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也谈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2010-08-25 09:11 战略·谋略 ⁄ 共 6306字 ⁄ 字号 评论 97 条

    发达国家的国民凭什么生活水平高?凭什么做同样的工作,就可以有更舒适的生活。
    发达国家的国民,要生活更优厚,条件必然是他们做的工作能比发展中国家的人赚更多的钱。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工资明显太高,那就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自然是因为那些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才会的绝活,才能卖得起价钱。
    进一步问,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那自然是包含着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科学技术的工作。
    所以说到底,发达国家所凭借的,无非是科技的发达。 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科技的发达,那么发达国家能做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做,于是价钱就会被发展中国家拉低,发达国家也就维持不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了。
    金融业的发达、服务业的发达、管理的先进,说到底,在这个和平年代,都是科技发达的附庸。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发达国家要维持其发达,必须将科技作为核心来支持。但是我们今天又看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发达国家就将会被中国一个一个碾碎,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之一

    我们先跳开这个话题,看看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成为发达国家的。
    按常理来说,发达国家在科研方面可以投入更多,那么成果也更多,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将永远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那么发达国家就永远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世界是没这么简单的。
    首先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在类似于科技革命一类的质变之外,科技发展往往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处于领先地位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相对于质变来说)缓慢的前进,而追赶者则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循着领先者的道路前进,其追赶速度有可能会高于领先者。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后发优势”。那么一这种状态,后发者完全有可能在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处于与先行者同样有利的位置,参与到科技革命之中,从而一跃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世界上一些后发的发达国家就是借助这种科技质变的历史机遇才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另一些(准)发达国家,例如韩国,其实并没有多少自己原生的高科技,他们是依赖外国供给的技术成为发达国家的。

之二

    依照我们前面所说,一个发达国家维持发达的是他们的科技。一旦科技不再先进,这个国家也就发达不了多久了。
    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典型后发者的时期。中国的特点又是国土极为庞大,经济实力远超小型发达国家。这就造成一种倒挂的优势——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可远超某些发达国家。(而以中国的庞大,即使吞下了这些发达国家的利润,也是不能立刻成为发达国家的。只不过我们会把这些发达国家都拉下马,使之变成发展中国家。这个过程,我不能称之为超越,而只能称之为“粉碎”)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因为科技投入的问题就认为因此中国就能粉碎某些小型发达国家呢?
    且慢
    我们提到,有些发达小国或者地区(比如台湾),其实并不具备多少科研能力。他们发达的原因,无非是发达大国——比如美国——赐予了发达的技术。(我们且把这种自己的科研实力不足以维持发达水平的发达国家成为“准”发达国家)中国的科研投入是否超越这些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能完全决定中国能粉碎他们。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要粉碎这些小国,就必须超越那些赐予他们技术的大国呢?
这个问题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
    答案是“否”。
    发达的大国只会因为自己吃不下所有的科技产能才把新型科技有选择的外流出去。如果发达大国需要这些技术保证自己的产业利润,那么就只好对不住自己那些准发达国家小弟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选择。
    如果中国快速发展,攻破了某个领域的技术,那么这个领域的利润就会统统消失掉(毕竟咱是后起发展中国家,一开始只能和先行者拼价格),那么准发达国家就无法维持自己的发达了。这个时候,如果发达大国不进行技术输血,准发达国家就会从价格到质量一点一点被拼掉……最后要么产业完蛋,要么收入水平和中国看齐。
    而发达大国的技术输血也是有限度的。中国一步步进逼,同样在压缩发达大国的利润空间。很多东西他们自己已经做不了了。——这一点有的人看法很怪,他们认为美国人不做塑料玩具、不做自动铅笔是因为他们不想做,那东西太低级。那么试问,如果有利润,他们会不做?只不过就是因为现在会做的人太多了,做这些的利润不足以支撑他们优厚生活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做起来居然还有利润。
    就如同自动铅笔一样,所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都会被中国吃掉。想想看,中国十几亿人,需要多大的利润才能把生活水平提高到哪怕是新加坡的水平?中国吃掉的产业,就很难再吐出来。而更可怕的是所谓“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这种概念,完全是由中国定义的。中国的技术进展到哪一步,哪里就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更可怕的是,中国还在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科技上紧追,不断重新定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
    这种紧追,会让发达大国也很吃力。他们会逐渐失去原来那种可以随便发派点科技让小弟保持发达状态的悠闲心态。到那个时候,这些准发达国家就会被中国彻底粉碎。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太长,如果没有科技革命,而且中国不出什么大乱,大约只需要20年时间,第一批发达国家就要倒下了。如果有科技革命,那更好。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虽然科研资金不算充裕,但专攻一个方向是绝对够了,中国就可以一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一系列准发达国家完蛋的更快。
    说一句题外话,奥巴马上台大谈未来要以清洁能源什么的为科研重点发展方向,这无非就是在寻找下一个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只有通过科技革命,美国才能甩开其他国家,继续过人上人的日子。现在大家差距越来越小了。
    所以,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必然要扮演一个遭人嫉恨的“发达国家粉碎机”的角色

