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在国家战略与以民为本之间的抉择

2006-12-28 21:01 战略·谋略 ⁄ 共 468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对于相当多的国人来说,这是个至今尚未搞清楚的问题。

几十年的宣传教育使国人有了思维定势:原子弹是立国之本,是国威象征。决定搞原子弹是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制造原子弹的人们是共和国功臣,是爱国主义典范。

近日,媒体披露了美国核专家寒春女士五十年前的选择:其时她和丈夫阳早已在中国大陆养牛多年。在答复官方邀请她参与核弹研究时,寒春的回答是:“现在中国人缺的不是原子弹,是牛奶。”

此言可谓石破天惊。我顿时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又被大大地忽悠了一把。

长期以来,国人被反复告知:新中国必须拥有原子弹,不惜代价制造原子弹,是惟一正确的选择。直到今天,荧屏银幕一直为"两弹一星"的功臣们大唱赞歌,这是无可争议的,因为他们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使命。

但寒春女士终于使我明白,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我们该不该搞原子弹,而是官方应当选择什么时机搞原子弹?在保障人民切身利益与在发展原子弹之间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

毛泽东早在抗战时期就把原子弹定性为纸老虎。他曾多次公开强调,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可是建国后,毛泽东却把搞原子弹当成了第一要务,是中苏谈判的主要话题。当年外交部长陈毅的讲话最能反映官方的迫切心情:我们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搞出原子弹。

当裤子意味着可以不顾起码的文明,此话当然是极而言之。可在当时的中国,确有老百姓穿不上裤子的事实--裤子真的被“当”了,然而"当"的不是外交部长的裤子,而是草民的裤子。

1959年,中国大陆经历了疯狂的大跃进之后,一场旷古罕有的大饥荒悄然而至。正当无数国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危急关头,官方决定实施596工程,建设原子弹基地。当时的口号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一切为596工程开绿灯,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钱学森所从事的导弹研制项目。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忍受了极度贫穷,但是对于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靠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毛泽东来说,为实现伟大理想就得继续付出眼前利益。他有一句口头禅,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不怕穷,不怕死”乃是毛泽东执政时期的基本精神特征。

谁都知道搞原子弹、导弹是高风险高投入,对于当年捉襟见肘的政府财政来说,开了这个绿灯,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国人的生活质量亮起了红灯,六亿人的腰带必须勒得更紧,其中一部分生命注定会成为饿殍。

陈毅说,如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话,那么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就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腰杆硬起来了。

在外交舞台上,中国大陆官员们的"腰杆硬起来"了,可是在他们“硬”的背后,有多少国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没有乞讨求生的权力。几十年过去了,并没有谁告诉公众:如果晚几年搞核弹,如果当时把搞核弹、导弹的资金用于进口粮食,能够挽救多少人的生命?

事实证明,毛泽东当年之所以说“原子弹是纸老虎”是因为自己还没有条件造,他实际上把原子弹当成了真老虎。只不过,这只真老虎没有给敌人造成任何损失,却伤害千百万中国老百姓。

是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按常识推理,新中国不惜代价搞原子弹,必有非同寻常的原因。起码是大敌当前险象环生,已经危及到国家民族存亡。可是回顾那段历史,并没有哪个大国联盟对中国宣战,或以武力相威胁。美国虽然与中国敌对,但他们吸取朝鲜战争教训,不敢轻易招惹中国(有战神之称的麦克阿瑟就是因为扬言打过鸭绿江,被杜鲁门总统免了职)。当时中苏矛盾开始表面化,但远未达到危机程度。中印边界虽有冲突,但无关国家安全大局。当年蒋介石曾提出反攻大陆,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痴人说梦。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当年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外部压力,而是另有所图。在事情过去近半个世纪之后,已经能看出大体轮廓。

当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中国一穷二白,如果为民众利益着想,利用双方矛盾,完全可以得到极大的实惠。

可毛泽东想的不是这个,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再清楚不过:“宁当鸡头,不做牛后”。斯大林死后,渐感羽翼丰满的毛泽东再也不能忍受继续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小兄弟。于是做出了与两大阵营完全对立的选择――当第三世界领袖,联合不满两霸的国家,完成反帝反修大业。

一个国家想在国际社会说话算数,一是要能拿出大把钱来施舍,二要有军事实力撑腰。拥有原子弹便成为第三世界领袖不可缺少的王牌。还有一条是毛泽东的难言之隐――自己发动的大跃进以失败告终,虽然把彭德怀整下台,但毕竟心虚气短。当时苏联专家虽然撤走,但此前所提供的援助使自己制造原子弹成为可能。而爆炸一颗原子弹足以转移公众视线--恐怕这才是当年许多事关国计民生重大项目纷纷下马,596工程不惜一切代价上马的真正原因。

中国自己穷得叮当乱响,大跃进使国民经济一塌糊涂,如何提供外援呢?毛泽东做法是:全国人民节衣缩食支援亚非拉。中国有六亿人,一人俭省一点,就是不小的数字。当年,尽管饥饿波及全国,八方频频报警。毛泽东还是以非凡气度无比慷慨,向外国提供援助。据当时的对外联络部部长耿飚透露,我国先后给了阿尔巴尼亚9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亿元!)伍修权将军在《回忆与怀念》一文中说,1962年阿尔巴尼亚外交官到中国要求粮食援助,当时中国向加拿大进口了大批小麦,几艘载满小麦的中国轮船正在大西洋驶往中国。接到中央的命令后,立即改变航向,调头驶向阿国的港口卸下了全部小麦。其时中国百姓正在大批饿死!

