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也谈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2010-08-25 09:11 战略·谋略 ⁄ 共 6306字 ⁄ 字号 评论 97 条

    发达国家的国民凭什么生活水平高?凭什么做同样的工作,就可以有更舒适的生活。
    发达国家的国民,要生活更优厚,条件必然是他们做的工作能比发展中国家的人赚更多的钱。如果大家都做同样的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工资明显太高,那就竞争不过发展中国家。那么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自然是因为那些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工作。只有少数人才会的绝活,才能卖得起价钱。
    进一步问,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彻底做不了的。那自然是包含着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的科学技术的工作。
    所以说到底,发达国家所凭借的,无非是科技的发达。 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科技的发达,那么发达国家能做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做,于是价钱就会被发展中国家拉低,发达国家也就维持不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了。
    金融业的发达、服务业的发达、管理的先进,说到底,在这个和平年代,都是科技发达的附庸。
    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发达国家要维持其发达,必须将科技作为核心来支持。但是我们今天又看到,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这些发达国家就将会被中国一个一个碾碎,沦落为发展中国家。

之一

    我们先跳开这个话题,看看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是如何成为发达国家的。
    按常理来说,发达国家在科研方面可以投入更多,那么成果也更多,那么在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将永远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优势。那么发达国家就永远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当然,世界是没这么简单的。
    首先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说,在类似于科技革命一类的质变之外,科技发展往往是一个缓慢的量变过程。处于领先地位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相对于质变来说)缓慢的前进,而追赶者则可以投入较少的资金,循着领先者的道路前进,其追赶速度有可能会高于领先者。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后发优势”。那么一这种状态,后发者完全有可能在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时候处于与先行者同样有利的位置,参与到科技革命之中,从而一跃从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世界上一些后发的发达国家就是借助这种科技质变的历史机遇才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另一些(准)发达国家,例如韩国,其实并没有多少自己原生的高科技,他们是依赖外国供给的技术成为发达国家的。

之二

    依照我们前面所说,一个发达国家维持发达的是他们的科技。一旦科技不再先进,这个国家也就发达不了多久了。
    中国目前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一个典型后发者的时期。中国的特点又是国土极为庞大,经济实力远超小型发达国家。这就造成一种倒挂的优势——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可远超某些发达国家。(而以中国的庞大,即使吞下了这些发达国家的利润,也是不能立刻成为发达国家的。只不过我们会把这些发达国家都拉下马,使之变成发展中国家。这个过程,我不能称之为超越,而只能称之为“粉碎”)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因为科技投入的问题就认为因此中国就能粉碎某些小型发达国家呢?
    且慢
    我们提到,有些发达小国或者地区(比如台湾),其实并不具备多少科研能力。他们发达的原因,无非是发达大国——比如美国——赐予了发达的技术。(我们且把这种自己的科研实力不足以维持发达水平的发达国家成为“准”发达国家)中国的科研投入是否超越这些国家和地区其实并不能完全决定中国能粉碎他们。
    那么是不是说,中国要粉碎这些小国,就必须超越那些赐予他们技术的大国呢?
这个问题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
    答案是“否”。
    发达的大国只会因为自己吃不下所有的科技产能才把新型科技有选择的外流出去。如果发达大国需要这些技术保证自己的产业利润,那么就只好对不住自己那些准发达国家小弟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本能选择。
    如果中国快速发展,攻破了某个领域的技术,那么这个领域的利润就会统统消失掉(毕竟咱是后起发展中国家,一开始只能和先行者拼价格),那么准发达国家就无法维持自己的发达了。这个时候,如果发达大国不进行技术输血,准发达国家就会从价格到质量一点一点被拼掉……最后要么产业完蛋,要么收入水平和中国看齐。
    而发达大国的技术输血也是有限度的。中国一步步进逼,同样在压缩发达大国的利润空间。很多东西他们自己已经做不了了。——这一点有的人看法很怪,他们认为美国人不做塑料玩具、不做自动铅笔是因为他们不想做,那东西太低级。那么试问,如果有利润,他们会不做?只不过就是因为现在会做的人太多了,做这些的利润不足以支撑他们优厚生活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而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做起来居然还有利润。
    就如同自动铅笔一样,所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都会被中国吃掉。想想看,中国十几亿人,需要多大的利润才能把生活水平提高到哪怕是新加坡的水平?中国吃掉的产业,就很难再吐出来。而更可怕的是所谓“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这种概念,完全是由中国定义的。中国的技术进展到哪一步,哪里就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更可怕的是,中国还在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科技上紧追,不断重新定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
    这种紧追,会让发达大国也很吃力。他们会逐渐失去原来那种可以随便发派点科技让小弟保持发达状态的悠闲心态。到那个时候,这些准发达国家就会被中国彻底粉碎。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太长,如果没有科技革命,而且中国不出什么大乱,大约只需要20年时间,第一批发达国家就要倒下了。如果有科技革命,那更好。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虽然科研资金不算充裕,但专攻一个方向是绝对够了,中国就可以一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一系列准发达国家完蛋的更快。
    说一句题外话,奥巴马上台大谈未来要以清洁能源什么的为科研重点发展方向,这无非就是在寻找下一个科技革命的突破口。只有通过科技革命,美国才能甩开其他国家,继续过人上人的日子。现在大家差距越来越小了。
    所以,中国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必然要扮演一个遭人嫉恨的“发达国家粉碎机”的角色