之三

    那么那些有独门绝技的发达国家呢,中国有能力粉碎么
    当然也是有的。
    中国再往下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能力只有更大没有更小,产业上一级一级吃下去,发达国家也会捉襟见肘。一些小型的真正的发达国家也就无法维持了。这些国家首先是欧洲一些缺乏科技推动力的传统发达国家,我称之为“懒”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忘记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发达国家。也忘记了该如何保持发达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欧洲一些国家暮气沉沉的一个原因。这些国家已经丧失了进取心,以为维持现状就能维持发达。
    这些懒发达国家虽然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中国也未必能超越。但是他们的利润空间会被严重压缩,中国做中低端,他们只能做高端。而在绝大多数行业,高端的利润率固然高,但利润总额却是远比不上中地端合在一起。这些国家最后也无法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只能被粉碎。

之四

    那么向日本这种仍然在科技上不断进取的真正的发达国家又当如何?
    答案是,很难,但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要被粉碎的,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许要三代到四代人的时间。
    虽然咋一看,这些发达国家强大异常,他们在自己专精的领域可以投入超出我国能力的资金。似乎可以一直保持领先。但是实际上,中国却在走一条看起来不那么光彩的攻克之路。
    我们知道索尼在家电业是很强大的,看起来中国没有哪一个企业能超越。索尼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把中国家电业加在一起乘三都比不上。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产业仿佛在中国同行面前拥有不可超越的优势……
    真的吗?那为什么索尼还时不时亏损呢?为什么中国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企业还能存活呢?不,不但存活,还有不少盈利得挺滋润呢?
    曾经有人感叹,美国公司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比方说这CDMA就是美国公司搞个专利,然后我们辛辛苦苦打工钱都交给那专利公司了。我得说的是,这种思路只看到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揍。当初的科研经费难道不算吗?突破口就在这里
    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更新,总有这么一种模式,即首先消耗大量资金创新,然后利用创新所生产出的产品来获取比成本更多的利润。那么,如果要粉碎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进而粉碎发达国家的产业,中国真的需要在创新上超越对手么?当然不需要,甚至说,中国一点都不创新都可以。只要保证对手创新出的产品收不回创新的成本就足够了。那样他们就没有创新下去的能力了,创新越来越慢。要么坐在那里等死,要么就只能和中国企业合作。
    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怎么保证对方创新收不回成本呢?无他,“低水平重复”。千万别看不起低水平重复。这个东西我们觉得很一般,对方就觉得很恐怖。利用后发者优势,追在后面,让对方不得不压缩利润。中国的利润可以很低,那么对方的利润就不可能太高。而中国低水平重复的成本,比对方创新可低得太多了。来上几次产业技术革新,对方的力气也就用得差不多了。
    这条路是很邪恶的,因为这并不是加强我们自己的创新来赶超,而实质上是迫使对方无力创新来追赶。到最后中国企业也很难在技术上超越对手,不过基本并驾齐驱还是做得到的。到那个时候,中国也差不多是个发达国家了,而有些发达国家就很难受了。

    总的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会把这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个个碾碎。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中国创新能力不如某些发达国家而改变。

    这在商业领域中叫“跟随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市场或产能上有较大优势的,他们并不引领产业的先机,而是等待市场快要成熟的时候才冲进去抢果子,利用自己的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和产能,把先进去的对手挤走。

