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文章
2010-10-09 21:35 战略·谋略 ⁄ 共 3036字 评论 4 条
    从今天起,如果一篇文章中用到的新闻太多的话,我将不再全部列出。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新华网、新浪新闻、中新网等网站的国际新闻频道查。我没有任何情报,分析的基础就是新闻。     【金鸿评论】言归正转,先看一件怪事:     9月11日,中国在西沙群岛海域扣押了越南的一艘渔船及9名渔民。之后越南一点动静也没有,过了10天之后,越南突然想起这事来了,赶紧要求中国“迅速无条件释放越南渔船及全部渔民”。中国驻越使馆...
阅读全文
    俺其实是比较反感刘晓波的。原因不是因为他得了炸药和平奖,也不是他发个宪章,就被人关起来了。其实俺是反对把他关起来的。     在《漫谈中国政治改革》系列中,俺说过这样一段话:   “第二个,倒是有一定道理。就是俺如果不找洋人出头,就被你给打压下去了。这个倒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以前中国的外交韬光养晦战略,搞得一帮子在位子上的人,对友邦惊诧特别敏感。所以一旦有不同意见的人士,大声鼓噪,马上就对人家采取保...
阅读全文
2010-10-07 23:05 战略·谋略 ⁄ 共 2444字 评论 4 条
【新闻背景】日本中央银行昨日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零至0.1%。     温家宝会见韩国总统称各方应早日重启六方会谈。    中投副总经理汪建熙(Jesse Wang)周二表示,随着中投将注意力转向新兴市场,其可能购买俄罗斯出售的国有资产。    黎巴嫩议会多数派、受西方和沙特支持的“3·14”联盟6日发表声明,抗议叙利亚司法机关3日针对包括黎巴嫩国家检察官、警察部队领导等在内的33人发布逮捕令。    美国国务卿...
阅读全文
2010-10-07 16:01 官场·职场 ⁄ 共 2131字 暂无评论
    在我前面大量的文章中,关于真理的问题,我已经讲了许多。现在完全可以作出最重要的结论了:     一个人,一个社团,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后,包括整个人类,全世界,如果想要兴旺发达,文明进步,聪明智慧,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信仰真理、尊重真理、热爱真理,而且必须使之高于信仰、尊重、热爱其他的一切,包括人们自己。这虽然不是充分条件,但绝对是最必要的条件。  ...
阅读全文
前面谈到了美国政府做的几个被人诅咒为断子绝孙的小731试验之后,有人对将这些过去发生的事情,和今天的转基因公司联系起来不满。 其实说的是美国政府在干坏事,是你那帮科学家,和科学家后面的资本家,为了金钱利益,无恶不作。凭啥俺们就相信你今天的科学家道德水平要高一点呢?凭啥俺们要把全人类的生存问题,交给你这些见钱眼开的人去试验试验呢? 美国科学家们在危地马拉要传染人家正常人,看到送过去的梅毒妓女没有起作用...
阅读全文
● 薛 涌   《华尔街日报》不久前的一篇文章道破了天机。该文指出,美国在东亚、东南亚的迫切目标是防止该地区的“芬兰化”。 最近的中日撞船事件,以日本的外交挫败告终。有历史感的中国人觉得是出了口恶气,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同时,这一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屈辱感,乃至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放言美国已经靠不住、日本应该发展核武。在西方世界的连锁反应,也相当巨大。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问:连经济...
阅读全文
2010-10-05 21:32 战略·谋略 ⁄ 共 9056字 评论 2 条
    【金鸿评论】前面的大国斗争回顾写完后,有人并不认可我的观点,有些人呢不太相信,这都是很正常的。印象里感觉中国被人欺负惯了,今天一看我说的中国要当爷了,自然不适应。我前面的分析到底对不对呢?如果跟接下来的时局合起拍了,那就是对的,如果走两岔去了,那就是错的。这两天又发生了许多事,沿着前面的思路继续分析,看看对不对:     这两天最热的新闻,除了嫦娥奔月,就是新华社解读中俄的二战声明了,今天,新华...
阅读全文
2010-10-05 16:01 官场·职场 ⁄ 共 1813字 暂无评论
    能否有效地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是体现领导者领导艺术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维持领导者心身健康的重要环节。     不善减压的领导事无巨细一把抓,自己体累,属下心累,到头来大多费力不讨好。而善于减压的领导善抓大事,放大权,并勇于与属下分享权力,进退与共。在这方面,三国时代的吴主孙权堪称表率。他的做法对许多被压力弄得烦恼不堪的企业领导者都具有借鉴意义。 孙权活得长与善于卸载压...
阅读全文
● 郑永年   在五中全会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提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的问题。这两个“意识”当然具有非常广泛的含义,但如果把它们放在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大变局中,再也确切不过了。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外交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大变局。在经济上,就GDP总量来看,中国前不久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为中国人均GDP仍然很低,人们不认为这一变化对自己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但在海外,中国超越日本的事实则是意...
阅读全文
2010-10-03 21:28 战略·谋略 ⁄ 共 10525字 评论 6 条
《环球财经》副社长 彭晓光 前言         如何定位中美关系,在中美两国学术界都存在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仅是一家之言,谨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之所以判断中美关系“走向质变”,是基于一,未来的10~15年,全球只有中国存在经济总规模超过美国的可能(虽然届时中国仍将是发展中国家且综合国力弱于美国)而且,中国还是独立的政治军事大国;二,锁定“霸权头号挑战者”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所有霸权国家的本能,美国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