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郑永年:中国求同存异和平发展PK美国煽风点火四处搅局

2015-11-14 18:58 战略·谋略 ⁄ 共 4002字 ⁄ 字号 评论 3 条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举行之前,中国外长访问菲律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中菲关系近年来因为南中国海岛礁主权争议而陷入低潮,之前很多观察家估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会出席这次会议,以示对菲律宾的抗议。现在习近平决定出席,表示中国不会因为中菲两国之间的岛礁争议,而影响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合作;同时中国也表示即使是和菲律宾的关系,谈判的大门也是敞开着的。

不过,更有意味的则是中美两国对这次会议上,是否会讨论南中国海问题的不同表述。中国方面表示,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论坛,不引入政治安全等敏感问题,是各成员国多年来所达成的共识,也是APEC机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APEC不是讨论有关敏感问题的合适场合,也不应当为炒作敏感问题提供方便。但美国的表述则不同。尽管美国也认为APEC主要是经济论坛,南中国海问题虽不在菲律宾APEC领导人会议正式议程内,但仍然可能在会议期间讨论,并且美国同地区盟友和伙伴会晤时,也会讨论这个议题。

有西方和区域内的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想在国际场合避免讨论南中国海问题,以免自己陷入孤立的地位。中国努力不想把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而美国等国家则竭力想把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从深层次看,中美不同的表述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则是两国两种不同的外交哲学,即中国的合作主体哲学和美国(和西方)的冲突主体哲学。

中国并非一定要在重要国际场合,避免讨论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冲突。实际上,今天中国越来越不回避在国际场合上讨论国家间所存在的冲突,即使在南中国海问题也是如此。不过,中国的确一直克制自己,在一些场合不谈或者少谈这些问题。中国担心一旦国家间的冲突占据国际场合的主导地位,国家间的合作就成为问题甚至被忽视。中国历来秉持求同存异的外交哲学。这种哲学承认国家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相信如果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做大了,冲突方面就会减少,分歧方面就可以得到管控,甚至最终的解决;但如果冲突方面增大,合作方面减少,最终必然导致国家间的冲突。

这与美国(和西方)的冲突哲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尽管美国也是要寻求合作的,但其经常的做法是张扬冲突面,希望通过直面冲突而解决冲突。这实际上也是西方近代主权国家之间“国际关系”所秉持的原则。所谓的“国际”就是列强们走在一起,讨论和解决纠纷的一个舞台。无论是解决列强之间的纠纷,还是它们瓜分世界其它地方利益,都在“国际”舞台上进行。不过,国际关系历史表明,张扬冲突往往走向最终的冲突。欧洲国家之间的一战、二战是最明显的案例。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世界所面临的很多冲突,是美国冲突哲学的现实体现。中东的乱局一直没有停止过,随着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失败,没有人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地区会出现一个稳定的秩序。中东秩序的失败也导致了今天欧洲的难民潮。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是难民潮的主要根源,欧洲各国现在却要承担后果。欧洲也并没有因为前苏联的解体而出现稳定的秩序,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各种危机(例如乌克兰危机)随时都可以爆发出来。美国尽管对中国和其邻国的关系给予高度的关切,但美国和其拉美邻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顺畅过,和古巴的关系经历了数十年的对峙之后,直到最近才有改善,和拉美其他一些国家(例如委内瑞拉等)的关系经常陷入危机。

相关阅读

    ----郑永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欧洲难民潮危机的根源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间有无冲突”的定义权在美国。即使没有冲突,为了其国家利益(或者一些特殊利益),美国也可以“定义”(实际上是“寻找”)冲突。这些年里,美国到处制造的“颜色革命”就是明显的例子。在美国各种力量制造“颜色革命”的地方,实际上和美国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冲突,很多地方被美国“颜色革命”,只是因为当地的政治体系和美国的不同罢了。

回到今天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人们不难发现,实际上这个地区面临着中美这两种外交哲学的竞争。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这个地区是世界上社会经济发展最快,也是最和平安全的区域。同时,在过去的30多年里,美国各方也一直没有停止预测过这个地区即将来临的冲突乃至战争。在美国人看来,一个崛起的中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秩序,从而发生战争。不过,美国的预测一直是失败的。在西方,大多数人似乎期待着亚太地区的冲突和战争,而很少有人去研究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是如何实现的,中国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其实,研究和平是如何取得的,远较预测冲突要来得重要。