之五

    二战后美国是人类靠新技术前进的真正的发动机。最后几十年几次因技术突破发生的工业革命,美国都是技术源泉,正因为此,美国快要衰落时,又焕发青春(最近一次就是90年代互联网的产生)。新兴产业利润远大于旧产业利润。旧产业转移或被争夺走后靠新兴产业仍能保持巨大利润(当然由其它国家靠旧产业挣的幸苦钱来埋单)而让国民过上好日子。其它金融文化等产业都是技术突破后的产生的巨量利润而繁荣起来的副产品,最发达的金融最牛x的文化传播(电影音乐)为什么在美国不在欧州和日本?
    举个正在发生的例子,如果中国第一个把电动车的电池问题解决了,那就根本不用在好像永远都追不上的发动机技术上耗时间了。相当于直接越过这一代技术进入到另一个层面(就像一群人正在用冷兵器混战,你技不如人,只有顺从跟着大哥混的份儿,但你突然端出一枝机枪,他们的刀法再牛X也白搭,那就是你说了算了)。加上正在争吵的环保因素,到时日本美国车会在极短的间里被打败。更具体一点如果比亚迪成功了,老巴在它身上赚的钱将超过可口可乐,这仅是汽车领域的突破。而其它更多方面取得突破呢,那就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撑控世界,成为领导者。

    另外,科技领域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悲观——像中国人以前不会写论文,到现在已经是论文第2大国(不要以抄袭的事来说事,因为论文中大约90%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剩下的10%中,有9%可以算是推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还有1%是谁都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中国人以前申请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外观,但现在各种核心的专利都开始有中国人的影子了。
    还要指出的是,很多人看不起山寨,其实这完全是西方人宣传的结果——如果山寨真那么不堪,那么西方人真应该跳楼了,因为正是山寨的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保持了攻城略地的态势。山寨的实质是什么?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别人的创意转化为大众化的产品——即是快速反应+灵活多变+如饥似渴的学习在目前来看,这一策略西方人除了使用政治手段外,还没有对付的方法。在中国在创新能力尚比不上美国的今天,这仍将是中国的法宝,即使中国的创新能力上来了,这一法宝也不能丢!

    感觉腾讯就像微缩版的中国!我是没有什么创新技术、也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是我会跟进、能山寨!别人有什么新的创意,我马上跟进;别人有什么新的技术,我马上山寨!然后我凭借强大的用户群挤死你!

附:正在被中国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如下--

    1  通信设备行业 这本来是高科技,有了中兴华为就不是了,对了华为2008是PCT专利第一,2009年是第二。连中国企业都搞了第一,这PCT专利也不过如此而已。现在发达国家也就靠爱立信和思科在那扛着,但爱立信也不知道能扛多久,华为很快就上来了。思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越来越感到华为的威胁,时不时有设备被搬迁,这一块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特别是华为重新启动企业网,直指思科利润丰厚的一块。那以后就大家玩玩看谁怕谁。
    2  汽车业 汽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被很多人诟病的汽车业正在比亚迪,奇瑞,吉利,力帆,长城,江淮,华泰,众泰,海马,华晨等企业及未来可能的一汽,东方,上汽,广汽,北汽,长安等大企业的推动下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外国车企必将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或许15年内现在看到那些大型外资企业就有兼并组合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产量即将第一,以后无人可以撼动。
    3  工程机械 中国已经从几年前的工程机械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三一重工,中联重工,徐工都在冲击几年内达到1000亿的目标,还有一帮小喽啰,什么柳工,厦工等。这也是中国拿第一的,拿住就不会放手的。
    4  机床行业 中国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产值第一,而日本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几十年了。现在日本让出来了,就别想再拿回去了。
    5  造船业 中国今年超过韩国成为第一。韩国也别想再当第一了。
    6  高铁 这也要被中国搞烂了。多好的东西啊。
    7  核电设备 也快了,等个5年就被中够搞烂了。
    8  水力发电设备 总过在搞80万千万,目标100万千瓦,其他国家都没什么用处,干脆就不搞了。
    9  飞机产业 中国正在将其变得技术含量不高,也算是最后的几块高地了,得多花点时间,20年吧。
    10  太阳能/风力发电 几年就给中国搞得烂得不行,真可怜。想想刚开始欧美企业还牛叉,现在越来越没劲了。而现在投入这行业的中国企业的金钱动不动就几十亿,跟不是钱一样。
    11   最后的高地,芯片设计和软件 因其有其他产品的难以替代性的特征,太难了,连欧洲和日本都拿这个没有办法。而芯片制造也很难。还有一块生物医药,这也是美国的高地,但这个都没有芯片和软件难攻破。
    12  手机 这个就是山寨的来源,去看看有个大家都不知道的G-five公司,居然产量奇高。当中国在手机的芯片,显示屏突破后,将更加成稻草了。
    13  显示领域 液晶电视机大块高价值的东西现在被日韩台把持,但有希望。不过此技术我们一直在研发,最近又购置了夏普的六代技术(目前技术已到十代,不过与六代差距不大,就如同20元烟与5元区别很大,但与40元区别不大一样),前期发改委国内液晶生产线项目一律不批,就是外资也不行,只是列入计划。液晶电视跨代生产,必须换线,成本惊人。我国目前已进口为主,其中主要是棒子。为此三星、LG等都上了新的六代生产线。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就如同风电技术一样,发改委出现了,去年初解禁,全国大跃进,狂投资,南京的中电熊猫液晶谷项目主体就投了600个亿,据说就新开工项目,产能就是全球需求的70%。也就是,技术不成熟时,我不动,还通过外贸订单及美好未来诱惑你投资(液晶生产线绝对是投资黑洞,天价的银子啊);相对成熟了,我用体制优势大干快上,用规模玩死你。发改委估计是从风电得到的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

