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十二五”规划(全文)

2012-03-10 21:50 战略·谋略 ⁄ 共 8176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数字电视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指采用数字技术实现节目内容制作、存储、播出、传输、接收及应用服务的整套系统,本规划中的数字电视产业主要指与数字电视系统相关的产品制造业。数字家庭是指通过网络实现家庭内部各种家用电子电器产品之间及其与外部的互联互通,使家庭成员能够便捷地实现互动娱乐、信息服务与智能控制,本规划中的数字家庭产业主要指与数字家庭系统相关的制造业以及与应用服务相关的配套产业。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作为传统家庭生活娱乐中心的数字电视与新兴的数字家庭关系更加紧密。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数字家庭的内涵,为数字家庭业务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家庭业务的创新和拓展则促进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要求,对于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本规划,用以指导未来五年我国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虽然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揽子刺激内需政策的落实,我国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仍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重大突破,自主品牌竞争力逐步增强,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基本实现“十一五”的预期目标。

(一)数字电视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从2006年到2010年,以数字电视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收入从3967亿元增长到10039亿元,工业增加值率从17.4%提升到21%。其中,2010年我国彩电产量为1.18亿台,占全球彩电总产量的49%,数字电视机顶盒产量为1.23亿台,占全球机顶盒产量的76.6%,全球制造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产业数字化、平板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平板电视比重从25%提高到79%,节能发光二极管(LED)背光电视2010年占比达到18%;平板显示产业链逐步完善,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及模组、多面取等离子显示屏(PDP)面板规模化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二)数字家庭技术与应用取得进展,以应用促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以数字电视应用为中心、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产业初步形成,“闪联”、“e家佳”和“广联”等各具特色的数字家庭标准组织相继组建,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及推广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了包括数字家庭网络运营、数字家庭智能终端、数字化家用电子产品制造、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内容服务在内的技术链,产品涵盖消费电子、通信、安防、建筑、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等众多行业。广州、杭州、武汉、青岛、长沙等城市的数字家庭研发与应用示范步伐加快,部省共建广东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初显成效。以互动娱乐、智能家居、信息服务为代表的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业务应用创新取得较大进展。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标准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数字电视新型显示器件与材料、数字电视系统级芯片(SOC)、数字电视中间件、大容量光存储等新技术和新应用不断取得突破,相继推出了LED背光电视、互联网电视、三维电视、智能电视等新产品。产业链不断完善,多条液晶电视模组整机一体化生产线已实现量产。以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DTMB)、数字视频编解码标准(AVS)、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DRA)、中国蓝光光盘格式标准(CBHD)、数字接口内容保护标准(UCPS)为代表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其中DTMB已经取得国际电信联盟(ITU)地面数字电视D系统代号,AVS成为国际主流视频编解码标准之一,DRA成为蓝光高清视盘国际联盟可选标准,“闪联”、“e家佳”标准分别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为国际标准。

(四)产业区域发展辐射作用明显,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初步形成了北京辐射圈、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海西经济区、成渝地区等各具特色数字电视及数字家庭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及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海尔、海信、长虹、TCL、创维、康佳等企业均进入电子信息百强前20名,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通过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拉动内需政策,进一步巩固市场优势地位,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2010年,海信、海尔、TCL、长虹、创维、康佳、厦华等7家企业的彩电产量占国内彩电总产量的49%,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五)产业国际化步伐加快,自主标准国际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累计出口彩电26664万台,出口额523.7亿美元,出口量占总销售量的58.6%。中国成为全球机顶盒的制造中心,占全球总销售量的70%以上。企业在坚持开拓传统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新兴市场进军,并通过发展自主品牌,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出口向全面“走出去”的转变,海信、海尔、TCL、长虹、创维、康佳、厦华等整机企业在欧洲、东盟、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开始建立研、产、销机构,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国际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已经在柬埔寨、老挝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并带动了相关技术、产品及系统的国际应用。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数字家庭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彩电业转型升级与配套核心器件缺失的矛盾依然存在;企业的技术能力积累不足,难以适应核心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文化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与产业支撑的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