之三

    那么那些有独门绝技的发达国家呢,中国有能力粉碎么
    当然也是有的。
    中国再往下发展,国家对科研的投入能力只有更大没有更小,产业上一级一级吃下去,发达国家也会捉襟见肘。一些小型的真正的发达国家也就无法维持了。这些国家首先是欧洲一些缺乏科技推动力的传统发达国家,我称之为“懒”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已经忘记了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发达国家。也忘记了该如何保持发达的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欧洲一些国家暮气沉沉的一个原因。这些国家已经丧失了进取心,以为维持现状就能维持发达。
    这些懒发达国家虽然有自己的独门绝技,而中国也未必能超越。但是他们的利润空间会被严重压缩,中国做中低端,他们只能做高端。而在绝大多数行业,高端的利润率固然高,但利润总额却是远比不上中地端合在一起。这些国家最后也无法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只能被粉碎。

之四

    那么向日本这种仍然在科技上不断进取的真正的发达国家又当如何?
    答案是,很难,但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要被粉碎的,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许要三代到四代人的时间。
    虽然咋一看,这些发达国家强大异常,他们在自己专精的领域可以投入超出我国能力的资金。似乎可以一直保持领先。但是实际上,中国却在走一条看起来不那么光彩的攻克之路。
    我们知道索尼在家电业是很强大的,看起来中国没有哪一个企业能超越。索尼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把中国家电业加在一起乘三都比不上。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产业仿佛在中国同行面前拥有不可超越的优势……
    真的吗?那为什么索尼还时不时亏损呢?为什么中国这些低技术含量的企业还能存活呢?不,不但存活,还有不少盈利得挺滋润呢?
    曾经有人感叹,美国公司走的都是高端路线,比方说这CDMA就是美国公司搞个专利,然后我们辛辛苦苦打工钱都交给那专利公司了。我得说的是,这种思路只看到狼吃肉,没看到狼挨揍。当初的科研经费难道不算吗?突破口就在这里
    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更新,总有这么一种模式,即首先消耗大量资金创新,然后利用创新所生产出的产品来获取比成本更多的利润。那么,如果要粉碎发达国家的这种模式,进而粉碎发达国家的产业,中国真的需要在创新上超越对手么?当然不需要,甚至说,中国一点都不创新都可以。只要保证对手创新出的产品收不回创新的成本就足够了。那样他们就没有创新下去的能力了,创新越来越慢。要么坐在那里等死,要么就只能和中国企业合作。
    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怎么保证对方创新收不回成本呢?无他,“低水平重复”。千万别看不起低水平重复。这个东西我们觉得很一般,对方就觉得很恐怖。利用后发者优势,追在后面,让对方不得不压缩利润。中国的利润可以很低,那么对方的利润就不可能太高。而中国低水平重复的成本,比对方创新可低得太多了。来上几次产业技术革新,对方的力气也就用得差不多了。
    这条路是很邪恶的,因为这并不是加强我们自己的创新来赶超,而实质上是迫使对方无力创新来追赶。到最后中国企业也很难在技术上超越对手,不过基本并驾齐驱还是做得到的。到那个时候,中国也差不多是个发达国家了,而有些发达国家就很难受了。