中国自己一直在强调其和平外交哲学在其外交过程中的作用,也一直承诺会继续和平崛起。但也很显然,中国的话语并没有引起区域内各国的兴趣。这也不难理解,区域内很多国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西方美国的话语。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和外交家大多接受西方教育,即使不是视西方的话语为“圣经”,也多半对西方的话语深信不疑。在政策行为层面,这些国家的政治人物和外交家,也动不动要使用西方的方法来解决区域内部问题,尽管这些方法在实际层面只会使得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解决。

这种情况既是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亚太地区充满危险的地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时间里,经贸合作成为亚洲地区的主流话语。中国的经济改革、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东盟(亚细安)主导的区域一体化等因素,促成了这一主流话语的形成。在这个构架内,中国不仅和亚洲各国发展出了紧密的经贸关联,也化解了包括两岸关系在内的本来很难稳定下来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亚洲地区目前的稳定局面和发展势头,是这一主流话语和这一话语主导的国家政策的直接结果。

不过,这种情况在前些年美国宣布所谓的“回归亚洲”之后,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本区域,有关防务和军事战略的论坛越来越多,防务和军事话语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在很多场合甚至取代了经贸话语。在东北亚,尽管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关系非常紧密,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但三国的关系似乎只表现为军事与安全问题,经贸合作要不被放置一边,要不被置于军事和防务的阴影里。在东南亚,尽管中国只和东盟10国中的四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存在着南中国海岛礁的主权争议,但今天的军事和安全话语已经主导了中国东盟关系。经贸关系还在发展,但经贸话语要不被限制到了中国本土,要不被军事和安全话语所笼罩。

在大多数国家,军方、外交部门和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高度关切军事和安全,似乎冲突乃至战争已经变得不可避免。这也不难理解,这些部门可以说是“既得利益者”,军方和外交需要预算,而媒体则需要负面的新闻。这些部门合力推波助澜,一派热闹。人们观察到近年来亚洲各国民族主义的崛起。不可否认,各国民族主义的崛起,有具体的利益在背后推动着。

面临这种不利的局面,中国有责任去改变它,因为这不仅不利于中国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更不利于区域的和平。近来,习近平访问了越南和新加坡。尽管中国和越南两国近年来也是因为南中国海问题而多次出现困难,但两国高层的互访并没有停止,中国并不想让南中国海问题影响两国其它方面的关系,因为南中国海问题毕竟只是两国关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即使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两国之间也在寻求合作。习近平也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表明即使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方面扮演主体角色,中国也并没有放弃菲律宾。

在安全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在努力改变一直处于的被动局面(实际上,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中国已经从被动逐渐转变成为主动),但同时也再三承诺和平,不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最近的香山论坛上,中国军委副主席承诺,即使在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也不会首先使用武力。尽管这种承诺遭遇中国网民的攻击,但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态度不会改变。和平发展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会被一些所谓的民意所挟持。实际上,习近平在各个国际场合一直在作这种承诺,中国不会放弃主权,但处理主权的方法会是务实的。这也是邓小平以来的一贯传统。

不过,这样做还远远不够。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是,中国必须把其合作哲学塑造成为区域的主流话语,重新把经贸话语拉回并且成为主流的话语,而不能任美国主导的防务和安全话语继续主导亚洲。目前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防务和安全话语,在深刻制约着这个区域的经贸合作;一旦社会经济出现问题,这个区域就会出现真正的安全问题。如果类似中东和欧洲难民潮那样的局面出现在亚洲,那会是亚洲的悲剧。

习近平在新加坡演讲时重新提出“亚洲价值”,这正是时候。中国之前提出了要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而“亚洲价值”正是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亚洲价值”在上世纪80年代由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等亚洲领袖提出,曾经是亚洲话语的集中体现。在1997年至98年金融危机之后,亚洲价值话语逐渐淡出。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亚洲价值又趋于复兴。历史上,中国是亚洲价值最重要的来源地,尽管其他国家也有贡献。今天,复兴亚洲价值更可以成为中国软力量建设的有效手段。

在亚洲,中国和美国的话语权之争既已经成为现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必须具有信心。历史地看,在经济和军事之间的竞争过程中,经济必然会胜出。军事上的耀武扬威一定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力量来支撑。最显然的例子就是前苏联在和美国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因为美国当时是经济为主,军事为辅,而苏联只是军事。

