用。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干线传输网络基本建成。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商用部署,骨干网和国内访问流量排名前1000位的商业网站系统支持IPv6。国际业务出口总带宽达到8Tbps,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核心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在信息通信国际标准制订方面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3.新兴业态迅速崛起。互联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全面深化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业务体系创新取得突破。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实现云计算中心、绿色数据中心、CDN等新型应用平台统筹布局。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全面开展先导性示范应用。三网融合在网络建设、业务应用、产业发展、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

4.信息服务普惠民生。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4亿户,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超过12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5部/百人;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5亿户[1],光纤入户用户超过4000万户;3G用户超过4.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36%;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为医疗、教育等公益机构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条件。

5.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整体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实现服务规范化、种类多样化、消费透明化,电信资费水平稳步下降,电信用户满意度逐步提高。基本建立涵盖各类电信业务的、相对完善的电信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6.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节能降耗、绿色环保新技术全面应用,2015年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0%,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PUE值达到1.5以下。信息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的贡献进一步加大。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重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7.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健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础网络和关键应用基本实现安全可靠,安全防护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通信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可信、健康有序。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和公众通信网络抗毁能力大幅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8.发展环境日趋优化。通信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监管政策和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上下游产业链和谐发展。

四、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为构建信息社会、建设工业强国、统筹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通信业要牢牢把握信息通信技术开发应用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在推动产业升级和迈向信息社会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动通信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信息网络演进升级

加速推进信息网络宽带化进程。全面构建面向应用、普遍覆盖、绿色高效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以光纤宽带为重点,推进光纤宽带网示范工作,加快信息网络的宽带化升级,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适度超前建设光传输网络,干线层面引入超长距离、超大容量光传输设备。根据IPTV、互联网视频等业务的发展需要,合理延伸波分系统的使用范围,引入大容量、高性能路由器和高速链路。满足各种业务的承载需求,在城域网的汇聚层、接入层加快部署多业务接入服务设备。加快传输网络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网络管理能力,实现灵活的资源配置、调度。进一步完善适应重点行业发展需要的专用通信网络。

统筹推进移动通信发展。统筹2G/3G/WLAN/LTE等协调发展,加快3G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实现LTE商用。加强频谱资源优化配置,加快部署LTE增强型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结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TD-LTE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力度,推进TD-LTE增强型技术成为国际标准。积极有序推进宽带无线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构建高速网络、业务平台、智能终端有机结合的业务创新体系,努力突破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平台等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积极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优化互联网国内架构和基础设施布局,提高互联互通质量。积极推进IPv6商用网络部署,明确向IPv6演进时间表。加快骨干网、城域网、IDC、支撑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功能和性能,支持重点网络、网站、域名服务器改造。加快网络新型架构及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标准化建设,适时开展网络试点示范。构建安全可靠的下一代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IPv6地址规划研究。构建研发、生产、运营及应用的创新链条,形成未来互联网发展的前沿格局。

专栏1:宽带网络覆盖工程

建设覆盖城乡的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基本实现对政府、学校、图书馆、医疗卫生、社区中心等公益机构的覆盖。城市推进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地区将光纤延伸至具备道路、电力等基本条件的乡镇、行政村。

在新建城市住宅小区,以FTTH方式实现对居民家庭的宽带网络覆盖。在已建住宅小区,加快实施“光进铜退”的宽带网络改造。实现光纤到商业楼宇、到办公室的宽带网络覆盖。

扩大3G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快向具备条件的乡镇、行政村延伸,加强对重要交通沿线、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覆盖。

以室内覆盖为主、室外覆盖为辅建设WLAN网络,实现WLAN热点区域覆盖。加快构建宽带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对偏远地区的覆盖。

组织实施LTE新一代移动通信试点示范工程,开展LTE规模技术试验,推动LTE商用发展。

专栏2:下一代互联网工程

制定下一代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推动我国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平滑演进。

开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商用规模部署,在东部地区、中西部中心城市以及部分行业率先建成IPv6商用网络。

加快公众骨干网、城域网、IDC、支撑系统等IPv6升级改造。加快公众移动、有线、无线宽带接入网规模部署及IPv6升级改造。升级扩容CNGI示范网络骨干网、驻地网和支撑系统。推动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网站系统及商用网站系统IPv6升级改造。

开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新型业务研发、现网试验和在线应用,支持现有业务向IPv6演进,重点推进在教育、医疗、交通、铁路、水利、环保、农业、工业等重点领域的行业应用。

(二)统筹信息网络整体布局

统筹部署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互联网国家顶层网络架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层次结构。推动我国互联网国际互联架构优化,提升国际互联层次和流量转接水平。加强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发展指导,强化互联网域名、IP地址等业务资源管理,引导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部署。综合考虑能源供给、地域环境、网络支撑、人才储备、安全保障等因素,合理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CDN等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

