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占豪:中美角逐新阶段 TPP难当中国前进脚步

2015-10-06 23:40 战略·谋略 ⁄ 共 7238字 ⁄ 字号 评论 3 条

TPP框架协议的达成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其影响将非常深远,这意味着中美角力正在走向多层次、复杂化。在习总访美,中美达成删除“不冲突不对抗”的表述而强化“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后,中美爆发军事冲突对抗的可能性已经降低,但正是由于中美互退一步,彼此博弈的空间也更大了,这也意味着双方在其它领域将会有更加激烈的博弈。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博弈角力结构,我们还是需要从什么是TPP说起。 

相关阅读

    ----郑永年:美国世界秩序衰弱下的另起炉灶

TPP是什么?翻译过来中文名字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它虽然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2005年5月发起,但2008年2月在美国加入后转为美国主导,并在后来加入了一些国家共形成了由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文莱、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12个国家形成的一个经济集团。

在美国主导之前,TPP不过是四个小国准备组织的一个小范围的、提高投资贸易便利的一个措施,目的是为了突破传统的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成员之间彼此承诺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并加强合作,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税减免,即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这种模式一旦建立,那就意味着这个组织将构成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组织,组织内国家间的投资、贸易和知识产权等合作将是无缝对接。如此,必然会提升大国在小国的经济竞争力,而小国的商品也能依靠大国的市场而获得足够大的经济利益。这种捆绑,在经济领域大国和小国都能得到实惠。与此同时,鉴于彼此间投资、贸易等合作的便利性,那么必然会对协议意外的国家产生天然的排斥性。

所以,站在经济博弈角度说,美国这是试图将中国的经济后院——东盟给拉到美国主导的体系当中。当这种体系越来越完备,如果中国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美国就能逐渐在经济上替代中国在这些国家的地位,从而形成对中国经济的孤立。也正因为这种排他性,TPP也叫“经济北约”,而美国在最初阶段也没有将中国纳入到这一体系当中的意思。

一旦这个体系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大市场、大经济循环,那么当更多的经济体要求加入其中,相关创始成员国就必然会设置一些门槛,这就像过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样,后入国家会付出较大的代价。事实上,美国这是在营造一种由美国主导的经济游戏规则的圈子,然后再通过做好这个圈子,逐渐吸纳更多成员加入这个圈子,从而在跨太平洋形成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圈。美国这么做,针对的自然是中国与东盟构建的自贸区,针对的是中国近些年经济上在亚太地区的深耕细作的成果。事实上,美国是想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能力来对中国进行经济层面的孤立,TPP则是提高美国在这些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未来,一旦TPP成型,更多的亚太国家加入,那么美国相当于在WTO之外又建立了由美国主导的分平台,而在这个分平台中美国又重新在经济领域有了新的地区主导权。搞好TPP,再搞好与欧洲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 (TTIP),就意味着美国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再次以经济的力量掌控了欧亚大陆。至于欧亚大陆上的其它国家,美国则可再进一步分化、瓦解、整合。只要这些目标实现,则美国即可升级现有的WTO,主导WTO改革,把这些关系和原来的体系融合在一起。一旦这些体系构建完成,美国至少可以维系霸权数十年。

而且,在进行架空中国的经济整合同时,美国还可以针对中国进行军事方面的围堵,一旦中国在军事上被美国遏制住,然后经济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条件也成熟了,那么美国必然收紧对中国遏制,当中美因此交恶,美国就可以展开对中国的经济封锁,用自己的经济影响力、军事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强力掐断这些国家和中国经济的密切联系。如此一来,美国自然就可去除中国这个“心腹大患”。所以说,亚太再平衡是针对中国进行的平衡,TPP也是针对中国进行的经济釜底抽薪。事实上,无论是亚太再平衡还是TPP,不过都是美国试图扼住中国发展的手,现在两只手当然比过去一只手更有效。

如果我们再将镜头放高、放远一些看,你会发现美国军事上、政治上是想通过亚太再平衡遏制中国,经济上是想通过TPP对中国进行釜底抽薪,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还曾提出过“新丝绸之路计划”试图从南亚到中亚堵死中国向西发展的路。若按美国的计划,经济上对中国进行釜底抽薪,军事、政治上对中国在亚太进行围堵,“新丝绸之路计划”再将中国西进指路堵死,那么中国就成了被困在中国国土上的一个“困兽”,真到那一天,美国即可任意摆布中国。