1假如中国只有三亿人口彭晓光: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2、《大国游戏》、《花开花落》、《梦幻泡影》、《四面楚歌》;

相关栏目推荐

1井底望天专栏

注:本文整理于天涯,2011.4.10再次编辑,作者据传是“冷酷的哲学”君。

目前有 97 条留言    访客:84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3 条

  1. 爱求索 2011年04月08日 10:00 下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举个小例吧,何谓超越,创新是建立在需求上,你有需求必然会投入,他没有,自然不需要。时间长了,技术优势就体现出来,和你的所谓美、欧技术权威论没关系。就中国现在的国家电网,美帝基本几大私营商各自运营,对远距传输没需求,但中国有,现在花海量的银子进行特高压、智慧电网、超导材料等新能源电网研究。目前的技术就是世界第一,没什么大不了的;又如美帝12艘大船全球抢油,能源不用烦,土鳖就憋屈了,没法比,好在家里有煤,现在已升级到千万吨级煤化工项目研究(百万级已投产,国际上十万吨级还在研究中),为发电,又进行超超临界火力机组研究(超临界机组,我们已是第一)
      这些是山寨呢还是超越呢

  2. 爱求索 2011年04月08日 10:02 下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劳动力成本实际在工业品中实际不大,也就10%。关键问题是土鳖现在的政策是鼓励产业升级。通过国企、财政补贴社会,人为造成低社会必要强制成本(棒子工资高,平时靠咸菜过日子,就是其他必要的社会强制成本高,如政府不补贴公交等,交通费用就高的离谱)。当然土鳖的房屋市场化是败笔。
      就我大学实习的一企业,过去生产10MK汽轮机轮轴,大概按目前比的话1000万投入,赚200万;现在生产60MK,1500万投入赚600万;2005年前更黑,1800万投入赚2000万(当时进口价要6000万)。利润逼得企业要升级,而小的社会成本降低了研发的风险,这样企业就有动力。听说船用轮轴也是这样一步步改进的

  3. 爱求索 2011年04月08日 10:05 下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印度绝对不可能
      工业无完整体系(我们可是毛时代,大家勒紧裤腰带弄出来的),也就没资源和人才储备。在任何发展中国家,如无完备工业体系,其工业制成品价格必然高于国际市场。也就没竞争力。没有利润,就没有研发。
      政府因素,买办和官员结合,间接扼杀本国工业
      英语因素:印度都是英语教学,本身又是自由社会,愿留在国内拿低薪搞研发的人太少。要么资本家给高薪,带来研发失败破产风险;要么他就出国,研发人员流失。底层民工是没有产业研发能力的。
      还有我上面说的社会必要强制成本,如在印度,城市中水电气都是私营,加上偷盗猖獗,政客许诺,正常用户使用成本极高等等。印度工人工资低也低不到什么地方,如同旧上海,一人上班,全家要养。在工会的帮助下,工资比同时代的日本还高。而那时的鬼子劳动生产率要比上海的产业工人高得多。

