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物联网融合之困:“物”已成,“网”未联

2016-06-30 17:15 科技·视野 ⁄ 共 172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边是厂商期待,另一边是现实冷酷的嘲讽。在厂商的帮助下,我们已经开始接触“物”,并尝试着让他们“联网”,可是最终的拼图却还不是“物联网”。我们不禁要问,物联网这幅蓝图,究竟还缺少什么?

爆发前夜

“目前,物联网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谈到物联网的发展,Marvell技术支持总监孟树首先为其定性。

2014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新版《物联网白皮书》,圈定了物联网涉及的概念和范畴;随后,“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帮助全国围绕物联网概念建立的创新项目有了政策支持,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供应链环节,英特尔、高通、博通等上游供应厂商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连接功能的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了物联网产品开发的技术门槛。“技术已经不是困扰物联网发展的问题。”某厂商技术专家表示。

供应链厂商降低了产品的开发门槛,因此产品功能日益丰富起来,市场进入一个“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时代。过去,智能硬件还只能依靠与手机互联,实现各项功能,现在,除了延展手机功能,智能硬件已经可以实现支付、社交、信息交互等众多功能。

各方面的利好因素,很快传递给市场。物联网概念快速产品化,并顺利融入智能硬件市场。用户也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最终推动相应产品的热销。据京东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到5月份,智能硬件市场销售增长迅猛,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264%,用户量增长215%。在此轮快速增长中,众多创业团队的产品提供了强大支撑力。

与此同时,市场的资源池供养了大量智能硬件厂商。据统计Apple Watch的销量约为200万支,这只占据总销量的5%。换言之,众多厂商都收获了各自的用户,这足以支撑海量企业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物联网即将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物联网智库CEO彭昭表示。

融合之困

由此看来,物联网正在释放两个信号:一个是市场继续向前走一步,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过另一个是市场不能依靠等待,完成这向前的一步。

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彭昭表示,整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按照物联网的概念,成熟的市场至少需要确保三大元素——终端、通信和内容服务的充分融合。

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已经取得了理想的销量,终端没有问题;包括Zigbee、WiFi、蓝牙,甚至LPWAN等传输协议都已经被广泛推广,通信没有问题;在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也让社交、搜索、线上交易等资源充分融入物联网市场。

然而个体的强大,并没有帮助物联网快速落地。特别是当这些内容都集成到智能硬件平台上时,用户并未收获足够理想的体验。截至目前,所有产品都没能理想地整合上述三元素,导致最终呈现的商业逻辑没有形成对用户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正是大量物联网项目失败的原因。

彭昭表示,厂商和创业团队推出的产品还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硬性将内容服务和通信嫁接到终端上。然而从结果来看,这样处理没有与用户需求关联,最终没能建立高体验的价值链。硬件厂商的死亡,并非对产业发展的否定,是商业模式的问题。“‘物’已成熟,但‘联网’还没有。”彭昭表示。

在其他行业,物联网同样没有得到价值的高效传递。就算在有明确需求指向的B2B业务模式中,企业推动物联网走向成熟的意愿和条件都更为成熟,然而产品层同样没有体现出企业的诉求,因此发展状况仍然不理想。“物联网在B2B领域的发展速度要快于B2C领域,不过这还不能帮助物联网快速成熟。”彭昭表示。

重构商业模式

既然物联网的发展不是技术问题,就要用非技术的方式解决问题,显然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彭昭表示,截至目前,企业还在用开发消费电子类产品的模式——设计产品外形、用功能模块武装产品,并按照市场周期不断下调产品售价,推动物联网的成熟。“这种思维方式对推动物联网的成熟并没有太大帮助。”彭昭表示。

物联网则不同。理念的出现更多的是对商业模式的整合甚至颠覆,而非传统行业的形态。目前的消费电子类产品仍然没有互联的诉求,还是因为其构建的传统商业逻辑仍然足够稳定,实现突破必须将全新的模式嫁接到硬件平台上。“众多创业项目没有得到正向反馈,原因在于产品背后的商业模式并不理想,而不是物联网出了问题。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才是物联网最终走向成熟的正途。”孟树表示。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