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楼市泡沫

2008-11-18 20:07 战略·谋略 ⁄ 共 38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作者:ppeesshr

对中国崛起策34、35看了几遍,对二次大战后的国际经济演变史和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根源有所了解,觉得对我这个金融经济知识欠缺者有扫盲作用。我只能用普通百姓的粗理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 中美美关系问题
中美两国是既有相互需要又有矛盾的国家,就好像是边吵边恋、边恋边吵的两个人。我觉得文中所提的中国对策很有道理。对美落井下石的极端情绪和作法对我国自己不利,就像债权人把债务人逼上绝路,最终受损的还是债权人自己。当然我们也不能全力救助,即使出点血也要讨价还价。中国政府说得好“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国际社会的最大贡献。”我觉得中国对美不是出血救市,而是对美元救驾。法国的萨科奇要重建经济秩序,很明显他要以欧元取代美元,这可能是欧盟的想法。这对中国并不有利,再瘦的骆驼比马大,当前国际上还不具备有挑战美国和美元地位的政治经济实体。当然在国际规则方面也要有所变化,不能总是由美国牵着走,对虚拟经济或者说是数字经济也要有所限制,对这匹市场经济野马也要套上笼头和缰绳之类的国际规则。在制订国际规则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对欧盟以欧元取代美元的想法我们不一定公开反对,不能当出头鸟,最好由日本等国出头,我们敲边鼓,因日本和美国有密切关系。过去议论的中华大象文化将溶合取代西方的老虎文化,那是远景的事,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问题多多之际,绝不可以试图改变国际经济格局,否则将招致世界大乱。金融危机小乱,中国还能应付过去,世界大乱,后果不堪设想。策35中所谈的“避虚就实”的战略很有见地,要以渐进方式逐步地从美元虚拟经济中拔出脚来。

二、美国次贷危机理念对中国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及其衍生物的理念不断向外扩散,中国也深受其害。美国的次贷衍生物,越看越像前些年曾流行过的传销。传销还可见到实物,作为次贷衍生物的房贷证券只是一张纸,在房价不断高涨的诱惑下,人们企求用这张纸转手获取利润。泡沫越吹越大,一旦找不到下线,也就是转不出手时,泡沫就破裂了。中国的一些问题如楼市泡沫等与美国的两大理念的感染有直接关系,一是虚拟经济,另一个是借债消费。
金融、证券、楼市等虚拟经济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难怪有的地方官员放弃对实体企业的关注与与扶持,有的提出“少开工厂多开店”的口号,还多年举办服装节,却把一些服装厂搞垮了。用实体国有企业的资产向虚拟经济转移的方法来制造城市的虚假繁荣。用向企业摊派的办法装点城市的形象。这些年来不少企业倒闭,出卖给外资企业,而所谓外资企业,尤其是一些到中国捞金的皮包商,经过几年把钱赚足就扔掉工人跑了。有的城市现在还要大建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等好多个中心。地方官的心思全用到虚拟经济上了。我不是说虚拟经济不重要,但不能过度,更不能实虚经济倒置。
影响中国的第二个理念就是消费观念。美国人讲究借债消费,中国人讲究量入为出,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近几年来,美国人不只是寅吃卯粮,可能连午粮未粮都吃了。再加上政府预算的高额赤字,他怎能不发生危机呢?借债消费观念也传到中国,经典事例就是中美两个老太太在阴间关于买房对话的故事。中国人觉得自己过去真傻,攒了一辈子买房钱还没住上好房。因此人们也向西方接轨。毕竟中国人的量入为出观念不会立即退走,这也是中国在经济、金融运行中没有完全失控的一个因素。

三、 中国受美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楼市
有鉴于美国等在楼市经济中获取极大的好处,中国人眼红了。这么好的发财道路为什么不用?几年来房价狂涨,少数人高兴多数人愁。互联网上曾经流行的“房改掏空、教改逼疯、医改送终”之说就是对房价狂涨的尖刻批评。党的十七大前后,政府在教育、医疗等有关民生的各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鉴于楼市的泡沫风险和百姓的承受能力,中央又对楼市采取措施,货币从紧、提高利率、调整购房首付等相继出台。经过不太长时间,效果就已经显露,购房者采取观望态度。个别开发商开始降价,大部分房产商坚守高价阵地,形成了购销对峙的局面,楼市开始萎缩。房产开发商再想空手套白狼,新贷还旧贷的办法不行了。随之而来的是地价下跌,地产流拍,地方的楼市税收,与房产有关的权力部门的灰色收入也受很大影响。屯房、炒房者也不大好受,有的干脆把房子推给银行,不再还贷。在此形势下,要求救楼市的呼声四起。有的“专家”发出救楼市的强烈呼吁。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用地方财政救楼市的政策。为了使楼市健康发展,逐步回归到理性程度,普通百姓能买得起自住用房,扶持中小企业,最近中央对利率、税收、购房首付等进行小的调整。与房产高价的利益有关者又出来高喊说中央政策变了,用以忽悠百姓,企图把高房价维持下去,或者再小幅上涨。由于百姓收入达不到买高价房的水平,你再怎么忽悠,他也是买不起呀!炒房者已经看出门道,他们才不上钩呢。现在已经形成僵持的局面。