    总的来说,中国未来的发展会把这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一个个碾碎。这一点并不会因为中国创新能力不如某些发达国家而改变。

    这在商业领域中叫“跟随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市场或产能上有较大优势的,他们并不引领产业的先机,而是等待市场快要成熟的时候才冲进去抢果子,利用自己的优势迅速扩大市场和产能,把先进去的对手挤走。

之五

    二战后美国是人类靠新技术前进的真正的发动机。最后几十年几次因技术突破发生的工业革命,美国都是技术源泉,正因为此,美国快要衰落时,又焕发青春(最近一次就是90年代互联网的产生)。新兴产业利润远大于旧产业利润。旧产业转移或被争夺走后靠新兴产业仍能保持巨大利润(当然由其它国家靠旧产业挣的幸苦钱来埋单)而让国民过上好日子。其它金融文化等产业都是技术突破后的产生的巨量利润而繁荣起来的副产品,最发达的金融最牛x的文化传播(电影音乐)为什么在美国不在欧州和日本?
    举个正在发生的例子,如果中国第一个把电动车的电池问题解决了,那就根本不用在好像永远都追不上的发动机技术上耗时间了。相当于直接越过这一代技术进入到另一个层面(就像一群人正在用冷兵器混战,你技不如人,只有顺从跟着大哥混的份儿,但你突然端出一枝机枪,他们的刀法再牛X也白搭,那就是你说了算了)。加上正在争吵的环保因素,到时日本美国车会在极短的间里被打败。更具体一点如果比亚迪成功了,老巴在它身上赚的钱将超过可口可乐,这仅是汽车领域的突破。而其它更多方面取得突破呢,那就是一个国家真正在撑控世界,成为领导者。

    另外,科技领域也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悲观——像中国人以前不会写论文,到现在已经是论文第2大国(不要以抄袭的事来说事,因为论文中大约90%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剩下的10%中,有9%可以算是推动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还有1%是谁都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中国人以前申请的专利大部分都是外观,但现在各种核心的专利都开始有中国人的影子了。
    还要指出的是,很多人看不起山寨,其实这完全是西方人宣传的结果——如果山寨真那么不堪,那么西方人真应该跳楼了,因为正是山寨的中国的产品在全世界保持了攻城略地的态势。山寨的实质是什么?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模仿,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将别人的创意转化为大众化的产品——即是快速反应+灵活多变+如饥似渴的学习在目前来看,这一策略西方人除了使用政治手段外,还没有对付的方法。在中国在创新能力尚比不上美国的今天,这仍将是中国的法宝,即使中国的创新能力上来了,这一法宝也不能丢!

    感觉腾讯就像微缩版的中国!我是没有什么创新技术、也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但是我会跟进、能山寨!别人有什么新的创意,我马上跟进;别人有什么新的技术,我马上山寨!然后我凭借强大的用户群挤死你!