优化传输网络资源部署。完善、优化干线光缆传输网络,丰富干线光缆路由,增加西部地区光缆路由密度,推进光缆网向格状网演进。重要干线路由增加卫星备份电路。综合考虑互联网、移动网的传输承载需求,完善城域传送网络和接入网络。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光纤接入网络。强化与台港澳地区跨境网络建设与管理。

完善国际通信网络布局。建设与宽带发展相适应的国际通信网络,优化国际路由方向,丰富到亚太、北美、欧洲的国际路由,积极获取到非洲和南美等方向的海缆系统容量。完善跨境陆地光缆,实现与有条件的周边国家互连。完善国际通信网的国内布局,合理设置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以及海、陆光缆路由和登陆站,适时在西部地区增设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优化出入口布局,适度均衡国际通信业务分布。加快部署海外POP点和国际数据中心,延伸国际通信网络。

(三)全面深化信息服务应用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积极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流程和企业组织模式深度融合,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面向工、农业生产和商贸流通等重点行业和企业,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打造网络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展集成化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和培育互联网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业务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经济实用、安全免维护的“一站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大力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发展民生性信息服务。助力打造宽带教育网络和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远程教育和网络化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助力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与系统建设,推进医疗保健服务的信息化,推进网上远程医疗,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推进社区信息化和数字家庭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具备行政管理、信息采集发布、便民利民服务等功能的社区综合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助力政府管理水平提升。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支撑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综合利用电信网、互联网等,不断丰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手段,支撑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平台和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统一应急信息网络系统与管理平台及社会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力。

(四)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态

积极发展云计算服务。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共享共建云计算基础设施。积极推动云计算服务商业化运营,促进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率先利用云计算改造内部信息化流程和IT基础设施。支持云计算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展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

繁荣移动互联网产业。突破移动智能终端和应用平台等关键环节,打造基础设施-应用平台-智能终端的价值链生态体系,满足用户的多种移动应用模式需求,推进新型信息服务。积极推动跨界融合,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加快网络文化创意和数字内容应用的创新,大力发展手机视频、手机阅读、手机动漫及网络音乐等数字文化业务。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关联系统的集成和升级。支持开展移动电子商务创新和应用示范,完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深化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重点推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跨境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

专栏3:云计算工程

组织制定云计算标准,突破计算、存储等核心技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技术体系。

推动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服务基础设施转型,建设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政策要求的绿色大型IDC。

组织云计算服务示范,加快云计算技术在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业设计、移动支付等重点领域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

打造云计算产业链,构建网络基础设施、系统集成、服务运营、硬件产品制造、软件服务、基础技术研发等产业体系。

(五)深化信息通信普遍服务

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多种信息通信技术,扩大自然村通电话的覆盖范围,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实现“宽带进村”,逐步解决山区和其他边远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

拓展普遍服务范围。深化普遍服务内涵,在原有“村村[2]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基础上,将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农村信息服务等纳入普遍服务范围。优先解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边区和欠发达地区等特殊区域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机构的宽带网络覆盖问题。

建立普遍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建立国家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普遍服务投资机制和以普遍服务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支持各类企业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撑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机制。

专栏4:宽带“村村通”工程

建设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加快光纤接入和宽带无线建设进程,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光纤到乡镇,宽带基本覆盖行政村。

全面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基本建成“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乡一库、一村一品”的“四个一”信息服务体系。结合“家电下乡”、“电脑下乡”,促进信息终端进村入户。

打造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农村社会保障等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涉农信息内容开发,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民教育培训、农村管理和服务、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应用。

(六)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

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积极推动落实国务院三网融合有关要求,向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颁发相应的业务经营许可。组织对试点地区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估,重点评估试点业务种类、运营方式、配套措施等实施情况。根据试点情况,在总结评估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加快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技术水平和业务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工程标准和规范,推进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升网络综合效益。

大力发展融合业务。加大应用资源开发、业务创新和市场推广,大力发展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互联网宽带接入等三网融合相关业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鼓励探索各种合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各方在媒体、网络、平台技术、客户、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营造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完善三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三网融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工作,完善三网融合标准体系。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产品和应用服务的集成创新。

专栏5:三网融合工程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健全产业链体系,构建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环境。统筹促进三网融合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空间及地面资源,统筹协调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规划、建设,实现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引导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业务的发展。

在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组织实施三网融合试点,并按总体部署逐步推广。

鼓励电信、广电等不同领域企业探索合作、合资、联盟等发展模式。加强三网融合技术和业务应用创新实验,提升商用网络规模。

(七)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

加强物联网研发和标准化。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着力突破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鼓励物联网产业联盟发展,建立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技术标准制订,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传感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共性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信息共享、投融资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资源,引导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大力发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试点示范和典型推广,积极探索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与产业协调发展,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格局。