(一)宏观环境促进产业转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将逐步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将为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作为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消费升级助推产业发展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举,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城市化带动城市家庭数量快速增加,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数字家庭娱乐、智能家居、远程教育、社区服务等发展势头迅猛,内需市场的扩大将为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需动力。

(三)技术进步促进转型升级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绿色环保为特征的科技进步,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显示、人机交互、内容保护与可信安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产品和服务形态,将为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

    “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的不断推进,将促进产业从单纯整机生产向上游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从产品制造向内容服务、运营服务和生产服务等领域渗透。产业集群正加速从成本导向型向创新驱动型升级,生产与服务融合、软件与硬件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

(五)投资环境继续保持宽松

    良好的经济前景、稳定的政治环境、充裕的劳动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等有利因素,使得我国仍然是全球最佳的产业转移地。宏观调控将促进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和民间投资持续跟进,将为数字电视及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六)国际市场面临新的形势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市场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以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生产全球化体系将发生深刻变革。 国际市场需求处于恢复期,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反倾销、知识产权等问题依然突出,将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筹规划产业布局,打造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创新体制机制,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应用服务为导向,支持制造业与运营业的互动融合,推动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健全公共服务,发挥第三方服务的主体作用,结合产业集聚地区资源优势,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促进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产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以关键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突破口,以自主技术标准应用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应用促发展。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应用示范,推动新产品、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服务的快速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制造与运营融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秉承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产品设计生态化,产品制造绿色化,推动产业向节能环保转变。

(三)发展目

1、产业规模

    未来五年,数字电视产业销售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数字家庭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在“十二五”末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电视整机和关键件开发、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产量和质量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为主的视听产业销售产值比2010年翻番,达到2万亿元,出口额达到100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5%。

2、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平板显示、机顶盒、芯片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层次大幅提升,自给率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配套体系,形成研发、生产、应用、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平板电视占彩电产量比重达到95%以上;数字家庭产业链逐步健全,多业务数字内容服务形成规模。

3、产业布局

    形成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规模效应和产业链配套协作水平较高、以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以及一批效益突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推动建成5-10个应用特色鲜明、持续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显著的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培育2-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的领军企业,为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4、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掌握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核心技术,建立健全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国家标准体系,新一代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研究取得突破,提升对技术标准、产业发展方向、产品升级的话语权;推动国家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国际化应用取得重大进展。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重

(一)主要任

1、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在数字电视SOC、嵌入式操作系统、中间件、人机交互、新型显示、模组驱动和控制、终端设备的内容保护与可信安全等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在先进的数字电视传输、音视频编解码、面向数字家庭的互联互通与服务协同等技术上力争获得突破。

2、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完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协作格局,打造完整产业链;横向联合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相关机构,加强特色应用和服务,推进整个行业从单纯的制造向“制造+服务”延伸。

3、推进应用模式创新

    发展具有“三网融合+高清互动+智能控制”功能的新型数字家庭系统,不断培育开放、融合的业务形态和应用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4、发展绿色优质产品

    推广绿色生态设计、绿色制造、节能和环境友好材料的应用,加大彩电、音响等行业的能效标准执行力度,促进产业节能环保技术与国际接轨;推动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高。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按照“共性整合、个性兼容”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体系,搭建标准应用产业化的支撑平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推进自主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6、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推动骨干企业建立多渠道营销和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消费需求。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开拓新兴市场,推动自主技术标准国内外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二)发展重

1、数字电视终端设备

    密切跟踪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升级及关键标准研制,推进三维电视、智能电视嵌入式软件系统、超高清电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支持数字电视终端安全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加快新型显示技术在电视终端中的应用,支持LED背光源液晶电视、节能型PDP电视、大尺寸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电视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基于地面、卫星、有线、IP网络等传输方式的数字电视终端以及移动多媒体电视,满足广播电视发展多样化需求。推进高清晰三维投影、短焦投影、便携式微型投影和激光投影等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2、数字电视广播前端设备

    以提升自主研发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对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制作设备、演播室设备、播出设备、发射设备等前端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基于AVS、DRA等自主技术标准的数字电视前端设备研发及应用,面向高清电视、三维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领域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摄像、录制、编辑、存储、播放等设备。