正是基于战略上对美国战略计划的反制,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习总在2013年9月10月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向西一直连接到西欧,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从中国东部沿海一直向南,经南海连接东盟后进入印度洋,然后再连接中东、非洲和欧洲。本质上,“一带一路”战略就是破解美国针对中国的战略围堵、釜底抽薪的破解战略。

TPP美国是在2008年2月就已接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才提出,时间相隔5年半。但是,相比“一带一路”,TPP的确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迄今只有两年时间,中国已经创立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同时中国也正在和东盟进行自贸区2.0版的谈判(其实就是和TPP性质差不多的东西),中国展开反制美国TPP的战略构建已经基本完成。当然,美国虽然是现在才谈成TPP也并非说就落后中国很多,鉴于在12国达成协议后双方就在投资贸易领域开始进行深入合作,所以TPP在合作上有其优势。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中美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权力争夺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同时中美也基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未来,中美谁能真正主导亚太,除了军事层面的博弈,实际上更多的将是经济领域的博弈和竞争。

TPP达成框架协议后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中国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东盟地区的经济主导权将受到一定程度挑战,中美在未来一些年将在这些地区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

二、相关国家在经济上也将面临被美国洗劫的风险。TPP当然有很大好处,会拉升贸易,会增加外资的投资,这些对经济发展都非常有好处。但是,问题在于,美国是时常制造经济危机的国家,所以当这些国家之间都开放得毫无保留时,相关国家的相关经济风险敞口也暴露无遗,那么那些“嗜血”的华尔街资本家们到底会干出什么事情是很难确认的。

三、相关国家在政治上将会更加摇摆。无遗,在美国提升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后,相关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也将存在更大的摇摆可能。

中美博弈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一个新的状态,不过是一种新阶段博弈的开始而已。

这种博弈,与输赢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本身并不能打垮美国一样,TPP也不可能现在就能架空、压垮中国,而在占豪看来,未来也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对TPP框架协议的达成,我们应该重视,更应认真研究应对之法,但也仅此而已。网上所有大喘气的一惊一乍,基本都是对事情处于无知状态的忽悠,或是被这种状态感染带来的没必要的紧张。

为什么谈了5年的TPP前面四年多都进展不是很大,今年谈判却突飞猛进甚至达成一致协议呢?其根本原因有三:

一、“一带一路”战略形成的战略压迫

我们知道,2006年7月22日多哈回合谈判因各国难以达成一致而最终被WTO终止。多哈回合谈判的终止,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搞大一统的自贸构想失败了。失败的原因、矛盾的焦点还是根本规则和利益问题,以美国为首西方主导的WTO,试图通过多哈回合谈判彻底确立世界性的贸易规则,而发展中国家一定不愿意被这种规则左右,变成一种全球范围内少部分发达国家对大部分国家的剥削。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虽然体现在农业和非农业的市场准入问题,本质上却是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在利益上的分歧。鉴于之前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整体利于西方,且WTO组织主要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控制,发达国家是想进一步延续这种规则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希望新规则更加平等。在这种背景下,最终谈判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几乎是必然的。

世界范围内大一统的自贸框架难以达成,在经济发展的需求下,小区域范围内的自贸区谈判必然兴起,于是各种区域性的自贸框架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美国加入并主导TPP是2008年2月,这其实就是在多哈谈判失败后开始另谋棋局的一种办法。其根本目的在于,瓦解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说白了,就是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美国开始避开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TPP这种平台来瓦解发展中国家阵营。只要美国将中国周边尽量多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到了美国主导的新的贸易体系,那么中国不加入,本质上其实就是为了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釜底抽薪的孤立。美国是想在WTO框架之外,构建排除中国之外的新的贸易规则框架,一旦成功,最终原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没有达到的目的就部分达到了。

然而,中国在与东盟的经济融合方面走得要比美国远得多和及时的多,早在美国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洗劫东南亚国家后,美国正在忙着中东反恐之时,中国却忙着和东盟发展自贸关系,推动东盟从危机中走出。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构建完成。而美国2008年介入TPP并主导,也有试图通过TPP分化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目的。

美国加入TPP并吸引一些国家进入后,TPP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种分歧其实于多哈回合谈判中遇到的困难有些类似。但是,出乎美国预料的是,中国在2013年9月到10月才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也仅仅过了一年多,就已经与很多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上达成一致意见,并且构建了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发展形势喜人。这让美国充分感受到了压力,因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但能破解TPP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甚至比TPP要深远得多。这种压力迫使美国不得不加快TPP的谈判。