附:正在被中国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如下--

    1  通信设备行业 这本来是高科技,有了中兴华为就不是了,对了华为2008是PCT专利第一,2009年是第二。连中国企业都搞了第一,这PCT专利也不过如此而已。现在发达国家也就靠爱立信和思科在那扛着,但爱立信也不知道能扛多久,华为很快就上来了。思科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设备越来越感到华为的威胁,时不时有设备被搬迁,这一块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特别是华为重新启动企业网,直指思科利润丰厚的一块。那以后就大家玩玩看谁怕谁。
    2  汽车业 汽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被很多人诟病的汽车业正在比亚迪,奇瑞,吉利,力帆,长城,江淮,华泰,众泰,海马,华晨等企业及未来可能的一汽,东方,上汽,广汽,北汽,长安等大企业的推动下变成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外国车企必将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或许15年内现在看到那些大型外资企业就有兼并组合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汽车产量即将第一,以后无人可以撼动。
    3  工程机械 中国已经从几年前的工程机械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三一重工,中联重工,徐工都在冲击几年内达到1000亿的目标,还有一帮小喽啰,什么柳工,厦工等。这也是中国拿第一的,拿住就不会放手的。
    4  机床行业 中国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产值第一,而日本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几十年了。现在日本让出来了,就别想再拿回去了。
    5  造船业 中国今年超过韩国成为第一。韩国也别想再当第一了。
    6  高铁 这也要被中国搞烂了。多好的东西啊。
    7  核电设备 也快了,等个5年就被中够搞烂了。
    8  水力发电设备 总过在搞80万千万,目标100万千瓦,其他国家都没什么用处,干脆就不搞了。
    9  飞机产业 中国正在将其变得技术含量不高,也算是最后的几块高地了,得多花点时间,20年吧。
    10  太阳能/风力发电 几年就给中国搞得烂得不行,真可怜。想想刚开始欧美企业还牛叉,现在越来越没劲了。而现在投入这行业的中国企业的金钱动不动就几十亿,跟不是钱一样。
    11   最后的高地,芯片设计和软件 因其有其他产品的难以替代性的特征,太难了,连欧洲和日本都拿这个没有办法。而芯片制造也很难。还有一块生物医药,这也是美国的高地,但这个都没有芯片和软件难攻破。
    12  手机 这个就是山寨的来源,去看看有个大家都不知道的G-five公司,居然产量奇高。当中国在手机的芯片,显示屏突破后,将更加成稻草了。
    13  显示领域 液晶电视机大块高价值的东西现在被日韩台把持,但有希望。不过此技术我们一直在研发,最近又购置了夏普的六代技术(目前技术已到十代,不过与六代差距不大,就如同20元烟与5元区别很大,但与40元区别不大一样),前期发改委国内液晶生产线项目一律不批,就是外资也不行,只是列入计划。液晶电视跨代生产,必须换线,成本惊人。我国目前已进口为主,其中主要是棒子。为此三星、LG等都上了新的六代生产线。目前技术相对成熟,就如同风电技术一样,发改委出现了,去年初解禁,全国大跃进,狂投资,南京的中电熊猫液晶谷项目主体就投了600个亿,据说就新开工项目,产能就是全球需求的70%。也就是,技术不成熟时,我不动,还通过外贸订单及美好未来诱惑你投资(液晶生产线绝对是投资黑洞,天价的银子啊);相对成熟了,我用体制优势大干快上,用规模玩死你。发改委估计是从风电得到的经验。

相关阅读推荐

1假如中国只有三亿人口彭晓光: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2、《大国游戏》、《花开花落》、《梦幻泡影》、《四面楚歌》;

相关栏目推荐

1井底望天专栏

注:本文整理于天涯,2011.4.10再次编辑,作者据传是“冷酷的哲学”君。

目前有 97 条留言    访客:84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3 条

  1.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7:19 下午  @回复  Δ11楼 回复

    关于产业升级的讨论:

    产业升级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总是从最古老、最稳定的产业向高新产业方向发展。指望很快就在高新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时没有在高新产业有高速发展而对产业升级报有悲观看法,也属于看不清形势。

    中国的出口,开始是做玩具、纺织品,现在已经升级到了机电产品。的确,机电产品中某些核心的零件我们还没有掌握,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几十年来没有发展,也不代表我们未来占领不了那些产业。有的人一心希望中国花上10年20年的功夫就能和发达国家在高端方面一拼高下,这未免太不现实了。而当这种妄想没有得到现实上的满足之后,他们又立刻转向悲观。这完全是抗战时期速胜论和必败论的翻版。而实际上,中国的产业发展,靠的是持久战。

    20年以前,有人敢想象通讯设备战场上中国企业能击败外国吗?20年以前,中国的车床出口是什么样子?现在呢?整体的趋势是很明显的。芯片这种才商业化几十年的新兴行业,离中国还比较远,这个是一个很清楚的判断。如果中国现在就能吃掉大量的芯片产业,那中国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可以去看看日本人拍的有关中兴通讯在非洲项目的纪录片,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羡慕中国庞大的工程师团队的。二十年前有这种可能性吗?

    现在大家耿耿于怀的汽车、飞机、发动机、芯片,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产品,正是这些产品中所蕴含的复杂技术,让中国产业界暂时不能够占领市场。反过来说,中国建国100年就从啥也不懂的农业国一跃掌握发达国家所有高新技术,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一点需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高端技术短期内我门攻克不了,但我们在不远的将来还是能攻克。

  2.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7:20 下午  @回复  Δ12楼 回复

    关于所谓“中国得到的只是落后产能”、“外国主动放弃了XX行业”

    至于“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的转移”的转移,绝大多数都是自欺欺人。大家可以去问德国钢铁工人和德国政府他们愿不愿意钢铁工业转移到中国。也可以去问问韩国政府,是不是因为造船业是“落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所以他们就把大量份额拱手让给中国了。都是被打得没办法,不得不放弃了,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关于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