3、数字家庭设备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引导和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建设数字家庭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终端厂商与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联合,研发并推广新型信息终端、桥接设备、多业务网关、智能感知与控制设备,以及网络侧的应用云平台等产品,推动多屏融合、互联互通、智能控制的数字娱乐、数字教育、数字健康、智能家居等业务系统研发和产业化。

4、音响光盘设备

    提 升音响产品质量、品牌和工业设计水平,推进音响产品时尚化、精品化、特色化。大力发展高保真和超薄音响器件与系统、高保真音源产品、专业数字音响系统。推动光盘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全息(TB级)大容量、可刻录、三维播放、高保真的新一代光盘研发及产业化。

5、视频应用系统

    面向“平安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等以及银行、交通等行业应用领域,大力发展智能化、网络化视频监控设备,推进高清、宽动态、低照度、无线视频监控网络摄像设备以及大容量、高压缩、智能分析的监控后端系统和云存储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

6、应用服务平台

    面向数字家庭多样化用户需求,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跨平台、跨领域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和综合性数字应用平台的开发建设,支持在线用户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动漫游戏、资讯信息等业务系统及应用程序商店等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现三屏(电视屏幕、手机屏幕、电脑屏幕)互动与三屏融合以及内容保护等功能。

五、重大工

(一)彩电业转型升级专项工

    推进彩电整机企业向芯片、软件、背光、模组、面板等上游领域延伸,支持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高世代TFT-LCD、PDP、新型OLED面板生产线建设及其配套产业建设,支持彩电产业配套的核心芯片、软件、关键器件、一体化模组、专用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产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支持三维电视、智能电视、超高清电视及交互式软件平台的研发和应用。鼓励彩电企业进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支持彩电终端产品与内容服务融合发展。

(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普及专项工程

    结合国家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进程,制定普及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的实施意见,引导和支持企业推动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普及,加快实施和宣贯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地面数字电视配套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终端产品标准符合性检测,推进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普及。支持地面数字电视演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推动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的国内外应用。

(三)整机与芯片、器件、软件联动工程

    鼓励和支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芯片、器件、软件研发生产企业与整机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以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领域的先导应用和典型应用为引领,实施重大专项,实现以重大工程带动芯片研发与应用的突破。推动整机企业联合芯片、软件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建立从芯片、器件、软件、整机、系统到应用的产业生态环境,形成“整机带动芯片技术进步,芯片提升整机系统竞争力”的良性循环。

(四)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引导和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开发面向三网融合的多媒体智能终端等产品以及配套的芯片、关键元器件和软件。推动终端厂商与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联合,共同开发数字家庭应用集成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实施数字家庭标准体系建设、核心芯片开发、内容服务平台建设等工程,建设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区,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规模应用。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实施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领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推进技术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专利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流与成果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形成覆盖全国、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

六、政策措

(一)完善产业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

    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08]1号)文件精神,继续执行和完善彩电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推动实施地面数字电视普及意见,完善配套标准和产品认证体系,推进节能环保相关产业政策的落实。研究制定和推动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后续政策措施,建设完善家电售后维修服务体系。

(二)用好财政支持手段,提升产业创新能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引导作用,加大在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和设备的投入力度,支持产业自主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制度创新,推动建立政府导向的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创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三)加强协调与合作,促进产业良性互动

    坚持运营业务拓展带动终端制造业发展、终端创新促进运营业务变革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强部委之间、部省之间的协调和联动,重点加强产业链各环节间的衔接以及运营机制的协调,推进制造业和运营业的融合发展。

(四)统筹规划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和骨干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推动现有平板显示产业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产业基础较集中区域,引导支持建设数字家庭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五)抓好重点人才建设,健全专家咨询机

    充分发挥高校、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企业研发部门等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实施重点人才建设工程;不断完善数字电视与数字家庭领域的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数字视听专家委员会的作用,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指导。

(六)构建应用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

    抓住三网融合机遇,探索机制创新,促进产业、网络和业务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地方联系,完善与地方共建工作机制,开展面向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促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推进国际合作战略,拓展海外新兴市

    排新,促进产业、网络和业务融合。进一步加强与地方联系,完善部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传统优势,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进新型显示、节能环保、网络互联、智能终端等新兴产品的市场推广,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继续推广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应用,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平安城市建设推动我国安防行业化应用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