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张维为:1984年阅兵,我在观礼台上

2015-01-30 19:58 战略·谋略 ⁄ 共 540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观察者网:按照惯例,阅兵一般在国庆时举行,这次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举行的阅兵可谓史无前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

张维为:这次特别强调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过去我们强调比较多的是抗战胜利,这次将主题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反法西斯,我想主要是针对日本,因为安倍上台后在否定日本战争罪行这方面走的太远了,既然他这样做,那么我们就干脆奉陪到底,把过去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包括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再拿出来,突出强调这些战争的法西斯性质,这一点现在外部世界有些忘记了。二战时期,当时全世界都公认日本是法西斯,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标签被淡化了,当年德国的标签是非常明确的,希特勒德国就是法西斯,但日本也是法西斯,这个在现在国际格局中或多或少被忘记了许多。我们要突出强调这一点,强调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把日本的法西斯战争罪行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越想掩盖这个问题,我们就越要把它点出来,点的清清楚楚,让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这对日本本身也有好处,免得它重蹈军国主义的覆辙。

从整个事情的历史背景来看,德国当时被打败以后由美苏英法四个国家占领,所以德国认罪比较彻底。而日本当时被打败之后,只有美国一家占领了日本。1945年反法西斯胜利之后国际形势很快进入冷战,后来又爆发朝鲜战争,尽管美国对日本政治体制做了些改革,但对日本的战争罪行清算的很不彻底,比如天皇制度、日本国旗国歌、释放战犯,这些和德国是没法比的。所以到现在很多日本人都觉得他们无非只是发动了一场战争,就像西方发动殖民战争一样,只是被打败而已,否则他们就是正确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心态,很多日本人不知道法西斯战争的定义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要把日本法西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这个当年美国做的很不够,我们现在来补做,让世界重新认识到这一点很有必要。

观察者网:那么您觉得这次阅兵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冲击?

张维为:日本文化是一个承认强者的文化,对于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很多人还是不能接受。我们的经济规模,如果按照官方GDP计算,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如果照购买力平价(PPP)算,至少是日本的三倍。根据我自己访日的观察,我们发达地区的人口至少是日本人口的三四倍,住房条件也已经普遍好于日本。

这些事实应该足以使日本意识到国家实力对比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很多日本人不愿意接受这样一种变化,那么也许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和政策声明,一步一步来,他们能够早些看清这一点。其实,即使从日本的利益来看,中国崛起为日本发展提供了机遇,日本看到这一点的人也会逐步多起来。

观察者网:俄罗斯每年都会举行卫国战争阅兵,为什么中国此前从未为抗战胜利举行过阅兵,而现在要举行?

张维为:这个恐怕和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政以来整个思路的变化有关。过去我们比较多的强调韬光养晦,现在我们韬光养晦是对的,但这是自信的韬光养晦,过去我们讲和平发展,现在我们讲所有国家都要和平发展,不光是我一家和平发展,所以韬光养晦也是有前提和条件的,我们是有底线的。从习近平主政可以明确地看出,中国新领导人非常有担当。国际地位背后靠的是实力,该展示肌肉的时候就要展示,这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读,但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形成新的常态。

观察者网:几天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金灿荣教授来观察者网做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提到了阅兵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要有威慑力,最高纲领是不能太过分。您怎么看他这个观点?针对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题,会不会有什么特别安排?

张维为:我是很赞成搞阅兵的。我觉得这次阅兵会比较突出抗日、反法西斯,还会比较突出爱国主义,因为抗战胜利是一代人的牺牲精神。我觉得中国极端自由派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全面否定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这是非常愚蠢的,太不接地气了,不知道爱国主义在中国是一种极其普遍和强烈的情感。因为中国不是一般的国家,她是一个文明,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不是西方人的狭隘爱国主义,比西方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知宽广多少倍。中国人的爱国主义也是爱一个伟大的文明,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是万里长城、陕西兵马俑;是唐诗宋词、徽派大院、江南民居;是平型关大捷、台儿庄血战,是两弹一星、高铁四纵四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等等等等。这是一种包容性极大的,既有个人志趣又有人类情怀的爱国主义。中国文化中还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国破家亡”。