a) 房价为什么会狂涨到如此程度
近几年房价以惊人的速度飞涨,地方政府则是房价不断上涨的主要推手,银行也是房地产泡沫的助推者。在房产的四大成本中的地价成本急剧抬升。地方政府从房地产行业中取得了巨大利益,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房价涨势稍有减弱,地方就赶快采取措施:一是大面积拆迁,制造刚性需求,“你不掏钱买房,拆了你房子,看你买不买?”房价和房租在大面积拆迁中急速上涨;再是到外地拉人到本地买房;三是声言在本市买房者可以报本市户口;对投机抄作的境内境外资本的乘机涌入也同样欢迎,有奶便是娘。拆迁早已偏离改造危房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轨道。只要是黄金地段,对只有十多年房龄的七层大楼的大片楼群也要拆,他们只算卖地能赚钱的眼前经济账,丝毫不考虑国家资源的浪费,老百说他们是败家仔。在低价拆迁中使出一切野蛮手段,据网上介绍,有的地方对居民进行打、砸、抢、浇,拆迁办殴打居民,砸玻璃,居民吓得不敢在家过夜,拆迁办的人就打开房门,拿走东西,从楼上已搬走的房中大量放水,水淹楼下住户。对此110 不来,警察不管,记者也不来采访。所有这一切都是利益驱动的结果。高价卖地,房产业税收,与房产业有关的权力部门的高额灰色收入,房地产业成了地方大小官员快速发财之路。
为什么建房?不是为了百姓居住,而是为了有钱人投资,保值增值。开发商专搞大户型高级住房,大款、大腕、文体名星,凡是有大钱者在北京、上海和沿海各城市都有几套房子,另外还有炒房一族,有的城市成立了炒房团。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的奇特景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个普通公务员和那些已进入小康的人家,不少人有几套房向外出租。中国地少人多,土地宝贵。而争夺土地的事项很多。如现在是汽车满街停,人行道都成为停车场了,全面小康后,汽车量要翻几翻?就是停车场一项要占去多少土地?18亿亩耕地的红线能否守住?为了粮食安全再也不能搞那些常年没人住的大户型的高档房子了。地多人少的发达国家的户形面积多在100平米左右,中国人对200平米还嫌不够气派。节省土地的观念极待提倡。
近来各地搞了一些经济房,由于地点偏远,每天往返交通,费钱费时,得不偿失。有的忍痛放弃,有的向外出租,老年人害怕夜间发病,都找不到出租车到医院急救。这种应付中央和百姓的经济房有什么用呢。

b) 房价要理性回归
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希望房价理性回归,慢慢地挤出泡沫,以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方针。理性回归不走极端是中国人民之福。房产泡沫是大家公认的事实。网上有人说房价是平均工资收入的5倍比较合理,我国的房价恐怕超过10倍也不止。大家都不希望楼市泡沫突然破裂,造成经济崩盘,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首先是坑了银行,坑了国家,最根本的还是坑害了百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你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是从房地产泡沫破裂开始引发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不得不承认他的自由经济思想的错误。看来政府完全放弃对市场的监管是不行的。中国的房产泡沫也和银行有很大关系。中国政府虽然对市场经济这匹野马撒过手,但是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开始,逐步地给这匹野马套上缰绳,不准它任意地横蹦乱窜。正是由于中国对银行的监管等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才使中国的房产泡沫还没有达到不可控程度。否则恐怕比美国的金融形势还要糟糕,因为在资本冲进头脑里的中国人没有不敢干的事。

c) 解玲还需擊玲人
中央的调控政策要由下级政府具体执行。能否执行好要看地方官的态度。地方既然有能力把房价推上去,也就有能力把房价平稳地降下来。中央方针很明确,救楼市不救房价。请不要再命令地方媒体忽悠百姓。购销双方的博奕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但最终房价要理性回归到正常状态,即普通人能买得起,房价与平均工资之比达到大家公认的合理水平。这里引用温铁军教授在其博客文章中的一句话:“现在不可以向中央叫板。”既不叫板,也不当歪嘴和尚。别再打擦边球,搞下有对策了。
1993年前后,朱榕基副总理对各银行约法三章,控制了物价飞涨的势头,经济来了一个软着陆,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国际上也大加称赞。与此类似,当前在楼市能不能也来一个软着陆呢?这是中央和百姓的预期。房价是缓缓下降?还是上涨,可否以此来恆量地方政绩?中央强调干部要倾听民意,要实行民主监督。民主监督已提到日程上来。能否由异地人员(如纪检人员或记者)搞抽样调查,由被调查者为地方官分细目打分,并加以公布。到那时你看普通百姓有没有作用?多为百姓着想的人,百姓不会忘记你,口碑也是很重要的。

本人在金融、经济知识等方面需要扫盲,有错请大家纠正。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