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目前高调挑衅企业业务领头羊思科,称将积蓄力量,准备在美国市场向竞争对手思科发起有力挑战。我们先看华为去年交出的“成绩单”,再分析其发力企业业务的客观现实。
从华为财报数据中了解到,2011年销售收入为2039.29亿人名币(323.96亿美元),随同比增长11.7%,但净利润却下滑达52.8%,从总体上来看,占比达73.6%的主营业务“运营商网络”无疑是净利润下滑的重点。因此欲降运营商网络收入锐减所带来的整体影响,华为早前宣布转型布局为以“运营商网络、企业业务、消费者业务”为主体的结构,看似华丽转身,实则过于仓促,诸多问题逐渐暴露。
2011年华为企业业务实际完成91.64亿人民币(14.5亿美元)的销售额,虽然同比增长57.1%,但总占比仅为4.5%,增长背后是以大量的人力投入和市场支出的基础上换来的。被视为要发力挑战的竞争对手思科2011财年营收432亿美元,华为目前仅占有3%的竞争比重,即使看其预计2015年15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也仅占有对思科34.7%的竞争比重,这前提还需要华为企业业务每年数十倍的增长。客观从财务数据上看,华为很难撼动思科。
企业业务的产品竞争格局
思科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互联网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者,在企业级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产品上拥有较强的实力,近年来在服务器、统一通信、网真等业务上的创新也不断,稳固的占据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地位。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Interop展会上,华为推出了其“下一代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12800系列”及“下一代远程通信系统——智真”,这是继路由器、交换机领域之后,华为再次直指思科核心业务领域。
面对华为的大举进发和挑衅,思科CEO约翰·钱伯斯(JohnChambers)在2012年第三财季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回答分析师提问时**做出了大胆而直接的评论,称其为“伪创新”。纵观华为产品线,从传统电信设备到数据中心、网络设备、企业服务器,再到多年不温不火手机终端、智能设备,华为几乎覆盖了信息、通信、电子产业的主流产品。在特定竞争领域,思科一直不把竞争者放在眼里,即使是Juniper以及IBM、微软、戴尔、HP等企业,然而钱伯斯10年前就视华为为未来有力竞争者,现如今思科在企业业务领域凭借自身的专注做到的最强,而华为却一直难以摆脱“模仿、跟随”的策略,因此钱伯斯口出此言亦是情理之中。
美国及全球新兴市场的区域竞争
美国是企业网络设备的消费需求大国,华为一直希望进入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市场,同时也得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但却仍频频受阻。目前华为企业业务在中国占有40%的市场份额,而思科在华业务占比仅为3~5%,二者都希望进入对方的本土市场。
华为在美国市场的业务一直面临着巨大障碍。主要是由于部分美国政客以“担忧国家安全”为由,意指华为具有中国政府背景。因此华为目前既没有与美国联邦政府做生意,也没有开拓美国金融服务市场。华为北美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约翰·罗斯也说:“在我们能够向联邦政府销售产品之前,华为还需要消除几道障碍。”
》》》华为能将思科拉下马吗
华为虽一直在寻求消除美国政府对其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但这种努力却频频经受打击:近日,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对使用华为所提供技术的美国核武器公司进行搜查和清理。相反,思科在全球重要国家的政府、金融、军事行业均拥有稳定的客户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不难得出结论,思科要扩大在华份额相对于华为入美要容易得多。
市场竞争恶劣盲目冒进或得不偿失
华为在近几年的市场拉锯战中,从未放慢自己的脚步,从不惜利润换增长以求奋力追赶爱立信,到企业业务的产品扩充,再到迫切推出高端智能手机以摆脱低端形象,每一项业务的扩张无非又让自己背负了更沉重的包袱,反观竞争对手,无论是爱立信、思科均是在企业原有主体业务的基础上朝着既定方向创新和转型,即保证了主营业务的稳固根基,也确保了在业务转型中人员的平滑过渡,更重要的是全球配套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协调缓冲,特别是这样的跨国企业。
