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论文写作入门指南

2009-06-30 14:16 学术科研 ⁄ 共 501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作者:纪阳

1、 写论文投稿,要么投期刊,要么投会议。期刊论文质量一般要求会高一些,审稿周期也比较长,快的半年,慢的一年也是有的。越是顶级的期刊,内容越是精雕细刻,时间也就越长。会议论文讲究时效性,审稿也属于比较宽松的。但是再烂的会议收稿率也在40%。好一点的会议,15%的。一般要选择收稿率在30%以下的会议,才对得起自己交的注册费。各个学校和实验室根据方向不同,有各自比较看重的会议。国内比较重视SCI/EI,关系到成果统计,不纯粹看会议本身的声誉。不排除有很牛的会议,但是无法SCI/EI检索的。

2、 初学者可以考虑从写些会议论文开始训练。但是就写论文而言,首先要明确这实际上是一次战斗,非生即死。作为总是写论文的团队,有必要制定一些“军规”,好保证自己的论文质量在某一个水平线以上。从个人而言,有必要学习一些“战斗常识”,好让自己的努力不至于成为“分母”。

3、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有哪几类读者会看到你的论文,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对你写论文没有坏处。他们有:1)花3-5分钟就看完论文的评审者,他们很可能直接凭借5分钟的印象判断是否把你直接枪毙掉,还是继续往下读。2) 以后查阅资料的小朋友,你发表的文章是后来人们的literature,对小朋友们有价值的是你为什么研究这些问题,以及你研究了什么,作到了什么程度。他们阅读的时间1-5分钟不等。3)仔细推敲你文章的人,如果你写的是pioneer的文章,有特色的文章,那么你要注意了,你的文章一定会被仔细推敲。各个细节都不能马虎。文章中的核心段落是你需要持续雕琢的,而且这些段落是写给真正的知音和研究伙伴,要慎重对待人家的阅读体验。4)你的师弟师妹,在未来他们需要写论文的时候,你的论文将作为他们效仿的对象。他们会据此判断你的水平以及老板要求的严格程度决定自己是精益求精还是敷衍了事。5)看最近几年的趋势,你有理由在阅读者队伍中加上你未来的老板、同事、下属以及大众媒体等等。如果你感到疑惑,请看看最年轻的市长是怎么被曝光的。由此你可以想到在网络化如此发达的时代,“文章千古事,一篇永流传”对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意味着什么。即便你不进行学术抄袭,如果你一旦成名,你孩提时的作品也会被检查、被细读、被品评。

4、 论文是创新工作的呈现。论文选题的模式往往也对应着创新工作的几种模式。创新以无法为法,境界高的,摘叶飞花,皆可伤人,暂且按下不表。就初学而言,有必要清晰论文有几种常见模式:1)独孤九剑之破剑式,为专门找前人工作中的破绽进行的。无招可循,见招拆招是其妙;2) Mouse+brick式,互联网公司里面的鼠标+砖块模式,实际上是互联网新方法与传统商业模式的结合。在论文中也有这样的,例如最近有把生物界的知识用到信息领域的;3)民工工作汇报式,计算机界论文的框架看上去千篇一律,行家能看到细微处的差别,但一般人很难区分论文的高下,因此整个行业比较看重solid work,如果是真正作了实现方面工作的,结合实现谈观点,能够一定程度增加印象分。4)对比式,别人提出过一个某某算法,你再进行改进,提出一个某某算法,是最常见的。但是作literature的时候要小心,如果你专门拣“软柿子”捏,行家看了以后,也很感到很不忿,而毙掉你。5)结合式。A工作有人做过了,B工作也有人做过了。但A+B同时发生或相互结合的工作没有人作过。你拿来作一作,说创新吧,有一点,当做练手吧。说意义吧,也不好说不大,case by case吧。

5、 论文的内部构造一般有如下模块:a提出问题(general)-b系统描述-c问题在系统框架内的细化描述-d解决问题的思路概述-e解决问题的细节-f实验/仿真设计-g实验/仿真结果呈现与分析-h结论以及未来工作。