专栏6: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围绕经济运行组织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等重点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围绕基础设施组织开展智能交通、智能电力、重大基础设施保障等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围绕公共管理组织开展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

加快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各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以及跨区域业务试验及推广。

(八)提升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上下贯通、衔接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跨网络、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动支撑机制。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工作的领导,强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建立高效有力的指挥协调机制。建立并完善政府、企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应急通信投资机制。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业务能力,提高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通信网络安全监管和基础资源管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强化责任落实,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落实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加强域名系统安全管理,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安全可靠能力。开展国际和区域网络与信息安全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通信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建设,推进全国通信网络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升级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完善VSAT等应急通信专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加强应急通信装备配备、储备,形成先进、合理、更新持续的应急通信装备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通信综合支撑体系。在网络规划建设中突出应急要求,强化传输线路多路由、重要节点互相备份等建设原则,支持企业容灾中心建设,加快部署高抗灾网络设施,强化公众通信网的优先服务能力。

专栏7: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提升工程

持续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延伸和拓展现有系统的业务能力。

建设和部署国家网络安全监控平台,全面提高我国对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建设国内、国际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平台,完善国家通信网互联互通监测系统,实现通信网络运行的信息处理和资源的紧急调度。

紧密跟踪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积极应对3G、IPv6等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带来的挑战,加强安全保障技术研发,基本实现技术手段建设与网络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专栏8: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升级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扩建国家和重点地区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基础设施。

统筹卫星资源,改造扩容全国公用应急宽带VSAT网,支持安全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推动和支持各级地方政府配备短波通信设备。

建设超级基站、容灾中心等抗灾设施,改造公用通信网使其具备应急优先服务能力,提升公用通信网应急支撑能力。

建设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体系,在重点地区和城市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建成国家应急通信技术信息支撑基地。

实施应急通信领域新技术引入示范工程。实施应急通信装备更新工程,推进应急通信指挥装备、通信装备、电源装备、单兵平台和后勤保障等其他专业装备的完善更新。

(九)推进信息网络绿色发展

发挥优势带动全社会节能。紧密结合经济社会需求,加快开发有助于节能减排的信息服务应用,重点加大移动办公、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力度。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在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中的应用,协助政府、企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节能减排。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节能降耗。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全面推进节能、节地、节材、废弃物回收及环境保护工作。鼓励电信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和产品,推进通信网络结构性和系统级的节能创新。加快传统交换设备和高耗能设备的升级改造和已建业务平台、机房、空调等设施的节能改造,积极推动老旧设备退网。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取代传统能源,提高新能源占比。加强能耗统计分析,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

推进绿色IDC和绿色基站建设。引导新建的大型IDC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绿色IDC标准体系,引导企业降低运营能耗。鼓励采用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建设绿色IDC。推动采用精确送风、热源快速冷却等措施,优化IDC机房的冷热气流布局。推进分布式基站、软件无线电节能基站建设,采用智能调整等手段降低设备能耗。推广以自然冷/热源和蓄电池温控为基础的空调升温启动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对已建基站进行节能改造。

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继续深入推进管道、杆路、铁塔、机房、光缆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推动电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拓展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与广电、电力、铁路、交通、市政设施等跨行业的共建共享,重点推进驻地网共建共享以及三网融合后的共建共享,扩大共建共享带来的节能效应。

(十)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加强通信业安全生产管理。健全通信业安全生产标准,引导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立与规划、建设等部门有效衔接机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和标示管理工作。鼓励推广应用安全生产新技术、新产品,加强通信配套和附属产品的质量管理。做好在网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

提升安全生产防范和应急能力。贯彻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着重抓好通信线路、通信机房等重点设施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和检查。加强通信安全生产的应急响应能力建设,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

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战略规划指导

加强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导,明确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顶层架构,制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下一代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和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统筹实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互联网、物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和无线电管理等专项规划。建立跨行业的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机制,将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水电配套等方面对基础网络设施和应用服务设施的支持。加强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将用户驻地网建设纳入住宅建筑规范,在市政、建筑物新建或改扩建时,预留光纤、无线宽带等配套设施建设条件。研究出台节能减排、低效无效资产有序退出等相关配套政策和支持互联网、增值电信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优化行业发展环境

积极推动《电信法》出台。加快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通信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电信资费管理、电信市场行为规范、垃圾短信治理和新型电信业务监督等制度。研究和拟订信息安全、用户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应急机制。加强电信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的立法协调与统筹。进一步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电信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齐抓共管管理体制,健全互联网管理协同配合机制。完善市场开放机制,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

(三)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研究制订国家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支持政策,加大引导资金投入,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鼓励光纤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推动网站系统向IPv6演进,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向农村、社区和公益机构等领域投入。推进完善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和内容,将农村及边远地区信息通信普遍服务纳入西部大开发等政策优惠范畴,将增值电信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范围。优化外部融资环境,加快发展由创投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组成的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增值电信企业融资提供支持服务。

