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不攻打第比利斯的联想

2008-10-08 18:54 战略·谋略 ⁄ 共 128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许多人有一个疑问:俄罗斯为什么不乘胜攻打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

这样的问题不由得让人联想起1962年对印反击战时,中国没有攻打印度首都新德里;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中国也没有攻打越南首都河内。

这三个不乘胜攻打对方首都战例的出现,使军事专家的判断和见解大跌眼镜。人们希望知道:“不捣黄龙”的奥妙何在。

先从不攻打新德里说起,正当战略家在想:新德里被攻破之后,局势将如何发展时,,中国突然宣布撤军。胜算一方不打对方的首都,反而主动撤军,这开创了人类有记载的战争史的先河。一时间,全世界为之目瞠口呆!

这事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专著文章不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官方的说法是“为了和平”。据说毛泽东是要避免美苏干预的借口。出于战略考量是肯定的。毛泽东天才的战略思维,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决定。毛泽东决策时,对美苏的研判是决定性的。

1979年中越之战,不攻打河内,是邓小平的决策。民间传说,当时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教训越南一事,邓小平向美国打了招呼,得到默许(反正是传说,不必当真)。邓小平战略思维的基础主要也是美苏因素。不打河内,是考虑目睹盟友挨打时苏联神经的承受力,给苏联一个台阶。美国则在看戏,当初美国从越南撤退时就放话:“我们一走,该中国和越南打了”。教训了越南,给美国出了气,也要适可而止,中庸之道嘛!

现如今,俄罗斯打格鲁吉亚,大家都说马上就打到第比利斯,可是俄军的坦克晃来晃去,就是不攻打第比利斯,怎么回事?是不是普京也学了中国的着法?还是中国给俄罗斯出了主意?追究谋略的发明专利权没什么大意思。

不乘胜攻打对方首都,直接的效果,等于是告诉对方:这回先饶了你,老实点,否则随时可以收拾你。不能小看精神威慑的作用。当然,战争的目的,重点不在于此。重要的是大国决策的战略意义。

大国只有世界战略,没有国家战略。这是研究大国战略的客观基础

判断一个大国的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性,用历史发展实践来证明战略决策的正确性,其历史跨度到底是多少?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长,对此理论没给准确的答案。另一个是影响力,辐射的范围和强度,是空间因素,指影响其他大国和世界发展的范围及力度有多大。时间性,就是常说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影响力,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拿不打新德里来说,换来了中印边界四十多年的和平,但是决策者可能没料到,中印边界问题却更加难以解决,如果因此中印早晚还要打一仗,是残酷的战争,那又该如何判断当初不打新德里的战略得失呢?看来,战略决策的深谋远虑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俄罗斯不打第比利斯,主要是考虑战略决策的空间因素,期望扩大对西方的影响。但是,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主任鲁斯兰普霍夫认为:“最主要的教训是,西方根本不想听俄罗斯提供的论据,这说明,俄罗斯当时就应该直捣第比利斯,把萨卡什维利赶下台。”

然而,现在就判断对西方的影响力恐怕为时过早。实际上,现在还不是能够判断打不打第比利斯,对俄美对抗有什么影响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难说不打第比利斯是个战略错误。至少欧盟认为,事态没有那么严重,这影响欧盟是否紧跟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决心。

北京刘文哲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