6、 摘要一定要自己深入读五遍,如果有可以省掉的话就一定删掉。如果有能力,最好先写一遍摘要,然后开始整个文章的构思,然后开写,然后回来再修改摘要;如果没法直接写出摘要,也可以先写各部分的主题句,然后综合,润色,成为摘要;最差的做法是先写完全部文章之后,再总结摘要。其坏处主要是失去了自己一个系统地构思全篇、约束行文范围的机会。写摘要的时候要记住,对于评审者,如果摘要中出现措辞混乱、不吸引人、语法错误的问题,基本上他们会毫不留情的“挥刀”。如果摘要的内容和文章的内容不能匹配,那么他们基本上也不会给你什么“改过自新”的机会。

7、 作文之前要谨慎布局,先把各段的观点句写好,再把图画了,然后再统筹全篇,看看思路是否完整连贯,然后再写各段落。要有模块化的构思,如果全局搞乱了,局部的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但全局性的东西有时候确实会变,所以要搞一些到处都可以用的小模块。

8、 引出主题的思路推理最好不要超过三步,一定要在第一页就出现关于主题内容的相关介绍。不要铺垫过长。记住,评审的专家往往是一群非常忙的人,时间非常有限,你精妙的“娓娓道来”如果让他觉得过于罗嗦,没话找话,不够简洁,就会引起他们不耐烦,而动了“杀机”。千万不要把自己研究那点事情说得太大太空,似乎整个行业的发展的挑战都在你这篇文章中要解决了似的。通常只有不认真的人和推理不严谨对行业了解不深的初学者才会这么写背景部分。

9、 要重视作图。几个关键图例对应于几个关键内容。如果图画的好,思路比较清楚,创新点表现清晰,工作量一目了然,所有的人都会爱你的。因为你节约了他们的时间。不要吝惜作图的时间,要让你的图帮助你说话。我个人猜测这也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在评审者需要对你的论文在极短的时间确定“to be, or not to be”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也在挣扎。而这个时候,人们更加依赖感性思维,而非理性思维。所谓最后你看到的貌似严谨冷静条理清晰的评审意见,实际上挥刀者一怒拔刀之后,冷静下来之后慢慢为自己找到的一些理由。一怒/一喜的决定,往往就是刹那间的事情。

10、千万不要干自己写完中文,找师妹翻译成英文就投稿的事情。师妹帮你搞的全文翻译,一定不会很好。中英文表达习惯不一样,一定有很多需要重写的。所以机械翻译过来的东西,有30%是肯定变味的。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这样偷懒,不信这个邪,并不怕折腾,你就再找一个师弟把师妹的英文翻译重新再翻译成中文看看,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哭了。

11、可以自己写,然后让word系统、让细心的师妹帮你挑语法以及写作上的其他错误。

12、多积累些起承转合的句子。动不动就first/second/third, on one hand, on another hand, because,however,……,弄得特生硬。中国人都读得别扭,老外一定不喜欢。这事情咱不能干。

13、写完第一稿之后要自己琢磨自己到底在卖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对于这句话有两个理解。第一,你卖的东西是否对路,能否打动挑剔的读者。第二,你吆喝的东西和你卖的东西有没有关系。别说一大堆无关的废话。为了引人入胜,你需要“抖”几个“包袱”,但如果后面你忘记或者大意了,少“接”了几个“包袱”。你就当心那些象张飞一样的评审和细读者们心头暗喝,“可恼哇,可恼!”。

14、将文章看成编程,要多花精力在调试上。要把自己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联调时候debug的经验都用上。通常编程好的小兄弟第一稿文章都是很ugly的,就是以为隔行隔山,对写文章有恐惧心理,有神秘感。但其实道理是相通的。写论文就是用自然语言写的一个程序,好多招数都用得上。

