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削弱美国之宽战略与长战略

2007-02-01 20:19 战略·谋略 ⁄ 共 276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可以长期存在,从马其顿帝国到蒙古帝国概莫能外。作为世界唯一一个帝国,美国也不例外。不同于以往的建立于军事手段上的帝国,美国吸取了两千多年历史中帝国兴衰的经验与教训。除军事手段外,美国同样重视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和意识形态手段等等。为了帝国的利益,可谓是机关算尽。帝国的宿命毕竟是宿命,除非美国放弃帝国主义性质,否则其应有的毁灭就不会终结。

军事上的扩张、经济上的掠夺、文化上的渗透与意识形态上的改造成为美国帝国战略的重要手段。针对实力相对弱的国家,美国愿意以外交先行手段进行试探,视他国合作程度做出判断,不合作者中地缘位置轻的,他会选择文化上的渗透与意识形态上的改造为手段,诸如从乌克兰到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系列颜色革命;不合作者中地缘位置重的,他会选择军事手段为主,不惜对他国发动战争,诸如南斯拉夫、伊拉克等国家就是其中的牺牲品;愿意合作者,美国则以更着眼未来的经济殖民以控制他国的经济命脉。针对相对强大的国家,美国则害怕与其发生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与强国发生军事和战争行为等同于在削弱自己的霸权,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针对这种国家美国实施的是和平演变与金融战争其头并进的战略手段。

面对美国咄咄逼人之势,早该是采取响应反击手段的时候了。

反击手段之宽战略角度。试问罗马帝国为何可以跨越15个世纪?中华文明又为何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断层的?西方有句谚语“罗马不是一个白天建立的”,说明罗马帝国从无到有不仅仅是建立在军事手段之上的,他有良好的民主政治、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蕴,更有在当时发达的交通,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从一定角度上肯定是在形容罗马帝国的交通的便捷。正如德国人特奥多尔?蒙森在《罗马史》中所说“很多易于通过的隘头连结起来的山谷和高原,很适于人类居住”。先天的地理环境与后天的改造,将罗马所在意大利部分提供了十分便捷的交通环境,也为中央控制提供了有利支撑。至于远离本土的海外省,罗马大多通过海上航线为纽带联系各方。中华文明同样如此,遍及全国的驿站为中央集权提供了最直接的手段。文化底蕴则是罗马帝国与中华文明间接的、长远的控制的手段,不同的是,罗马的文化纯影响面多集中于意大利,至于叙利亚和高卢这样有自己文化和文明的海外省,随着时间的位移逐渐偏离了中央控制的范围之内。中国则不同,当今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多是文化纯影响的地域,即使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同样认同中华文明为正统。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和满清铁骑落户中原后会被中华文明逐渐同化。

科技革命的爆发,为人类将世界化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做出的卓越的贡献。蒸汽机到内燃机,火车到飞机,世界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村落。同样这也为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亚非拉文明提供的机遇。美国是这场机遇的后来者,但他获得利益绝不逊色于其前者。

当今世界美国的利益范围涉及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科学技术成为其联系本土与海外利益的先行者,众多海外基地成为其联系本土与海外利益的纽带。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30-30-10”的理论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

美国拥有如此之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如此之多的海外军事基地,为其部分控制历史自转提供了无穷的便利。有利必有害,科研力量和海外基地也是如此。进行科研活动需要的不仅是大量人才,同时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即使是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也不可能对每一项科研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科曼奇、十字军等项目的中途停产,F22制造数量的减少无不反映美国在一些方面的窘境。运转海外基地也需要足够的资金,即使是美国自1990年开始关闭了至少58%的海外基地,仍然拥有世界数量第一的基地群。为此国防费用必将支付不少一个份额。简单补充一下,开一个基地不仅需要提供正常军事支出,还需要建立医院、学校和社区等为各个军人家庭提供方便。

因此,削弱美国可以从宽战略的这两个必要因素开始。在技术领域为美国制造压力,使他不断更新一些军事技术、设备和设施等。在海外基地领域,建立自己强大的海上力量,为美国制造冷战以来的空前压力。有条件的俄罗斯同样可以增加建立一些针对美国的海外基地,中国则可以在有美国基地影响的边境地区增加一些军事力量,另外向一些热点地区派遣联合国名义下的维和部队等等。我们只要增加一分,美国必定不止增加一分。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以在这一分中多添加点水分。军事科学院的专家认为“危害国家利益最大的不是战争,而是战略欺诈”。且将这作为一种战略期待对待美国。出于霸者心态和经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观,美国是不可能不默认这些利益。即使在再强大的国家都无法支撑这种透支,苏联如此美国也是如此。

反击角度之长战略。前者宽战略是建立在空间概念之下的,后者长战略则是建立在时间概念之下的。长战略作用于宽战略,宽战略反作用于长战略。

可以说,任何帝国的最终灭亡早有定数,帝国主义者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有限延缓这种结果的出现。亚历山大用二十余年时间将小小的马其顿变成了一个军事上空前强大,且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只是在他死后,一夜之间整个帝国彻底分裂了。他的将军瓜分了他的帝国,他的妻儿成为了被奴役者。这是帝国史上自然的解体,非主要因外力的解体。其实美国这个帝国最终走向灭亡,一部分也是基于其自然的因素。马其顿帝国解体强大背后无休止的战争,到最后甚至连亚历山大的亲卫队都反对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美国目前,远非亚历山大后期如此的严峻,但只要不放弃这种宽战略,其结果也将实属正常。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个不利于美国的内因以长战略形式进行下去。要使得美国无节制的宽战略长期化。越战时期的美国,基于宽战略的巨大的透支,向苏联提出了更有利于己的战略缓和,这场战略缓极大恢复了美国的元气。为其八十年代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苏联以为自己的霸权已使得美国彻底低头,其扩张的速度与程度成倍的增加。亚非拉欧无处不存在于这种嚣张的气焰。美国此时做的只是以小规模的投入,在宽战略上长期牵制苏联的扩张速度与程度。向阿富汗的抵抗力量提供足够的轻武器,就让美国赚足了时间和空间。从1972年的美苏首脑会议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二十年不到的时间,苏联就倒了宽战略的长期消耗之下。

如果当时的苏联,在50年代没有大幅度跳出杜勒斯的遏制战略,选择一种创业不足、守成足够的政策,而不急于推行扩张主义旗帜的世界革命话,那苏美的关系或许就不会如此了。越战中苏联与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消耗,就相当成功。如今诸大国在反恐战争中对美国的战略消耗同样属于成功范畴之内,只是为了确保成功,我们需要加大有限投入。美国至2001年起,截止去年上半年在这次反恐战争中已投入了7000万美圆,除去通货膨胀和购买力因素,已远超于越战十多年的消耗。

当今的美国正跳入一个以往为别人的设置的战略陷阱之中,出于利益,更出于无奈。就像为了几百倍的利润,资本家愿意否认一切一样。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