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谋略大家的毛泽东,即使是在运筹事关“国家安全”的大计上,偶尔也耍点“小手腕”。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际会,波诡云谲。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刚进入五十年代,中美两国就在朝鲜兵戎相见,结果世界上最年轻国家的最强大军队,败在了世界最古老国度的“小米加步枪”之手。美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吃了个大败仗!自此,中美两国对抗、仇视达20多年之久。进入六十年代,随着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日益扩大,两国关系由亲密转向冷淡、分裂,后来竟为了争夺一块弹丸之地——珍宝岛,在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绞杀。从此,中苏两国重兵对峙近20年。
有人说:在中美关系的对抗局势下,中苏关系的恶化客观上促成了“大三角”格局的形成,加重了中国一方砝码的分量。然而,在热核兵器时代,面对世界头号、二号核强国,如果在军事手段或外交策略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激化矛盾,使其中一方铤而走险,启动他们手下的核按钮,从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给中国人民招来灭顶之灾!
试想,在当时的世界形势下,中国人民被迫作出了“双拳打人”的被动选择,既反帝又反修,如同拳头在外,胸膛裸露,岂不玄乎?何况,早在1958年,中国人民为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炮击金门诸岛时,美国人就曾挥舞过核大棒,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后来,当1964年我们即将研制成功原子弹时,美国更是“不能容忍”、再次叫嚣要对中国的核基地进行核导弹袭击。……
大量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表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确实异常严峻,核大战的乌云曾经数次掠过中国上空!
然而,当一个国家的领袖不能左右世界大势时,可以顺应形势、借助形势。伟人不同于常人之处,就在于他能因势利导,巧于运筹,采取对策并灵活掌握时局变化,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不利形势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
“时势造就伟人”,伟人又何尝不创造时势?正是由于美国第一次挥舞起了核大棒,才坚定了毛泽东“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决心,使中国人民在建国后仅20年时间,就有了“两弹一星”;当美国第二次对我挥舞核大棒时,中国却即将拥有核武器,但是为免遭美国的袭击和破坏,毛泽东还是指示“加快进行核试验”,并作出了在“三线”地区进行战略后方建设的英明决策。于是,中国“有备无患”、“有惊无险”,美国的核按钮终究没有按下去。
但是后来,苏联因在珍宝岛没能沾到一点便宜,便仿效当年美国那样,对我耀武扬威、也高高举起了核大棒,并在中苏、中蒙边境一带集结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和4个空军军团,总兵力足有100万人,对我虎视眈眈,正欲跃马挥鞭,卷土杀来……
面对此情此景,毛泽东说了四个字:“第一,反对;第二,不怕。”别说100万大军,就是300万大军也休想与我500万大军相抗衡!毛泽东盘算着:没有400万军队,就休想对我耍威风!而当时,苏联的总兵力才不过320万。
1969年国庆节即将到来。按照惯例,“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眼看要到了二十年大庆之时,今年的国庆该怎么安排?为国操劳、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神色忧郁地来到毛泽东住处。
“主席,四老帅(指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和聂荣臻)的紧急报告,您看过了吗?”
“哦,看过了。……不就是要打原子弹嘛!那东西虽然厉害,但鄙人不怕!”
周恩来听了这话,并不感到吃惊。因为凭他多年的经验,毛泽东既然这么说,自然有他的考虑。记得早在抗战期间,毛泽东就曾说过:“原子弹也是‘纸老虎’!”以后又多次说过这句话,后来不都被实践所证实了吗?
周恩来正在思索着,只听毛泽东接着问道:“恩来啊,你读过《明史》没有?我看朱升是个有贡献的人,他为明太祖成就帝业立了头功。他有一个九字国策定江山……”
“这九个字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周恩来接过毛泽东的话道。
“对,我这里也有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你看,这九个字能不能对付核大战?”没等周恩来答话,毛泽东又狡黠一笑:“嘿嘿,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周恩来眼睛一亮:“不称霸!好。先让美国放下心来!”
“光放心还不行,我还想让他下河趟趟混水哩!”毛泽东做了个否定的手势,顺手抽出一支香烟,点着,在吞云吐雾间沉吟道:“我就担心苏联的那个国防部长,听说他是个强硬派,就喜欢打原子弹!那个勃列日涅夫耳根子又软……”
“主席,四个老帅根据您的指示,经反复研究,认为国庆节苏联对我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您看,今年的群众集会……”周恩来始终惦记着他来这儿的“使命”,打断并顺着毛泽东的话说明来意,然后紧紧蹙了蹙眉头。
“我看,群众游行还是照搞不误。不搞总不大好,说明我们有点怕。我还想上天安门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哩。”毛泽东声音不大,但幽默的语气里却透着坚定。
周恩来知道,毛泽东的主意既然已经初定,恐怕不好再改了。于是,他沉默不语,并暗暗寻思着应对的各种办法……
良久,毛泽东笑了,说道:“恩来啊,我们可不可以来个‘兵不厌诈’、‘先声夺人’啊?先不说我们掌握的情报是否可靠,我们可不可以先放两颗原子弹,让他们先紧张两天?……”说罢,捻灭香烟,“咯咯”地笑了起来。
周恩来心领神会,朗朗大笑道:“呵呵,等他们明白过来,我们的节已经过完了!”
“对!所以啊,放的时机要讲究,不能早,也不能晚。具体的请再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商量。”毛泽东开始严肃起来。
谈笑间,两位历史巨人的“小手腕”,就这样确定下来。
这年9月28日、29日,我国大西北的茫茫戈壁爆发出两声巨响,美苏两国的地震监测中心和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两个巨大信号,很快,他们便断定:中国在西部地区,进行了历史上的第八、第九次核试验。
然而,在随后的两三天里,中国对这两次试验却一直“秘而不宣”,因此更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苏两国的纷纷猜测。美苏发表评论说:中国这两次核试验显然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他们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
正当世界舆论被炒的沸沸扬扬之际,10月1日这天,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兴致勃勃地登上天安门,高兴地检阅了游行队伍……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等还破例走下城楼,在群众中间席地而坐,满面春风地观看了节日焰火……
不久,两位巨人又借美国急欲想从越战“泥潭”脱身之机,再次合作,导演了“小球推动大球”的活剧,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不利处境,完成了“拉美国下河趟水”的大计谋。自此,世界格局也从“两极”走向多极,并逐步形成了“中美苏”三足鼎立之势!
每当运用一些军事、外交手段取得某项成功时,毛泽东总是半是得意、半是自嘲:“呵呵,我又耍了个小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