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美国外交“变脸”看希拉里访华

2009-02-21 14:41 战略·谋略 ⁄ 共 123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1月20日,以“改变”为旗帜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成为美国白宫首位“黑”主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奥巴马果然给美国乃至全球带来不同凡想的变化。甫上任就签署一年后关闭遭全球诟病的关塔那摩基地的法令。随后美国副总统拜登打破历来只是国防部长出席的惯例,亲赴欧洲参加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并以充满感染力的话语揭开了奥巴马新外交的面纱:“我们将介入,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我相信,美国需要世界,如同世界需要美国”,公开宣布放弃单边主义,重建与盟国乃至全球的合作,他并进而强调新政府将把外交置于武力之上,这也预示着布什政府“枪杆子里面出民主”时代的终结。

拜登话音未落,一场始料未及的考验就摆在美国的面前:2月16日,一向被视为美国后院的南美,委内瑞拉这个长期公开向美国叫板的国家,以全面公投的方式修改宪法,取消总统连任限制,打开了查韦斯终身总统之门,公然向当代西方民主制度说“不”,发起挑战。布什时代,尽管委内瑞拉还未修改宪法,赖斯已将独裁和专制的帽子扣到了查韦斯的头上。现在委内瑞拉的“独裁”已接近现实,美国自更不应放过,至少也会表达“遗憾”才对。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干涉,强烈批评,反而正面肯定。不仅向该国祝贺,还称赞公投体现了“公民精神”,符合民主原则,大跌全球眼镜。不管美国这样做出于何种原因,但却以此取得了世界各国对其“转变”承诺的信任。其意义不亚于当年戈尔巴乔夫放手波兰成立第一个非共产党政府换来西方的信任一样。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展开其就职以来的首次外交出访。再次令全球意外的是,希拉里打破惯例没有选择欧洲,而是亚洲四国:日本、韩国、印尼和中国。西方有句谚语:最后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中国做为希拉里首次出访的压轴之国,足显中国的重要性。而这一点,更体现在希拉里出访前用中国的成语“同舟共济”来形容中美关系上。

布什政府八年间虽然“把一切都搞糟了”,但公认“与中国的关系是唯一的成功例外”。这与中美之间巨大的共同利益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中美分属国际产业链的上下端,本来就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又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双方早已结成“金融恐怖平衡”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除此之外,国际事务上,反恐、朝鲜核武、伊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球经济危机、环境保护,都需要中国的支持和参与。而另一方面,由于两岸关系迅速好转,双边事务第一次由双方共同主导,第三方特别是美国暂时被边缘化。中国几乎对美国无所求。

因此从国际背景和中美关系的现实来看,希拉里这次不管来中国谈什么,至少将会有两大历史性不同:一是冷战后经常发生的兴师问罪式或敲诈勒索式不会再度发生。这次美国将是以平等、甚至示好的方式来和中国商讨或者交换各自需要的话题或利益。二是中国将会少有的向美国提出自己的条件。虽然远谈不上美国式的敲诈勒索,但至少要让美国付出代价和让步是必然的。而中国的这一变化,早已体现在温总访问欧洲和习近平副主席访问墨西哥的讲话上.

法国巴黎 宋鲁郑

【上篇】
【下篇】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