    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种说法,其实掩盖了两个致命的事实。

    第一,专心做标准的企业,当年都是从做产品起家的。有的后来不做产品了,不是因为不想做产品,而是做产品竞争不过别人了。而不做产品,很快就会失去对产品标准的话事权。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流企业比二流企业少得多,二流企业又比三流企业少得多。所以一流企业的存在并不能挽救发达国家的颓势。

    首先,一流的企业是极其有限的。这些企业就算盈利再多,也支撑不了整个发达国家维持生活水平。这就是我所说的“就算中国创新不行,也能粉碎发达国家”。真正能帮助多数国民过上好日子的,恰恰是广大的二三流企业。把发达国家的二三流企业打垮就足以粉碎发达国家了。我就算完全用你的专利,让你一流企业赚饱又能怎么样?几个制定标准的企业能填饱所有美国人的肚子么?

    其次,我们的目的也并不是超越这些一流企业,而是把他们创新的收益压缩到不足以支撑下一步创新。我们完全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对方为了让我们用他们的技术标准,就不得不压缩利润。

    就比方说,ESP变成ESP+又怎么样?我落后于你又能怎么样?我就是低成本紧随,逼迫你不断升级不断消耗资金,反正我成本总比你低。我总是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你处于ESP+的时候我完全不必也拥有ESP+,甚至说我连ESP都不需要有,只要有ABS就够了。我只需要时刻跟随技术下限,而不需要跟随技术上限。这成本是极低的。企业的先进标准和国家强制标准往往是两回事。我们没必要跟随企业先进标准。我们使用比对方低一代甚至低两代的技术就足以夺取利润额最丰厚的中低端市场,它们想固守高端市场就固守去好了。高端的市场往往是很狭小的。

  3. 爱求索 2011年04月23日 7:20 下午  @回复  Δ13楼 回复

    为什么关税保护和技术壁垒救不了发达国家。

    很多不同意我这篇文章观点的人都提到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税保护。说法是,通过关税保护或者技术性壁垒,就可以避免被中国粉碎。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发达国家要维持生活水平,必须大量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货物,目前还没见过任何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发达国家。这就需要有创收的工具。这工具就是他们的优势产业。换句话说,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是不可能依靠关起门来自己和自己贸易就能获得的。如果把发达国家的企业打到不得不拿出关税保护或者技术性壁垒保护的地步,该国的这个产业就已经被打残了,走不出去了。利润每况愈下,也就不能够继续支撑本国国民维持发达的生活水平,反而需要靠其他行业来维持它。一个国家祭出这种最后法宝来护身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向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又走近了一步。

  4. 爱求索 2011年05月11日 8:58 下午  @回复  Δ14楼 回复

      创新不是目的,从模仿到创新不是喊喊就可以的,是多种现实利益交织的共同结果。美国和德国成为工业大国前狂山寨英国的产品,同样的故事在日本重复,现在又在中国重演。换句话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成长,中国现在正爬到脖子呢,等爬到顶时自然中国的创新时代就来了。从这几年中国发明专利井喷式的增长和在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高铁等)的跨越式发展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金融方面不是很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金融体系估计是世界上最独立最不受外资影响的体系了。
       当然,国家的发展还需要工业党的继续努力。工业化这一点是中国的最核心利益了。

  5. 爱求索 2012年03月11日 2:42 下午  @回复  Δ15楼 回复

    商务部的清单:

    意大利:

    FINMECCANICA集团直升飞机传动系统及旋翼装置制造技术;

    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直升机和垂直起落固定翼飞机制造技术和碳纤维复合材料;

    Avio S.p.A.: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技术;

    Alenia Aeronautica 军用飞机的设计、制造和改装技术;

    Alenia Spazio 电信、遥感、空间轨道系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技术;

    Vitrociset空中交通控制综合系统的设计、制造、整合与管理设备软硬件开发技术;

    Piaggio Aero Industries 飞机及飞机发动机结构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

    Telespazio 国际空间站装备,环境监控技术、自然灾害预警体系、 远程医疗技术;军

    用相控阵雷达;

    安莎尔多公司城市轨道车辆技术;

    MERMEC铁路机车制造、铁路安全控制系统和国际空间站机器人摄像系统技术;

