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
1928年4月20日前后,朱德和毛泽东在酃县见面;24日左右,两支部队在砻市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引起了国民党阵营的极大恐慌。蒋介石急忙命令驻扎在永新县城的敌二十七师,分别从七溪岭和拿山、五斗江方向两路迂回,合围井冈山。 朱德接到情报后,火速赶到茅坪,与毛泽东交换意见,确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歼敌一路,吃掉从五斗江方向来的敌八十一团。毛泽东提出,为了迷惑敌人,最好来个声东击西,佯攻遂川,吸引援敌,...
阅读全文
1947年新春来临了,但华东战场还是一片肃杀景象。在我军取得宿北、鲁南战役胜利后,蒋介石判断华东我军在苏北鲁南连续作战伤亡重大,已不堪再战,同时,也急欲制造军事上的新胜利和战局上的优势,以便在即将召开的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斯科会议上向他们讨价还价,故在1月底又立即集中23个整编师53个旅共31万余人,分南北两路向鲁南解放区进犯,企图迫我在临沂地区决战,消灭我军主力。在南线,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
阅读全文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常对大家说:现在蒋介石是一口大缸,而我们是缸里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总有一天要把这口大缸击碎,但现在只宜择大缸的最薄弱处击打它,等一直打得它千疮百孔,才能最后一举击碎它。 1927年10月间,宁汉战争爆发,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一团,暂时放松了对井冈山周围各县的守备。毛泽东看准机会,准备趁机打开根据地的活动范围。11月中旬,他命令部队攻下茶陵。但一个多月后,湖南军阀向南京方面妥协,腾出手...
阅读全文
《孙子兵法》讲:"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意为,欲调动敌人,须以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使敌随我之调遣;投其所好以诱之,敌便会来取,所以可先用小利诱调敌军,而后我以重兵设伏将其歼灭。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针对国民党欲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急切心理,发动了平汉战役。毛泽东在平汉战役中就巧妙地使用了此计。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提...
阅读全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之前,毛泽东力排一些人不顾主客观条件,坚持在中心城市首先暴动的意见。他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这不是龙王与龙王比宝,而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因此,他确定起义首先从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而且保存有革命武装的安源、修水、铜鼓等地开始,待举事成功后,再分别进击醴陵、株洲、平江、浏阳,最后一举攻克长...
阅读全文
集政治家与战略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在其军事生涯中,始终注意精心安排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使战争更好地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服务,从而也使他跳出了一般兵家只顾打仗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兵方法。在用兵问题上,毛泽东充分展现他的政治技巧。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同国民党内顽固派的斗争中,这个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受到中国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已经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因...
阅读全文
毛泽东年轻时便具有冒险精神和谋略才能,这是他日后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当然,毛泽东不是天生的军事家,他在这方面显露的独特才能,一在于他的钻研,一在于敢于实践。毛泽东早年就有当兵革命的夙愿,因交通缘故,未能如愿。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10月22日,湖南宣告独立和光复。但年轻的毛泽东认为,清王朝还没被彻底推翻,埋葬它需要集更多的力量。于是在10月底,他怀着为推翻清朝统治不惜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