在客观现实条件下,我们应该持冷静的态度来分析华为所处的全球竞争市场,想要凭借原来的价格战来突破市场恐怕已经很难实现,作为中国本土通信企业的华为应该聚焦优势力求真正的创新,避免盲目扩张最终将企业带入困境。
来源:3G通信网
5月23日,思科宣布其位于北京的思科中国研发中心(CRDC)分支机构正式成立,这是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继2011年11月成立其位于杭州、苏州、合肥的分支机构以后在中国市场研发方面的又一次重大资源投入,并且使思科中国研发中心多个分支机构全面化、规模化的布局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成立后的思科北京研发中心将专注于视频等领域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这一分支机构的成立表明了思科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承诺。
作为思科五大关注领域(核心网络、协作、数据中心/虚拟化/云计算、视频、业务转型架构)之一,思科认为视频技术是推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关键所在。思科北京研发中心通过整合思科与之前思科已经成功收购的BNI视频公司的资源,进一步增强思科多功能全方位的视频解决方案平台,从而支持运营商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网视频质量,更有效地的网络管理,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和更丰富的媒体体验,推动运营商向基于全IP的视频系统迁移。
华为企业业务BG(Business Group,运营中心)CEO徐文伟在刚刚结束的拉斯维加斯InterOP展会上向记者透露:华为在内部已明确规定,绝不和合作分销商及系统集成商抢生意,而是给予代理商们更多自主权,通过他们的渠道去拓展全球市场。
“这是华为企业业务接下来最重要的策略。”徐文伟说。据记者了解,华为在Interop通信展会期间首次与美国IT分销商Synnex达成分销协议,由后者代理华为产品。而通过代理商渠道,华为在美国零售、医疗等领域已拿到许多新订单。
在这个渠道商作用非常重要的市场,华为迫切需要向代理商们发出各种让他们放心的信号。而华为也正对其销售渠道进行新一轮调整,包括于近期完成对其与赛门铁克合资公司“华赛”的收购,并将完成对华赛销售渠道及华为销售渠道的整合。
2003年底,华为和3COM成立合资公司华三(H3C),华为技术入股占51%股份。当时,华为试图通过3COM在美国的渠道进入美国企业业务市场。此后,3COM先后分两次斥资8亿多美元收购华为在这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实现对华三的全资控股。
2008年初,当3COM陷入困境,华为曾试图联手贝恩资本斥资22亿美元对3COM进行整体收购,但最终因政治原因失败,3COM转而被出价较低的惠普收购,华三也顺带进入惠普。
这使华为失去了一个借3COM网络在全球拓展企业业务的好机会。此后,华为另起炉灶在内部搭建企业业务部门,并于去年正式成立企业业务BG,成为其内部和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并列的三大运营中心之一。
目前,美国市场规模已占全球企业网市场近一半份额,美国IT企业主宰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企业每年释放出的需求量巨大,这些企业在存储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上的采购量很高。而一些传统美国企业如零售、物流、金融、制造业企业对企业信息化需求也很强烈,全球企业网业务40%到50%的份额都集中在美国。
但目前思科在这一市场上保有着明显优势,此外惠普、戴尔、Juniper这样的大玩家也占有一席之地,华为则刚刚进入这一市场。
美国企业网市场分销网络高度发达,美国当地的IT分销企业带来的销量非常可观,这些分销商会将思科、华为等品牌厂商的产品拿来进行二次开发,做成解决方案再销售出去。因此,华为进入这一市场时比较重视寻找当地合作伙伴。
2011年底,华为以5.3亿美元价格全部收购其与赛门铁克合资的公司华赛,成为华为去年最重要的一笔收购案。当时,华为之所以愿和赛门铁克成立合资公司,是希望借此弥补华为在安全和存储产品线上的不足,而这正是企业网业务的重要分支,赛门铁克则希望借助华为渠道扩大中国市场的销售。
收购华赛某种程度上是给市场信心,“如果华赛被他人买走了,会给市场混乱信息。”但收购还有另一层意思,即华赛旗下许多业务和华为自己的企业业务都存有竞争,收购华赛对理顺华为的销售渠道也颇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