二、美日在战略上的统一

2009年8月,日本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鸠山由纪夫就任首相。鸠山上台后,走的是脱欧入亚的路线,2009年10月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就达成了启动中日韩自贸区的一致意见,日本脱欧入亚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鸠山的路线显然和美国重返亚太路线完全相悖,果不其然,鸠山只做了几个月的首相被通过手段赶下了台。2010年,鸠山由纪夫的继任者开始调整鸠山路线,转而与中国交恶,中日钓鱼岛争端使得中日关系急剧恶化,这一谈判进程也被严重边缘化。

与此同时,在与中国交恶后,2011年11月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这宣布日本在经济上也开始向美国进行新一轮战略靠近,这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基本暂停形成鲜明对比。

鉴于日本的经济影响力,在日本加入TPP谈判后,事实上最大的阻力已变成来自于日本。就像美国发展TPP不仅仅是为了经济一样,日本想得到的不仅仅是什么TPP协定,而是有其很强烈的政治意愿,即促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在过去几年的谈判中,TPP一直是和政治挂钩的。2014年日本解禁了集体自卫权,今年又和美国签署了新的美日安保条约,前些天又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这一切都实现了,日本的阶段性目标也就实现了,TPP日本该让步的部分也就可以让步了。

一方面是日本的让步,另一方面是美国看到中国亚投行的势头,于是美国在TPP原来坚守的部分也有让步。当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在战略上达成了一致,TPP签署的条件也就基本成熟了。

三、美俄的交恶

美国和俄罗斯的交恶,使得美国在政治上非常需要在TPP、TTIP上取得重大进展,因为这样可以提升美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力,从而起到进一步孤立中国和俄罗斯经济的目的。

当然,除上述三个因素之外,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最后任期想去的一些成就有关。

很多人担心,TPP来了,中国恐怕要被孤立了,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压力,甚至连新的中国崩溃论都来了。对于这些观点,如果因为不了解而紧张是正常的,如果故意渲染则显得居心不良。TPP的确是该重视的事情,但它既不会压垮中国,也无法真正阻止中国战略的推进,更无法阻挡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四个原因决定了TPP难以挡住中国前进的脚步:

一、东盟国家对TPP本身保持高度警惕

东盟国家,既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又有一定的投机心理。一方面,从政治上来说,东盟担心中国的强大最终会压迫他们,所以战略上他们很大程度上或默认、或欢迎美国重返亚太,这样他们即可借美国之力平衡中国的力量,还可以借机实现一些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东盟来说,他们有些拿不准中国真的足够强大后会不会走向霸权,虽然中国一直在消除大家的疑虑,但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内心的那种惴惴不安,特别是那些占了中国便宜的国家。另一方面,东盟国家也很担心自己成为中美角力的着力点,担心被迫站队,特别是担心被迫在经济上与中国割裂,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伤痛阴影在这些国家心中挥之不去。当然,相比美国和日本,中国才是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未来,美日经济加在一起的增长量也赶不上中国的增长量。

基于这些因素,当美国2008年2月加入TPP并主导后,2011年东盟即提出区域经济全面伙伴关系(RCEP)。RCEP不但涵盖东盟10国,还邀请了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其目的是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若RCEP谈成,将涵盖约35亿人口,GDP总和将达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所涵盖区域也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RCEP若谈成,其涵盖范围、影响力比TPP更强,这实际上是东盟主动发起的对冲TPP的一个经济平台,而这一平台是东盟试图以自己为中心,将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都融入其中,但这里却缺了美国。

缺美国非常意味深长。如果美国加入RCEP,TTP则失去意义,美国附着于TPP上的战略将瓦解;如果美国不加入,RCEP本身就是对冲TPP的经济战略利器。美国本来想统战东盟国家以分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而今东盟自己却在团结中国和亚太的其它国家。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TTP又岂能达到美国的战略目的。更何况,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区正在建立,如今正在升级成2.0版。所以,本质上,TPP可能会增加美国在东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却没有能力将中国和其它亚太国家的经济割裂开来。

二、TPP无法构成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替代

TPP涵盖很多内容,主要是投资和贸易。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不可能为TPP成员国中的东盟发展中国家提供相应质优价廉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服务。与美日不同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恰是以基础建设作为先锋展开的,这也正是中国的长处。相比美国和日本,中国可以提供这些国家最需要的基础工业产品,美日则不能。以几天前印尼高铁中国方案获胜为例,最终印尼选择中国方案而非日本方案,已充分表明在现实中与他们相比,中国竞争力在某些领域非常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对TPP有战略对冲作用,但TPP却不能替代“一带一路”战略。无法替代“一带一路”战略,自然无法阻挡亚投行的运作和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工业输出。