(四)完善普遍服务机制

积极推动综合利用财政资金、国有资本收益金等多种资金来源,扩大普遍服务政策实施范围和服务内容,研究设立普遍服务基金。推动制订普遍服务成本补偿办法,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部省联动补偿机制。争取中西部地区基础网络和应用服务设施建设在产业布局、设施配套等方面予以优先保障。

(五)强化电信资源管理

统筹电信网码号、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资源的发展和管理,推进电信基础资源的合理申请、分配和使用。完善电信网码号资源体系结构,优化码号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域名管理机制,科学规划和优化域名解析服务设施及布局,建设完善域名监管技术平台。建立IP地址申请协调机制,积极申请IPv6地址资源,建立全国IP地址管理系统,完善IP地址资源监管体系。做好无线电频谱规划工作,优化无线电频谱的分配和频率资源管理,提高频率使用效率,加大部门间无线电频谱管理的协调力度。

(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电信市场发展及预警报告机制,强化市场竞争行为监管。加强电信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和技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电信监管绩效评估和政策评估制度。抓好互联互通,完善网间结算办法。强化电信服务质量监管,着力规范和引导增值领域的服务行为。规范电信企业价格行为,提高电信资费透明度。加强对增值电信业务的监管,优化增值电信业务结构。完善部、省、企业三级网站备案系统支撑体系,提高网站备案率和备案信息准确率。进一步明确并落实互联网企业责任,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业务的监督检查。完善技术手段,加强移动智能终端安全管理。完善手机淫秽色情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明确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积极作用。

(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建立适应全球化信息通信发展要求的国际对话与合作机制。拓宽信息基础设施合作渠道,探索共同发展和协调推进机制。密切跟踪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研究、试验、标准化、部署和应用推广进展情况,积极参与技术、资源、政策和标准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参加国际电信联盟及双边、区域、多边活动。努力维护和拓展我国的频率和空间轨道资源,提升频率和空间轨道资源掌控能力。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鼓励通信制造、运营、建设、咨询服务等企业“走出去”,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支持企业加大重点领域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对技术力量薄弱的中西部地区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和参与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企业教育和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加强事业单位教育和培训工作,完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机制。优化教育学科配置,完善产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电信监管人才队伍建设。

六、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政府和企业分工协同、相互配合的基本原则。各地区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电信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需与本规划做好衔接工作。各地方、各企业在落实本规划和实施相关规划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通信行业主管部门。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目标和任务,优化政策保障措施。


目前有 7 条留言    访客:5 条, 博主:0 条 ,引用: 2 条

  1. 爱求索 2012年06月11日 7:28 上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原有的国产3G网络建设之初,国外供应商对于中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标准举棋不定,最终没有进入这个产业,导致其供应商几乎全是国产通信企业。因此,在平滑演进过程当中,国外供应商很难插足。

  2. 爱求索 2012年06月11日 7:28 上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在TD-LET方面,华为占领了全球市场的70%。截至2011年10月底,全球TD-LET共签署12个商用合同,华为获得其中的8个,在国外承建了包括日本、波兰、沙特、英国、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的TD-LET网络。

  3. 爱求索 2012年06月11日 7:29 上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据悉,目前国际上的4G通信标准有TD-LET和FDD-LET两种。FDD-LET标准已于今年年初在欧美国家正式商用。目前,全球有248家运营商已经确定了部署LET商用网络的计划,其中,40张网络已正式商用,还有150家公司的商用网络正在部署。

  4. 爱求索 2012年06月11日 7:29 上午  @回复  Δ4楼 回复

    一方面,目前分配给4G的频谱只有20M,加上即将退出的小灵通频段,40M的频段资源支持杭州某些地区的试验网还行,如果正式商用后以这些资源覆盖全国就不够了;另一方面,由于要承载2G/3G/4G等多种通信技术,以及从百K级语音通信业务到百兆级的数据业务,4G终端研发成本将达千万美元级别,除了高通等国际通讯巨头之外,一般通信企业难以承受,这将导致4G终端难产。

  5. 爱求索 2012年06月11日 7:30 上午  @回复  Δ5楼 回复

    频谱少并不是制约4G发展的绝对因素。国家分配给TD-LET的频谱数量是依据相关标准,经过科学测算的,足够满足组网和覆盖的要求。 另外,TD-LET标准的竞争者——FDD-LET对频谱的要求更高,必须使用上下行两段完全对称的频率传送信息,目前,全球的对称频段已经相当匮乏。而TD-LET技术能够使用非对称频率,这正好弥补了FDD-LET技术的缺陷,极大提升了频谱的使用效率。

外部的引用: 2 条

  • 国际通信“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 求索阁
  • 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业务PK数据业务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