15、记住如果是一个新手,花在排版上的时间至少是2-3天。排版如果出问题,不够美观的话,挑剔的评审者也会动杀机的。要知道一般的博士毕业,至少看了1000篇论文。如果资深的老师,至少看了5000篇论文。他们的眼睛已经被各种期刊系统标准化了。你在字体大小、缩进控制、图形字体与文章字体方面的差异与创新风格,很容易被他们的“火眼金睛”所抓住。你必须理解接受这样的现实:有相当多的老家伙们对论文研究方向的重要问题已经搞不清楚或者不太care了,他们专门喜欢挑细节,并通过细节处理的精细度推断你水平的高低与火候的老嫩。你掂量着办吧,是让自己半年多的汗水与美妙研究成果毁在这些你不关注的小细节呢,还是咽下这口气去“锄“草”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6、 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写东西,仅仅着重写自己最重要的正文部分,自己做得工作最多。而把Background部分当做无用的累赘,草率处理。这看似精明,本质上是非常荒谬的。一定要极其认真的推敲background部分。背景部分的重要在于能够合理的“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还重要”,这句话应当这么来理解。1)、如果你提出了新问题,并给出一种解决方案,那么你应当着重论证问什么你提出这个新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此时意味着一个新领域/新维度/新观点,其价值更大。2)、新问题的提出会带来读者的兴奋感,因此会直接提升对于论文的印象分。3)、如果是别人提出了问题,你在其中又发现了一些新特征,提出一些小问题,那么在背景介绍部分就客观的引用前人的各种工作,然后尽快的进入到自己解决问题的那部分——事实上,此时,解决问题比提出问题重要。因为问题的提出不是你的主要工作。

17、 有必要从评审者与写作者的心态差异再次强调一下背景部分的重要性。从论文的评阅角度,他需要判断论文的价值,因此,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用。因此,背景部分评审者是会很细致的去阅读的。但他们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反倒有时候会马虎或短时间内根本看不懂。因此,如果背景部分写得有问题,就会给评审者充分的理由来节省自己的阅读时间,不再浪费时间细读后面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直接把你撂倒在起跑线上。但写作者通常是学生,我们的学生通常也很少思考老板为什么要给自己选择这些方向定这些研究内容,大量的具体工作已经让他们不能站在外面思考问题了。另外,自己的工作本身就是具体工作嘛,所以“理直气壮”地着重写自己作的那几个仿真, 有时候甚至连系统框架都懒得给人交代清楚。但评审者是不会有这样的同情心的,他们通常不会关系你的“苦劳”,而会更关心文章作为整体在整个学术体系中的“功劳”。

18、 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和一个好产品一样,是经历了反复测试的,是经历了摔打的。一篇一般的文章,就像是一个原型一样,可能经不起过深的推敲。

19、 因此,如果想写好论文,一般要进行反复的自检和他检。其中一定要强调自检。一定要考虑到,根据我国的传统文化,周围的同学、老师很可能会给你留面子,因此即便他们看出了很多问题,最多也只告诉你一部分,免得看到你无地自容的表情以及气得发绿的脸孔。老师往往会太忙,最多说说你应当严谨,然后点出几个代表性问题,其余的期待你自己举一反三。同学们还和你一样稚嫩,无法熟练地作到“委婉的指正”,并且对你的肚量到底是大是小没有经验,因此也往往会欲言又止。所以,还是得靠自己啦。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要更加强化“自检”过程。多进行“自检”,也要多找几个人帮助“他检”,帮助自己不断查找问题,并且可以学习到别人看问题陈述问题的思路和视角,真是一举多得。要用阿Q精神支撑自己的行动:求人骂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并且愉快的去做,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20、 论文的图表都有专门的格式。如果不明白这些,你可以翻开自己手边的数学书看看,几乎所有的表格都是类似的风格,说明是有规范的。

21、 引文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有资深的读者能够根据引文的水平判断作者的水平。领域的经典论文、最早的论文、最引起你思考的论文、综述得比较全面的论文是经常被引用的。写完自己的论文之后,也要思考一下,自己的文章是否值得别人引用?如果别人引用你的文章,会最看重自己在哪个方面的贡献呢?写一篇能被别人引用的文章相当于还债,也相当于奉献——我们毕竟通过论文共享体系分享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成果,现在终于能回馈这个体系并对其他人产生新的价值了。这是一种成就。

      暂时到此为止。我认为作为入门而言,知道这些也就差不多了。主要是要了解文章的功用,在知识体系中的价值,文章涉众的各种心态。很多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这些事情,也许知道一些对写作有帮助,对心态与习惯的养成更是一种帮助。

      一般而言,硕士生开始写文章,最少读个50篇,然后开始写,找到几个模版模仿别人的风格。博士生写文章,读个500篇论文开始写,会更有感觉一些。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