所以我想我想这次阅兵会是一场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至少会影响一代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阅兵展示一种庄严的形式美,会给一两代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观察者网:您曾经参加过1984年阅兵,能不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

张维为:1984年邓小平阅兵时我在观礼台上陪外宾,那次阅兵很有震撼力。我记得有六个观礼台,左右各三个,我在最靠近天安门的那个观礼台上。当时我刚进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才一年,国庆那天就被派去工作,没有指定说要跟哪位外国领导人,有点像今天的志愿者一样。观礼台上有外交部、人大、中联部的客人,还有一些劳动模范、官员、军队将领。我当时印象最深的是,当女兵方阵出现时,观礼台上发出一阵惊叹声,真是英姿飒爽啊。

当时和外国朋友也做了些交流,结束后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中国军人的整体素质带给他们很大的震撼,因为中国人对军人的要求就是要有军人的样子。这一点我们和国外的阅兵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我陪领导人去过很多国家访问,一些国家的欢迎仪仗队,排队都排不整齐。记得1985年我陪当时的副总理姚依林去阿曼,参加他们国庆15周年庆典,现场的军乐队和团体操表演动作也做不齐。

观察者网:如果把1984年阅兵和今年的相比,您觉得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张维为:我觉得两次阅兵的政治意涵都非常大。因为1984年也不是十年大庆,是建国35周年,两者相比,还是有一些类似的地方。

从国内局势来看,1984年阅兵时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农村改革基本完成而且比较成功,开始进入城市改革。当时游行队伍中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标语,我亲眼看到了。游行队伍快要到天安门金水桥时,一下子有点乱了,突然出来一个横幅,代表了当时国内老百姓的普遍心情,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开始好起来了,人民很感谢邓小平,大家当时见到标语也是掌声雷动,印象非常深刻。

从国际局势来看,当时邓小平有一个简短的致辞,他明确讲了,天下并不太平,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国防。

今天也是这样的情况。一个是国内也在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新的改革也到了关键时刻,我们要展示制度自信。虽然这个制度还在完善之中,但这个制度不害怕竞争,经得起国际比较,这个制度包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不容改变的,这也正是我军的长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缔造了一支人民军队。1949年以前的一个多世纪,中国的军队打不过西方,所以整个国家陷入了被动挨打无数赔款的悲惨境地。正是中共领导的这支军队带领人民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

另外,现在西方陷入种种财政危机金融危机,情况十分严重,你只要看过去的历史,许多西方国家经常通过战争来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包括美国,也是这样做的。天下还是非常不太平的。所以我们要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是维护亚太和平以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而且最近港独、台独也在蠢蠢欲动,我们要给以明确的政治信号,告诉他们,这种企图的成功概率是零。对日本也是传达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信号,如果他要复活军国主义,那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观察者网:这次阅兵的主题是反法西斯战争,巩固雅尔塔体系,有没有有意避开冷战,把中美俄往一块拉拢的意思?

张维为:团结俄罗斯是肯定的。对于俄罗斯,习主席的讲话已经非常明确了:中俄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美国我不知道这次能不能参与,以及在什么层面参与,考虑到美国和日本的特殊关系,但至少民间层面的参加应该是可以的,曾经一起抗击法西斯的朋友还是会来的,比如原来美国飞虎队还健在的成员,飞虎队的后人等,我们可以邀请他们来,因为他们帮助中国人民抗战,中国人不会忘记任何帮助过自己的人。其实一直到今天,我们和飞虎队后人接触有一些故事还是很感人的,我们找到很多飞虎队飞行员的遗骨,他们也很感激。

至于美国政府是否派高级代表团,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如果派太低的代表也没有多少意思,比如派大使,北京大概有一百六七十个外国大使,意义也不大。

我们也希望美国记住,在二战中曾经我们是盟友,一起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再看看日本右翼势力,他们不仅仅恨中国也恨美国,因为他们老记得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我们希望提醒美国,你现在对日本这么放纵,最后不要引火烧身。

观察者网:但我们也知道,因为乌克兰危机俄美关系降至冰点,包括前些日子美国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击,那么这次阅兵对中美俄下一步关系走势会有什么影响?