中国要学习从前美国经贸为主军事为辅的政策导向,防务主要是为了国防和保卫国家核心利益,而经贸主要是为了建设区域秩序。从长远看,中国秉持的开放性经济区域主义经贸话语,必然会在和美国的防务军事话语竞争中取得优势,因为这既符合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更是符合本区域国家的根本利益。

作者郑永年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更多精彩,尽在

1、乔良文集 2、占豪文集
3、郑永年文集 4、井底望天专栏
5、活学三十六计 6、毛泽东传
7、上合贴 8、刘涛-中国崛起策

目前有 3 条留言    访客:3 条, 博主:0 条

  1. 爱求索 2015年12月27日 10:21 下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美国期望的是全世界除了美国自己外到处都是战争,这样美国才可以大力输出武器,可以让全世界的资本都流向美国,而美国则只要不停地开动印刷机就可以过上安逸、富有、不劳而获的生活,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向往的吗?美国的那么多军火商不就是盼望着这一天吗?

  2. 爱求索 2015年12月27日 10:23 下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合作哲学给中国带来了安定,但也带来了落后,冲突哲学给欧洲带来了灾难,但也带来了进步,中国现在的哲学应该是两者融合,即合作是为了斗争,斗争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与美国在南海进行进行斗争,我们首先可以在斗争中求合作,比如美国巡航1,3,5,我们续航2,4,6,美国巡航黄岩岛,美济礁,中国巡航钓鱼岛、中业 岛,中国1,3,5…演习…,美国是陪练方,美国2,4,6…演习,中国是配练方,与美国的斗争 给了进行民用和军事建设的机会,它可以促进我们的国防何军事现代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斗争中也可以和美国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与美国在南海进行斗争,中国天时地利人和,得到实际的好处,但美国将军力大量投入到南海,增加了成本和风险 ,非常不合算,长期下去,最终离开南海的只有美国,可以说美国使我们具有了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的能力。
    敢于、善于与美国进行斗争,与美国斗争其乐无穷。

  3. 爱求索 2015年12月27日 10:23 下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事实上,由西方主导的这个地球仍然是一个适用丛林法则的世界,而美国就是其中拉帮结派的黑老大。我们如果经常翻翻美日的报纸或网页,就能看见到处充斥着如何对中国进行武力打击的言论。不仅如此,美日已经或正在将这些设想落实在行动上。美国向西太平洋和中国周边调派其大部分航母、核潜艇、F22、鱼鹰飞机等等最先进的武器,日本叫嚣着向美国购买F35、新建潜艇等,桩桩都是预备着用于对中国进行武力打击之用。虽然奥巴马在他的公开讲话中信誓当当地保证美国没有遏制中国的意图,然而美国在亚太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各种动作,让其做出的保证显得那样的苍白。种种事实说明,美国已经认定中国是其将来最大的敌人,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想息事宁人,想躲藏起来都没有用。美国现在所做的就是存心找茬,借机使用武力打击中国,以此维持其一超独霸的地位。因此中国没有东海、南海问题也会有北海、西海问题,除非中国乖乖向美国和它的跟班交出自己的所有国家利益,放弃所有在东海、南海的领土、领海、岛礁和捕鱼等要求,并答应美日欧的要求,让台湾独立、西藏独立、新疆独立,中国并自行分裂为7、8个以上的小国家,然后最好象上世纪头四十年代一样,整日自相残杀,这样美日欧才有可能对中国放心,并在中国变得一穷二白的时候也许发发善心,给中国施舍一点小小的恩惠,以显示其高等级人类的慈悲心怀。中国如果不想得到这样悲惨的结果,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除了千方百计提升自身的常规军力之外(由于中国与美日存在的技术代差,要使中国的常规军力达到与美国相当的水平,至少需要50年,此谓远水救不了近渴),最有效的,能够彻底打消美日对中国进行武力打击念头的办法就是大大地增强自身的核武实力,使之至少达到与美俄并驾齐驱的程度,并适时宣布核武将是中国面临安全威胁之时先发制人的选择手段之一。这才是为中华民族建立千秋功业的行为。因为唯有中国具备了可靠的全面毁灭美国的核武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无法被美国在一次或两次的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之下被清除或削弱,美国才有可能在自身的生存危机下,认真考虑避免与中国的任何武力冲突。这种情况下,美日也才有可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有足够的尊重,中国才有可能避免美日的干扰,而集中精力于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经济。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