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冲出数字化》一书
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最大区别,一个是传送比特,另一个是在制造原子,而在物联网世界中,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比特的传输来实现对原子的控制。
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我们制造的是原子,将原子做成各式各样的我们所需要的形状,这些原子,具有唯一性,并且是不可替代的,当我需要一台电冰箱的时候,你就不能够拿一个吸尘器来替代电冰箱卖给我,而我从商家手中买了一个电冰箱之后,商家的手中就少了一台电冰箱。
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比特的镜象,而不是那个记录在你硬盘上的真实的比特。当你发一封电子邮件给我的时候,你向我所传输的,是一些以比特为单位的数据,而不是你写在你的电脑上的文字。
这种情况,有点像我们常常能在侦探电影里所看到的情节一样,情报员们为了保密起见,常常用一本固定的书,作为密码本,互通信息。
比如说,用《圣经》来做密码本;情报员把情报的内容,用一些数字来表示,如12-23-34,表示的是《圣经》中第12页第23行第34个字。这样,情报部门在收到这样一些数字组后,对《圣经》进行反查,就能够得知对方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得到的信息,是每个字的具体坐标,而不是字的本身,它的原理就像是通过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对方所写的是什么字一样,因此,对于这种状态,我们用一个叫做“镜象”的术语来进行描述。
能不能通过网络进行传输,从本质上来说,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用镜象来替代它的本身,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镜象,才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我们还没有办法通过网络来实现对原子的传输,那怕是在理论的层面也不行,也就是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通过网络传送原子的可行性。
数字技术的交互,是建立在镜象的基础之上的,这个独特的特性,给我们所带来的是数字时代的两大应用特点,一个是无成本复制,另一个是无距离传送。无成本复制,指的是技术层面的复制不需要成本,而不是指的商务方面的盗版与侵权或者是版权之类的问题。
从电脑上,复制一本电子书,是不花费成本的,它占用的只是你的硬盘空间,而在物理世界中,生产多一个产品,是需要耗费真实的原材料的,这样就会产生了制作的成本,比如说,工厂里,制造一个打火机与制造十个打火机,成本是明显不同的,而在电脑上,复制一份电子书与复制十份电子书,在成本上并没有区别。
手机软件下载店的例子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这一个特点。
软件一经制作出来,成本也就不会再起变化了,而无论是有十个人通过下载的方式来购买你的这个软件,还是有一万个人购买,对你来说,成本是一样的。
无距离传送,指的是传输的对象只与线路是否畅通有关,与两者之间的距离无关,从理论上说,在北京,向市内传输一个数字信号,与向美国传输一个数字信号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差别。
对于由原子所组成的物品而言,它的镜象对我们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你总不能拿一个镜子里面的电冰箱来做冰水喝吧?
在物联网世界中,我们要做的,和我们能够做的,不是通过网络制造原子,而仅仅是通过网络来控制原子。而控制这些原子的数字信号,是适用于镜象原则,由于有了这个前提,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来对原子进行控制,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它响应各种具备了网络特征的各种理论,如长尾理论。
人们的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虚拟的,主要是通过大脑在起作用的,另一个部分是现实的,主要是改变原子的位置,结构与形态,通过对虚拟世界进行数字化的改造,人们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大发展,电脑,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没有可替代性。就好像当一个人饿了,就要吃饭,而不能靠精神填饱肚子,而当一个人不学无术的时候,也不能够用饭来补充他的智商一样。
虚拟世界,自从人类进始产生思想活动的那天起,就开始存在。黄粱美梦,描述的就是一种虑拟世界的意境,只是到了数字时代的到来,虚拟世界领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虚拟世界一词,才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而数字技术,却莫名其妙地其为了虚拟世界的代名词,然而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之中,早已经广泛地对数字技术进行运用,在数字世界中,mp3的文件是属于虚拟世界的,而mp3唱机却是属于现实世界的,在世界各地,数控机床,数字机器人早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
现在,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改造的时候了,这就是所谓的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