另外,与TPP相比,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相关国家的意义更加深刻。相比美国,中国与TPP中的一些国家在经济上联系也更加紧密,考虑到美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互补性,中国显然更具竞争力。

三、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是周边国家经济增长的保证

虽然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但中国与美日相比,市场发展潜力要巨大得多,美日都是成熟市场,增长已经见了天花板。TPP成员国当中,连美国自己都不想错过,更何况亚太地区的其它国家呢?连美国自己都做不到在经济上与中国切割,亚太其他国家自然更加不会。而且,美国只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另外,中国还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些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依赖程度远高美国,亚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所以,美国TPP虽有孤立中国之意,但除非美国在军事上彻底制服中国,否则所谓的TTP并不能帮助美国实现对中国的孤立与围堵。当然,美国自己也很清楚,在第一岛链内和中国进行军事上的角力美国占不到影响大国战略的便宜。

四、TPP规则本身存在重大的分歧隐患

TPP看似是平等的,但其本质上还是由美国主导的经济规则,在这个规则下,实际上美国可以将国内经济决策施加给成员国,这其中包括对相关违反相关规定国家的制裁等等。TPP中较为落后的成员国可享受到发达国家的市场是不错,但相应自己的保护壁垒也将全开,考虑到美国在金融、贸易领域的控制能力,最终吃亏的大概率还是这些国家。

因此,可以预见的未来,TTP成员国中美国与其它国家出现矛盾将不会令人奇怪。TTP中的规则相比RCEP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规则平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事实上,美国主导的TTP玩得还是西方不平等合作那一套,而相比过去,现在世界上更加注重的规则是合作的平等。所以,并不认为TTP真的会发展顺利,个人甚至认为RCEP不久将会很快达成,并最终后者居上。

相关阅读

    ----郑永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破解修昔底德陷阱

基于上述,TPP本身并没什么可怕之处,中国的一些战略不但可以对冲,而TTP本身就有很大的硬伤。综合看来,TPP一定程度可以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影响力,但并不能削弱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甚至,如果做得好,考虑到中国和美日在经济长处上的不同,美国和日本主导的TTP甚至和中国的一些战略还能形成一定的互补性,帮助相关国家经济的发展。若真运作成如此格局,还能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更加快速的落实和展开。

TTP来了,不是什么天塌了、地陷了,而是一个值得研究,考虑如何规避其中风险和如何利用其中机会的课题,仅此而已。

更多精彩,尽在

1、乔良文集 2、占豪文集
3、郑永年文集 4、井底望天专栏
5、活学三十六计 6、毛泽东传
7、上合贴 8、刘涛-中国崛起策

目前有 3 条留言    访客:3 条, 博主:0 条

  1. 爱求索 2015年10月07日 10:18 上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与现有一些多边自贸安排相比,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因此追求“全覆盖”和“高标准”是其显著特征。

      首先,TPP追求“全覆盖”。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TPP不仅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

      其次,TPP在开放程度上明确指向“高标准”。例如,TPP在环保、劳工、原产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包含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2. 爱求索 2015年10月07日 10:18 上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TPP协定需完成各国的立法或批准程序后方能生效。12个国家政情各异,审议这份协定将面临政党之间、利益团体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

      以美国国会为例,不少民主党议员批评这项协定将使美国丧失更多就业机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削弱环保意愿。包括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奥林·哈奇在内的一些共和党议员则对协定内容感到失望,认为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过多妥协。美国一些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也对TPP持明确反对态度,多次抗议示威。按照程序,美国国会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审议这项协定,整个过程也要数月时间。此外,加拿大本月中旬将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届时产生的新政府是否认可现有谈判成果也还未知。

      第二,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TPP谈判参与国中,既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文莱、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少专家指出,TPP要求显著地减少贸易保护,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对政府采购采取所谓机会均等原则,并对金融自由化设立高标准,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们本国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亚当·赫什近日也联合撰文指出,TPP协定的谈判过程有很多大型商业游说集团的身影。从专利药品垄断权、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实际上已与“自由”贸易无关,而更多是关于“人为操作”的贸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选有利可图的公司和产业。

  3. 爱求索 2015年10月07日 10:19 上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近年来,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不断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前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不少专家指出,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影响有限。

      从世界贸易演进看,全球贸易格局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当今,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和区域自贸安排,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机制,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