  4. 爱求索 2011年04月09日 8:46 下午  @回复  Δ4楼 回复

    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产业链发展战略。
    其实看看美国,它的战略无非就是控制住了产业链的三个最关键环节:
    上游控制金融,中游控制技术,下游控制市场。
    没钱没技术没市场,这怎么可能赶上美国呢。
    因此说,我们要打破这种产业链封锁,无非就是在这三个环节上找突破口,国家说要产业升级,这种升级一定是全产业链的,而不能只限于是技术或者某个层面的。

  5. 爱求索 2011年04月10日 4:00 下午  @回复  Δ5楼 回复

    高级技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用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如果这个技术的产品在市场上收不回研发成本,那后续的技术就会难产。研发-生产-销售-收回研发成本-再研发,这是发达国家的行为模式。中国的低成本跟随策略可以打破这种行为模式的可持续性。

    此外,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中国学不会的高级技术。重点只在于需要花费多少时间才能学会而已。而近年来,中国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

  6. 爱求索 2011年04月10日 6:10 下午  @回复  Δ6楼 回复

    山寨的本质,就是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普通大众都能接受并且愿意接受的市场需求。谁说中国没有创新?山寨就是中国化的技术创新,它没有那么多的理论考证,直接看的就是有无实际效果。山寨没错,中国应当理直气壮走自己的路。

    我们说,西方凭什么强大发达?凭的是科技实力。进一步问,蕴壤和支撑科技实力的母体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化。一种文化的优势,它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历史的偶然统一体。我们说现代西方文化的优势是这些因素相互交错,才形成了今天它强大的地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运动,解放了束搏长达一千多年的西方人基督教愚昧思想;新航路的发现、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扩张直接刺激了西方人贪婪的欲望需求;实验科学的创立、工业革命的完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最终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这种种的一切都是在至今不过500余年的时间里发生的。

    再看我们中国,中国的文明的起源,源远流长,是一个早熟的农业文明,至少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就以成型成熟,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就一直是世界上第一的世界大国和强国,这种强势一直保持了2000多年没有中断,尽管中国内部出现过分裂。这又是为什么?

    所以说,中国今天的落后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小插曲,长期牛市的中间调整。大梦醒来,我们呐喊,中国天命生来就该是大国。

    从文化特性上看,西方文化是一种偏执性、攻击性、纵容性、排他性和终极性文化;中国文化是一种开放性、内敛型、自省性、包容性和循环性文化。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纵容人对自然的征服欲;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共处,提醒自然界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

    再通俗点说,西方文化就是是一次性资源开发的,不可再生性文化;中国文化是自然界可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文化。西方500年的历史沉淀至今接近枯竭,中国文化的循环再生,新时代才刚刚开启大幕。

    伟人毛泽东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想,这不该是他老人家喊的口号大话吧,这应当是他深刻的历史思考预见。进一步再想,我们中国那什么贡献世界?如果说,历史上我们中国有最发达的农业曾经造福中国和世界,那么现在和未来,我们中国一定会拿得出最价廉最优秀的科技和工业产品造福于中国和世界的普通大众。
    —-CA100

  7. 爱求索 2011年04月10日 6:45 下午  @回复  Δ7楼 回复

    西方就是用极不道德的手段,维持他们发达国家的地位,通过剥削不发达国家的人力和自然资源来享受他们的富裕生活。他们之所以想方设法抑制中国的发展,就是中国有可能打破他们这种垄断,包括技术、资金以及政治和军事。

  8.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6:29 下午  @回复  Δ8楼 回复

    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人也不可能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水准,但我们可以让美国人、日本人达到我们的生活水准。

  9.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7:18 下午  @回复  Δ9楼 回复

    关于科技发展的模式:

    科技是拿人力和钱财堆积出来的,足够多的人才配以足够多的资金,科技追赶就变成了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欧亚那些小发达国家,研究能力受到国家资源和人力的限制,在未来基本没有能力独立和中国竞争。美国当然是很强大的,但是美国有自己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忘本”的发达国家。这个国家的总体氛围并不有利于科技发展。你虽然看到美国对科技投入力度很大,但是你没有看到里面的浪费也很大。美国人100万美元能办成的事情,中国人30万人民币也能办成。所以资金上和人力上的差距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而另外一个因素我也说到了,那就是后发优势。先行者的研发成本总是要高于后发者。因为先行者总是要探索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而后发者就不必。如果你认为因为中国和发达国家没有科技交流,所以中国不能享受到后发优势,那我得说你错了。现在科技交流已经不是能封锁的了。且不说全部公开的科技文献,就算是军事科技,真正能保证完全保密的,也不算特别多。固然完全获得研究资料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能看到成品,后发优势就足以建立了。