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说:邓小平告诉76年访华的李资政:中国援助越南200亿美元,基本上属于无偿性质的。接受中国大量援助国家,后来大都与我国反目成仇。

当年我国老百姓穷到了什么程度呢?且不要说六十年代惨绝人寰的一幕,直到七十年代初,我在河北曲周县下乡,老乡穿的粗布衣服不是露肉就是打补丁。后来进口了日本尿素,公社干部们便用包装尿素的尼龙袋做裤子穿。老乡们为此编了顺口溜:公社小干部,穿着尼龙裤。前面日本产,后面是尿素。染黑的,染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贫穷使人丧失了起码的自尊。

极端政策为什么能行得通

中国早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古训。面对百姓嗷嗷待哺,国家百废待兴的时局,先要原子弹还是先要牛奶?本是勿庸置疑当机立断的选择,可是在我国为什么却能反其道而行之,并在大量饿死人之后依然不改初衷呢?恐怕这才是最值得国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是中国大陆法律远没有领袖的口号有威力。当年有句口号最具代表性: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党通过什么形式实现领导一切呢?就是一元化体制:党管干部,官员服从党委,党委服从中央,中央听命于毛泽东。

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的威信日益提高,民众和党内对毛泽东的崇拜不断升温。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正式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刘少奇在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惟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惟一正确的总路线”。据胡乔木回忆录记载,“建国一个月,毛泽东指示有关部门宣传中国革命道路的榜样作用。而且在宣传口号中加上"毛主席万岁"提法。作为开国领袖人民大救星的毛泽东,享受着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及官员的敬仰与崇拜,再也容不得不同意见,更不许他人批评。

通过三反五反,毛泽东肃清了社会上的反对势力;通过反右,毛泽东镇压了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知识分子;大跃进失败了,可是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却用更左的方式摧垮了党内不同政见者。从此毛泽东的话就是最高指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举国上下,从此再也没人敢唱反调。宁左勿右成了官场护身符,老百姓最终成为极左路线牺牲品。

当年毛主席要搞原子弹,各级官员便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完成。至于大批饿死人问题,相关人员无不装聋作哑。直到今天,当年饿死了多少人依然是国家最高机密。

不允许公开批评政府的国度必然走向极端。极端的后果就是双输:老百姓先遭殃,当权者后倒霉。一根绳上拴俩蚂蚱--谁也跑不了。

中国人需要多元化思维

寒春女士的发言振聋发聩。事实证明: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认识角度,可以拓宽公众视野,启迪了公众智慧,有利于公众作出理性选择。

胡适说,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他还说,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是有独立个性、有自由思考的人造成的。

国家如果能保证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说了真话如果没有风险,还能赢得大家的尊敬,谁还说假话?国民都说真话,各种矛盾就会处于公开透明状态,就能以最低成本及时解决,于国于民是何等好事。

在中国大陆,多元化思维的前提是执政党要有胸襟气度开放报禁。长期以来大陆官方一直把媒体当成自己的喉舌,生怕放开后会出乱子,其实大可不必。

李敖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台湾搞了这么多年的言论自由,国民党整天查禁我的书,说李敖闯祸,影响民心士气。现在的书不禁了﹐可是也没事了。他说,国民党上将许历农,当年做总政战部的主任,专门查禁我的书,后来变成老朋友。他在公开场合向我道歉,说我们发现,不查禁你这么多书,也不会亡党亡国。

现在互联网已经打开了一定的舆论空间,并没有引发社会动荡。不同观点的争论反而使网民思维更加理性。国民党放开报禁,没有亡党亡国。世界文明国度无不把开放报禁视为强盛之本。中国共产党早一天走这条路,国家才能早一天实现和谐健康发展。

历史并非一去不复返

中国古代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饿死事小、造核弹事大。而外交方针是:国人受穷事小,援助亚非拉事大。

七十年代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几十万人被压在废墟瓦砾下,生死悬于一线。官方为维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形象。拒不接受世界各国援助。此举可称之为:抢救生命事小,国家形象事大。

改革开放后,否定文革,极左路线得到初步纠正。当国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国家有了一定积累后,此类事情又有抬头。

国家体育事业基本上就是奥运金牌战略,为赢得一块金牌不惜投资数千万元,而国民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这就叫:全民健身事小,奥运金牌事大。

在数以百万计贫困儿童失学,无数学生在危房读书的情况下,官方力排众议,耗资数十亿建世界第一流的国家大剧院。足见得:义务教育事小,歌舞升平事大。

在数几千万国民尚未解决温饱,数以亿计国民生活远远低于一美元(联合国确定贫困标准)的情况下,官方为跻身航天大国行列,不惜血本搞载人航天工程、嫦娥奔月工程。这样的工程可以称之为:国民贫穷事小,航天名声事大……

官方所倡导的上述事情本人也基本赞成,但前提是:政府必须优先保证本国民众享受宪法赋予的权利,保证国人都能够体面地生活,不再有温饱之忧。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需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但中国积贫积弱,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一时形象牺牲民众利益。事实早已证明,不维护本国人民利益的政府,不但不能改善国际形象,反而会受到世人的鄙视。

上述现象说到底就是官本位体制价值观--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要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只有推进社会体制转变,尽快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民为本”。

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现由人民直接选举官员。只有做到官职由人民直接授予,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官本位的种种弊端。然而,实现这个目标即使不是虎口夺食,也绝不能指望既得利益者拱手相让。这就需要有识之士进行民主启蒙,带头争取和捍卫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大家都作壁上观,“民众利益事小,官方意志事大”的闹剧还会没完没了地演下去。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