    菲亚特“多点喷射柴油发动机(Multijet)”技术;

    Pininfarina精密机械和精密模具技术;

    机床和机器人(生产企业共50家)焊接机器人、车辆组装机器人、车身喷涂工艺机器人
    等等技术。

    法国:

    空中客车公司整机设计、制造和集成组装技术;电子系统集成技术;

    欧洲直升机公司大型直升机设计和制造技术;
      
    达索公司设计和集成技术;

    斯奈克玛发动机技术;

    法国空间研究中心高精确度微小卫星和空间通信技术;

    第三代压水核反应堆(EPR)和核电汽轮机Arabelle技术;

    核原料供给和核废料处理技术;

    阿尔斯通超临界锅炉和循环硫化床(CFB)锅炉技术;

    阿尔斯通第四代高速列车AGV技术;

    ST Microelectronics 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标致雪铁龙直喷型发动机(HDI)和微粒过滤系统(FAP)技术等等等等。

  6. 爱求索 2012年03月11日 10:36 下午  @回复  Δ16楼 回复

    日本家电如日中天时,米国已经放弃了这个产业。当时日本投了百亿刀在高清电视的研发上,结果米国的电脑业发展推动了数字电视的出现,于是日本在高清电视上投的钱就打水漂了。

    追随战略相对还是容易些,要自己去搞突破风险太大了。TG能搞出不对称作战的杀手锏,说明研发能力还是很强的,毕竟连米国也没搞过的东西你去搞,研发失败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7. 爱求索 2013年01月26日 11:10 上午  @回复  Δ17楼 回复

    五六十年代中国战斗机仿制中的钢板材料制造:五十年代末期中国引进苏式飞机时就考虑到国产化,飞机用材料中最难一段是发动机喷火口处的特殊钢板,周总理要求投入力量研制,苏联在华专家和中国的材料研究人员一起下了力气,最后研制成功,高温烧上去国产钢板达标,欢呼过后收摊本来就是备用的。结果没几年中苏分裂这回真需要用国产飞机了,这才发现原来研制的材料耐高温没问题,但钢板无法弯曲成形,这和原材料的成分和冶炼工艺有关,而达到这些标准牵涉到一系列行业了。当年中国不提钢铁治金,连采矿都落后,而采矿前面还有地质勘探等着呢,补齐找矿和采矿的短板,中国的铁矿石含量不高杂质多,要解决它又是冶金化工的事儿,比起飞机制造业,这些不能算高科技吧,但它们达不到一定水平,后端的高水准产品就无从诞生。从没上过国产整机的中国飞机业把飞机部件工序切割开来攻关,事前不可能懂得只有全部自我制造后才能明白的哪怕很常识的东西,事到临头才发现材料要求多着呢,如果不是彻底没了依靠一定要自己干估计明白过来还有得等呢,中国航空制造比起中国航天是一把伤心泪,看过这个事儿早在黑丝代之前我就认为,全部国产仿制和自主仿制也是力量,远在水平线之上啊,至少已进入起飞前的加速了,现在头终于昂起来了,要飞升了。

  8. 爱求索 2013年01月26日 11:11 上午  @回复  Δ18楼 回复

    发明创造国是先有理念,后有样品,再有产品,产品是在理念有了工业化基础上才水到渠成做成的,能达到这个指标一定有设备制造或材料领域的新或旧产品支撑住它了,而产品每一次升级换代是做加法一点点抬升起来的–原材料、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的轮替进步,采矿业、冶金业、制造业各个领域的发展才最终体现在终端产品的进步上。追赶者则是倒着走的,从产品本身向上下游要求各个领域的成形产品足以生产达到质量的产品,产品涉及门类越多领域越广要求越高,终端产品就越难生产,于是也就成了高科技产品,因为它是个集大成者,体现的是深度广度与厚度,倒不在每个行业都先进,但有那么一两个先进甚至只是有没有就足以制约最后产品的诞生了。

  9. 爱求索 2013年01月26日 11:11 上午  @回复  Δ19楼 回复

    斗胆下个定义,高技术产品有一项内容是这样的:集现代工业行业之大成,涉及行业领域宽广门类众多,某些行业领域的水平在中等以上,并且拥有独立设计集成整机并不断更新换代的能力(可以不是最先进的但必须是自主完成的),这种技术含量大水准比较高的产品可以称之为技术富集产品,准高技术产品。如果上述条件的产品再拥有一个决定性设计思想体现了全新的理念,某个制造环节或工艺代表了全新的行业水准,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叫高科技产品,一个就够了。