    何况中国的人口还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千万不要忽视人口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天才在人口中的比例是一定的,人口越多,天才就越多。中国现在人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应用,现在科研实力已经很可观了。随着中国科技投入逐渐加大、中国教育逐渐发展,未来的科研实力只会越来越强。

    有一种很流行的“速胜论/崩溃论”的调子,说的是中国发展这么多年了,居然没有一个诺贝尔奖,也没有一个世界顶尖的产品。仿佛中国拿不出什么夸耀全球的顶尖产品或发明,中国科技发展就一无是处。这种观念很可笑。当年我也疑惑过,为啥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个正儿八经拿诺贝尔奖的呢?咋就全是些莫名其妙的所谓中国人拿莫名其妙的诺贝尔奖?后来我就明白了。从国家整体战略角度上看,诺贝尔奖(科学类)就是个添头。它代表了一部分和普通民众和商业化距离十万八千里的科学进展。中国要想在这个方面获奖,无疑是在浪费金钱。这种奖项所奖励的科学进展,现阶段对提升中国产业水平、人民生活、国家实力,一点用处都没有。

    反过来说,要进行最高精尖的研究,就要不求回报地大把大把撒钱。只有资本雄厚的发达国家有能力这样做。中国这样做就太奢侈了。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将长期是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没有这个必要去争这个方面。这些高精尖方向只要能跟随国际脚步就足够了。能出创新结果固然好,出不来、能跟上也行。等到有必要投入或中国发达了再深入研究也不迟。

    我的观点就是,中国的科技研究能力和潜力,也许不能拿个诺贝尔奖,但绝对足以支持国家产业的战略性追赶。

  10.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7:18 下午  @回复  Δ10楼 回复

    关于中国与美国科技竞争时人力资源的对比:

    2005年杜克大学作了一项研究,那就是究竟中美印三国每年毕业工程学学生有多少。结论是

    美国:13万5千
    印度:10万
    中国:35万1千(当时中国政府公布数据为60万,杜克大学不信,进行了重新调查)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美国2008-09年度大学毕业生人数约160万人。根据中国政府公布数据中国610万。

    2003年的时候美国所有完成过大学教育的人数才4000万出头,到现在,大概也超不过5000万。

    诚然,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可能不如美国。但是人数上已经占据了远远的优势。中国只要三个人顶美国一个人,就够了。更不要说中国教育还在逐步提升,未来也有很大空间。而且随着中国产业规模扩大,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也有很大的扩大空间。

    不错,美国的确吸引了很多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有多少呢。我看科研人员起码是要拿绿卡的吧。而且科研人员拿绿卡的时候,应该和职业、专业有关吧。好,我们来看看美国DHS2009年的报告。

    http://www.dhs.gov/xlibrary/assets/statistics/publications/lpr_fr_2009.pdf

    其中Employment-based Preference一项合计为144,034人。虽然潜在的外部输入研发人员通常都走这条线,但我得承认并不是所有输入的潜在研发人员都走了这条线,不过这条线进来的也不全是潜在研发人员,起码投资者还有三四千呢。那么我们放宽一点。认为每年有20万输入的潜在研发人员,这已经算是料敌从宽了吧。每年新增的潜在美国的研发人员总数还是没有中国多。有的人以为美国从外国输入的科研人员都是精英。我不否认这批人平均素质稍为高一些,但就从我个人的观察,大把大把的拿绿卡的人,水平放在中国也就是现在100名左右的一本末流大学的毕业生水平。

    也就是说,中国只要继续扩大受教育人数,逐步接近美国的教育水准,一样能击败广招天下贤才的美国。所以不要把美国想象的过分强大。中国的人口往往是中国人无法想象的强大优势。

外部的引用: 13 条

  • 井底望天:美国战略转变 中国周边局势 (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三十七)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18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22 « 求索阁
  • 移动互联网:硬件平台待改善 用户第一重定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36 « 求索阁
  • 十年路漫漫:国产手机 路在何方 « 求索阁
  • 井底望天:中美相持太平洋 军备竞赛双刃剑 « 求索阁
  • 陈经:闲谈技术创新与山寨运动 兼评大国重器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