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为什么不要用民主来定义中国模式

2009-05-30 15:01 战略·谋略 ⁄ 共 145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当今社会,在西方的全力打仗造下,民主已走向圣坛,无论什么国家,几乎都要言必称民主。然而,被称为第三条道路或“北京模式”的中国,有必要套用这一话语体系吗?至少以本人在法国生活九年的经历,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首先,国家利益仍是当前国际间博弈的核心。各国为了在博弈中占据上风,最大程度维护本国利益,无所不用其极。除了使用武力这一硬实力外,更有话语权这样的软实力。就拿现在西方天天挂在嘴上的人权外交来看。所谓人权外交,正式在西方登台亮相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美国,是出于改变美苏争霸中不利的局面和转移本国尖锐的矛盾、政治信任危机而应运而生的。冷战后才上升为“人权高于主权”的地位。今年2月,在巴黎引发全球华人瞩目的“兔首、鼠首”拍卖,也是西方凭借他们制订的规则(1995年公约)和法律体系易如反掌的达到拍卖的目的。反倒是蔡铭超跳出这种规则的限制,成功的造成文物流拍,并增加了进一步拍卖的难度。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陷在西方的价值观、规则和话语权之中,其博弈的最终结果将是“兔首鼠首”的命运。

其次,中国的模式及其成功和西方民主毫无关系。西方民主发展到今天,已有成熟和固定的模式:三权分立、多党制、普选。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三十年改革开放是找不到任何西方民主的影子的。如果再和转轨并不令人满意的东欧、俄罗斯相比,恐怕中国之所以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所致。

第三,民主是西方的话语权,当今社会,只要提到民主,肯定会无意识的与西方联系起来。与西方认可的模式联系起来。正如在法国的台湾朋友,即使是泛蓝的支持者,认同一个中国,但当法国人询问他们来自何处时,也总是回答来自台湾。原因很简单,“中国”或“中国人”,这个话语权不在台湾而在大陆,只要一提到中国,所有的人会无意识的和大陆或中华人民共和国联系起来,而没有谁会想到台湾。这就是话语权的威力。

第四,西方对于民主的话语权还表现在对民主的解释权。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并不是这个国家能说的算,而是取决于西方的认可。而西方认可的标准并不是真正的民主与否,而是和西方的关系和利益需要。例如,布什时代,委内瑞拉就是专制独裁国家,而奥巴马时代,即使查韦斯通过终身总统的修宪案,仍然可以被美国肯定和祝贺,认为体现了公民精神,符合民主原则。再比如新加坡和俄罗斯,虽然是标准的西方民主模式,但却不被西方认可。而瑞士,尽管不符合西方民主的模式,没有反对党,是四党联合执政,但仍然是公认的民主国家。所以,中国即使“东施效颦”搞成西方式的民主,是否能够得到承认,也并不是中国说了算,仍然取决于西方对中国的态度。

第五,民主是在西方的文化土壤、民族传统形成的一种价值观。这在当今世界价值观多元并存的情况下,不同价值观评价事务的标准是不同的。不同价值观实质是无法相互类比。事实上,一种价值观是没有权利对另一种价值观进行评判。比如无神论者和有神论者,是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再比如中医和西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常被认为是中医的两大特色,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可以说是一个偏重实践和主观判断的体系。而西医则是以科学、理化试验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套客观价值体系。如果我们用西医“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中医,只能得出中医必须淘汰的结论。

综上所述,衡量中国模式的唯一标准是看能否推动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否可以有效的解决发展道路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贴上什么标签。更没有必要套用西方的价值体系来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我们也应该相信,中国也不再是几个口号可以左右的民族了。

法国巴黎宋鲁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