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两岸和平发展需要“马式声音”寻求突破

2008-09-16 08:16 战略·谋略 ⁄ 共 161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在两岸议题上,本来马英九团队只要公开申明承认“九二共识”就够了,但马英九却不只一次提出自己的主张,最近又提出两岸非国与国的观点,这些言论,有的得到大陆、美国首肯,有的则是大陆不甚满意,有的则让民进党抓到把柄,有的引起喧然大波。不论从马英人品还是岛内政治生态决定,马英九虽然不可能没有口误,但每次言论都应该都有其政治背景、国际局势影响,也反映岛内党派斗争和民意发展的新情势,总体上马英九的言论对和平发展是有利的,两岸需要这样的声音寻求突破。

大选前,马英九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发表演讲说台湾的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不论是统一、独立或维持现状,都必须由人民决定,被指国民党两岸政策重大改变,引起台湾哗然。实际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民进党势力全面压缩了国民党的空间,许多“台湾意识”的人也吃定“台独建国”是台湾最高目标。国民党需要一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出来发表有关“统一”的议论。但又要避“卖台”之嫌,防中间选票流失,他讲台湾未来有很多可能的选项,就把“统独”之争化解成了选举之争,现在看,发表这些言论自由都是选举策略考虑。

马英九当选后,顺应两岸发展潮流,依据岛内多数民众希望维持现状的民意,提出“不统、不独、不武”,在大陆看来,是一个不十分理想的两岸政策。对于不独,大陆较满意,但附加了不统的条件;不武,可能对两岸和平有利,但对两岸统一则不利,因为面对“台独”威胁,不武几乎不可能,面对台湾长期不统,不武有自动放弃台湾可能,面对国际特别是美日的台湾政策,不武就有台湾永远脱离中国的可能。而不统,大陆则根本无法接受。即便如此,这一政策和言论仍然有一定的功效。因为,大陆没有短期内立即统一之意,不独消除两岸立即危机的可能,不武化解两岸长期对峙的局面。况且,不武可能多种理解,或者两岸不武,即两岸不需要和制止战争;大陆不武,不准备和发动战争;台湾不武,不单方面搞武力对抗。且不统、不独、不武的目的,其核心是维持现状的思想,台湾多数民众从中体认到,“台独”应该是走不通的路,维持现状,培植好统一民意,最终用民意解决“台独”,会减小统一成本和统一后的治理成本。

借汶川大地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大陆同胞的声音十分强烈。过去几十年中,两岸从未有过这样同时表达同属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由于有民意作铺垫,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激起台湾广大民众固有认同感。奥运会前后,两岸虽然为“中华台北”与“中国台北”名称有点争议,可奥运会上为台湾的加油声完全盖住两岸心中的阴霾。台湾人认同自己既是台湾人又是中国人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说明马英九的言论对改变台湾的主流民意是有影响力的。

最近,马英九提出两岸是特殊关系,非国与国关系,得到国民党和中间民众的广泛认同。在他的表述中,中国不允许一个国家中有另外一个国家,几乎向台湾社会和全体民众表明,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允许挑战的,甚至可解读为这是马英九对《反国家分裂法》的新的认知。只是两岸关系发展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一味求快,不能忘了台湾还有民进党,要撬动深绿板块的“台独”民粹思想并不简单。为了表明马政府“护主权”,马英九要求两岸未谈判必须是台湾与大陆两个地区对等谈判,隐含“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非国与国,可得承认“中华民国”特殊存在的事实。从台湾眼前国际空间看,换来对等谈判,是最大的利益追求,不仅能够说服国民党,对摆平浅绿也有好处。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下称什么都好谈,只要台湾不捅破“中华民国”这张纸,就好办。

犹其是目前民进党正处于顾首不顾尾,陈水扁洗钱案暴光。民进党正求自保,是马英九争取台湾民意的最佳时机,及时抛出两岸“非国与国”关系,反对统一的声音几乎微乎其微。通过两岸关系发展对台湾普通民众最具影响力的马英九出面,发表有关和平、统一的政见,甚至那怕还有一些还带剌的声音,占据台湾舆论,聚合台湾民心,也给大陆思考空间,两岸交结点就会更多,一旦签订和平协议,两岸相向、双赢、隔合大发展的格局就能够形成了。

杨国兴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