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与《孙子兵法》

2006-11-11 07:39 伟人 ⁄ 共 337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毛泽东在回顾他的革命生涯时,曾说“我确实读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孙子兵法》对毛泽东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影响至深且巨。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抉择,一次是倡导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次是北上长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两次战略抉择的核心就是《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避实而击虚”的思想。毛泽东以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既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
    毛泽东研究《孙子兵法》有着奇特而漫长的经历。1931年11月瑞金会议至1935年 1月遵义
    会议期间,当时左倾教条主义者两次撤销毛泽东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不仅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而且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批评毛泽东“把古代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略;更有好些博览的同志,拿半个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这些不合时代的东西--《孙子兵法》、《曾胡治兵格言》,  只有让我们的敌人--蒋介石专有。”
    凯丰甚至当面指责毛泽东 “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在这种“受打击排挤”的形势逼迫下,毛泽东躺在担架上认真翻阅了《孙子兵法》。毛泽东对他这段研究《孙子兵法》的经历,在他人生的后二十年里多次提起。1962年 1月12日,毛泽东在会见日本社会党访华代表团时,回忆道:“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能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其实,毛泽东接触《孙子兵法》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少年时期。1907年秋至1909年夏,毛泽东辍学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这期间表兄文咏昌为他借来了一些图书,他特别喜欢《盛世危言》一书,此书的序言就引有《孙子兵法》中的话:“《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这句话给毛泽东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1950年5月他为一次会议的题词仍然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1913年10月,毛泽东考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国文教师袁仲谦讲授了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撰写的《孙子集注序》。当时毛泽东在他的课堂笔记《讲堂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些有关《孙子兵法》的话:“孙武子以兵为不得已,以久战多杀非理,以赫赫之功为耻,岂徒谈兵之祖,抑庶几立言君子矣。”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1914年 2月四师与一师合并,毛泽东又受教于易培基。易是研究《孙子兵法》的学者。此时的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阅读《孙子兵法》,但他已经间接的了解到了《孙子兵法》的内容,从《讲堂录》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毛泽东已经掌握了《孙子兵法》思想的精髓。吴黎平回忆说,1933年 2月他经毛泽东推荐任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当时毛泽东亲口对他说:“我也读过《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重要的一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点说得很好。”李德(奥托·布劳恩)也曾回忆说,毛泽东在长征初期曾引用《孙子兵法》中的格言与他探讨战略问题。说明毛泽东很早就已经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进行革命实践了。
    毛泽东说,遵义会议后逼使他“翻了翻《孙子兵法》”。“翻了翻”也就是说这时毛泽东已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号召大家研究军事战略问题,他自己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反复引用《孙子兵法》,借鉴兵法思想研究战略问题,指导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他还嘱托研究古代兵法的专家郭化若重点研究《孙子兵法》,他说:“要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去读孙子的书,要精滤《孙子兵法》中优美卓越的战略思想,批判地接受其对战争指导的法则和原理,并以新的内容去充实。”毛泽东还称赞郭化若是他的“军事教育顾问”,要求郭化若多向国民党将领宣传古代兵法的思想,促进抗日统一战线。此时毛泽东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运用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冠古绝今的境界。毛泽东还特别关注历史上研究运用《孙子兵法》的情况。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他曾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围魏救赵、大败魏军。毛泽东多次提到此战例,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发挥其思想内涵,并在《智囊》一书的批语中赞扬孙膑是运用《孙子兵法》的“千古高手”。《汉书·赵充国传》中有几处记载西汉名将赵充国阐述《孙子兵法》、《尉缭子》思想的话,毛泽东一一作了圈画,并在传记的天头画了三个大圈,极为重视。毛泽东研究《孙子兵法》是在革命实践中“古为今用”,赋予它新的内容。他发掘出了《孙子兵法》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在回顾他的革命生涯时,曾说“我确实读了许多关于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
    《孙子兵法》对毛泽东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的影响至深且巨。毛泽东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做出了两次重大的战略抉择,一次是倡导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一次是北上长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两次战略抉择的核心就是《孙子兵法》“因敌而制胜”、“避实而击虚”的思想。毛泽东以此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这既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创造性运用和发展的结果。1947年12月,毛泽东针对解放战争的大反攻、大决战,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军事原则”总结了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运用兵法思想的经验,是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新的运用、新的发展、新的概括。毛泽东博大恢宏、高屋建瓴、深邃剔透的思维论辩方式是他在长期研究《孙子兵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兵法思想是他一生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的经历告诉我们:《孙子兵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不朽遗产,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给你新的思想、给你新的智慧。
    1949年 5月 1日,毛泽东与柳亚子等聚会北平。柳亚子问道:“没想到胜利会这么快,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说:“打仗没有什么妙计,如果说有妙计的话,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既是毛泽东对其在几十年革命实践中运用兵法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对《孙子兵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指出:“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这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他在《论持久战》中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孙子兵法》是中国古老的兵书之一,它的思想精湛深邃、恢宏博大,在中外文化史上被誉为“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蒙哥·马利说:“我读过你关于军事的著作,写得很好。”毛泽东说:“我不觉得有什么好。”并说“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毛泽东用“科学的真理”、“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来赞誉《孙子兵法》,是对此书最好的评价。毛泽东给予《孙子兵法》如此的评价、如此的重视,在其对待古代文化遗产方面绝无仅有。
    毛泽东的思想源于他长期的革命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继承文化遗产,创造新的思想。毛泽东指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还说:“中国的军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数是军事家。在中国,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不懂得军事,你那个政治怎么个搞法?政治特别是关键时刻的政治,往往靠军事实力来说话。没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这些论述大大超越了《孙子兵法》的思想。毛泽东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更高境界的思想。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