  10. 爱求索 2013年01月26日 11:12 上午  @回复  Δ20楼 回复

    现如今传统领域内的建材产品制造:有个朋友在全美建材企业排行前五的大公司工作,这位说过一件事儿,建材生产无论如何不算高科技,但公司产品水平全球数得着。美国这些年经济危机基础设施订单越来越少,公司曾动过心思想开拓中国市场,中国的石油企业(它们公司有玻璃钢产品)和南水北调工程,好象一个不谙国情被美国同行撬了,另一项因为看不懂中国倒排工期的国情怕做不了不敢接。活没接着产品倒打开知名度了,中国无锡某厂就仿制它们公司的产品大卖于中国,而且公开打出美国公司的品牌名连个招呼都不带打,当然仅限于中国境内,美国人还是有骄傲的地儿—我有核心技术您没有,中国产品质量达不到美国那么好,不是偷工减料闹的,就是达不了标。无锡厂家也有办法,请了美国公司一位资深退休工程师来厂指导工作,经他手一调整质量就上去了,人一回美国没多久别的地儿又出问题了。老人家秘而不宣地保有着核心技术就这么来中国发挥余热了。我当时第一反应,没带新设备新配方只出个人就解决问题,大概在工艺流程或质量控制上的吧,事实是无锡厂的某项生产设备要落后于美国,美国使用了最高级的生产设备精度一下子就到位,而无锡厂在设备上差口气产品质量就达不到标,那位退休工程师恰好从老设备做到新设备,知道新老设备差别在哪儿,把口卡在哪儿可以料问题于先,怎么操作下可以减少和消除问题,这就是美国公司和无锡厂差别之所在,也就是它剩下的最后核心技术了,当然如果美国继续精益求精地发展设备材料什么的,那核心技术还会涌现差距会一直存在,但公司被石油公司收购了,因为不景气,从此改行做海上石油输送材料了。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俊压百丑,任一环节领先一步都可构成压制,但一步就是一步压制力度是有差别的。

    • 爱求索 2013年01月26日 11:12 上午  @回复  ∇地下1层 回复

      这个例子最重要的地方还不在这儿,而是说明了中国有指望,因为需求也是一俊,中国持续旺盛的对于各种产品的市场本身提供了产品产生、进步和更新换代的内部动力,这是中国内生的有保证的无法剥夺的,也是当年西方先进国家得以源源不断技术革新和产品换代的动力,这个环境今天到中国了,即使面临着领先国家如山重如天大的压力,中国内在的顶升的力量之大是值得予以信心的,当然中国人要有自信心要有恒心也要有自尊心—我们就要也一定能做世界做好的。很多人认为中国还很落后的,可能多指技术富集产品,落后环节比较多牵涉面广,别人死守不退,还在继续挖战壕与您决一死战呢,感觉难度高有些追不上。而持乐观态度的则是看穿了众多核心技术的真面目,有的需要等其它行业再上一层楼,水涨船自然就高了,有的自己努努力加把劲儿就拿下了。应该说直至目前为止,中国都还处在追赶者的地位,拚命补齐所有的短板,但是中国的追赶是全方位的,因此感觉上目标就比较多,大大小小的星星们都远在天边能追得上吗,别急么只有两个状态,在地上仰望星星,下一步直上九天揽月,不过渡没吊半空的。至于说领先者吗,目前心得不多,但也不是一点感觉没有,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比如太空技术我们老闷着头不停步,总有一天一抬头独立星空了,这是由需求决定的,这是最大的心,最大的格局层面决定的,求不来的,而我们不多不少有了这棵心—不过还在萌芽状态。

外部的引用: 13 条

  • 井底望天:美国战略转变 中国周边局势 (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五)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十九)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 (三十七)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18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22 « 求索阁
  • 移动互联网:硬件平台待改善 用户第一重定义 « 求索阁
  • 占豪:国际局势 新闻解读-2012.36 « 求索阁
  • 十年路漫漫:国产手机 路在何方 « 求索阁
  • 井底望天:中美相持太平洋 军备竞赛双刃剑 « 求索阁
  • 陈经:闲谈技术创新与山寨运动 兼评大国重器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