张维为:美俄关系这么快就改善恐怕不容易,所以这也是普京来美国领导人可能就不来的一个原因。如果美俄关系很好,俄罗斯都会做工作希望它来,现在看来不是这样个情况。但我觉得有中俄两个大国的领导人,即使没有第三国领导人,也已经蛮有震撼力了,因为毕竟大国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比一般国家大得多。

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向它展示自己的实力,只有这样它才不敢欺负你,这个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它到处骂你,你就要明确地告诉它荒谬在什么地方,这样它反倒尊重你,美国人的性格就是这样,直来直去。我经常跟美国人讲你这个制度存在哪些问题,能不能解决,跟他们探讨,这样他们反而更尊重你,因为实事求是。美国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二十多年来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改善,这一点和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观察者网:奥巴马刚刚参加完印度国庆阅兵,在亚太地区,美国一直希望通过印度来遏制中国。这次阅兵对中国在亚太的地位有什么影响?

张维为:印度和美国之间针对中国的合作,包括军事合作,恐怕实质性内容不会太多,对中国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印度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有它的自尊,不愿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一个棋子。而且中国已经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跟着美国一起来遏制中国也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当然不排除印度某些具有反华倾向的官员或者媒体,对中国一直不友好,他们会抓住这个事情做文章,但我想可能象征意义多于实质意义。如果我们阅兵能搞好的话,既能展示我们维护和平的国防力量,也可以使我们的邻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和平不是表示自己弱,是争取来的,是硬实力软实力都要有,而且都应该展示出来,这也是为了防止别人误判形势,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中国要敢于展示自己的实力

观察者网:这是习近平任内的第一次阅兵,有外媒认为他上台之后一直在推行强势外交,这次阅兵会不会又被外界解读成“中国威胁”?

张维为:我一直说,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惹事生非,但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什么都不做,外界也会造出各种各样的谣。既然这样,干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有担当,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你我的底线是什么。钓鱼岛问题我们就是这样处理的,现在效果就挺好,至少我们也可以派军舰去那边巡逻,过去是没有的,南海也是这样。我觉得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对的,该展示自己实力的时候,就要展示自己的实力。

我们要有自信,要勇于展示,这也是我一以贯之的观点。超过日本就是超过日本,超越美国就是超越美国,这有什么好谦虚的,低估了自己或者让人家低估你,反而可能会引来更多麻烦。我给你举个例子,当年我们跟香港谈判时,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当时就严重误判了中国,1997年时他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因为根据官方汇率计算,当时我们的GDP确实比英国小很多,但用购买力平价衡量的话,当时的中国经济已经是三个英国的规模。如果当时我们就告诉他这些事实,他也许就不会那么傲慢。

当然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我们有长处也有短处。今天中国这个体量放在这里,我们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大型国家,不能采取大国小民的心态,大国就是大国,大国要有点派,要有自己的尊严,做事要大气一点,要有一点担当。

观察者网:当天在观察者网,金灿荣教授还提到,以前我们是战略上韬光养晦,战术上积极进取,现在有点反过来了,战略上积极进取,战术上开始韬光养晦了,您怎么看待中国这种战略战术上的转变?

张维为:邓小平当时提韬光养晦,首先那个时期的中国确实处于非常弱的时候,整个苏联东欧都瓦解了,只有中国等几个为数不多的国家还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但是国力较弱,所以邓小平说不要当头要韬光养晦,完全可以理解。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还是说了要有所作为,而且两者是连在一起的,韬光养晦的目的是为了有所作为。

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中国经济实力比当时大十倍都不止了,所有国家都把你当做大国,只要一出国门就知道了,中国是个什么规模,如果按照人口算的话,相当于100个欧洲国家,欧洲国家平均人口1400万,所以我老说中国是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和,又连续三十多年经济维持在10%左右的增长,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量,我们的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吸引外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在说我是一个小国是一个弱国,人家是不大相信的,也遮掩不住。只要看看美国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的评估,他们从来都是用购买力平价来评估中国经济规模的。

当然,我们中国人一贯的态度是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虽然取得很大成绩还需要实事求是,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问题,这并不矛盾。我老说,我们一定要先充分肯定自己的成绩,再来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崛起的前景非常之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