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战有原则 求理利节

2008-12-02 08:23 伟人 ⁄ 共 28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集政治家与战略家于一身的毛泽东在其军事生涯中,始终注意精心安排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使战争更好地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服务,从而也使他跳出了一般兵家只顾打仗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兵方法。在用兵问题上,毛泽东充分展现他的政治技巧。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党同国民党内顽固派的斗争中,这个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受到中国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已经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因而敌人开始用破坏统一战线,加紧敌后"扫荡",加紧经济侵略等方法来继续执行他们灭亡中国的政策。与此同时,国民党内的一些顽固派趁正面军事压力减轻之机,悍然向坚持敌后抗战的我抗日军民和党组织挑衅,试图借机消灭共产党组织和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对顽固派实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毛泽东具体阐述了对顽固派进行斗争的原则:一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斗争的防御性。二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决不可进行无计划无准备无把握的斗争。应懂得利用顽固派的矛盾,择其最反动者首先打击之。这是斗争的局部性。三是休战原则。在一个时期内把顽固派的进攻打退之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这一斗争告一段落,双方实行休战。这时,我们应该主动地同顽固派讲团结,在双方同意之下,和他们订立和平协定,决不可无止境地每日每时斗下去,决不可被胜利冲昏自己的头脑。这是每一斗争的暂时性。在他们举行新的进攻之时,我们才又用新的斗争对待之。这三个原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有理、有利、有节"。

从1939年开始,新四军部队不断挺进到苏北抗日,当时国民党在此虽驻有十几万大军,但为远避日军,退缩至高宝湖以东。1940年冬后,国民党在日军诱降的新政策下,对抗战愈益消极,而沉湎于在全国制造反共逆流。在苏北,国民党顽固派与日伪军暗中勾结,借助日伪的力量向新四军进攻,造成日、伪、顽三面夹击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新四军挺进纵队转移至邗江以北敌顽空隙之地郭村,但国民党"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的李明扬、李长江却声称郭村是他们的辖区,除非新四军三天内退出,否则要向我收复失地。我军对此进行仔细分析后认为,二李在国民党内属杂牌部队,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素有积怨,有被我争取的可能。为此,尽管他们现在态度蛮横,仍不应放弃争取他们共同抗日的努力。这样,新四军对他们的行径没作激烈的反应,而是呼吁二李不要做反共的急先锋,不做叛国反人民的勾当,并派员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的电报,前往泰州与二李谈判。但二李自恃兵多,扣留了我军的谈判代表,并速派军队分十路向新四军进驻的郭村发动进攻。战斗结果,郭村未下,二李反被新四军歼灭3个团,另有1个团并1个营在前线起义,余部被新四军一路追歼至泰州城下。眼看泰州城即将不保,新四军却突然停止了对泰州城的进攻,令二李大为不解。原来,这是陈毅根据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为继续争取二李,才下了停止攻城的命令。

时泰州城混敌不堪,惊慌失措的二李无所适从。正在这时,一阵电话铃声把二李从迷惑中惊醒,更使他们不解的是,话筒里传来了陈毅的声音。他告诉他们新四军此行只是借道郭村,过后即还,希望与二李协力抗战,并告之我军团结抗敌、互相互让的初衷,表示我军将放回包括他们心腹干将在内的700余名俘虏,并归还郭村战斗中被缴获的枪支。不久,他又派全权代表到泰州,向李长江宣传抗日的部队搞摩擦是不利于抗战而只有利于敌寇,希望今后重修和好,共同抗日。这使二李十分尴尬和感动,他们派李长江的秘书长护送新四军的谈判代表回来,并持李明扬的亲笔信前来赔礼道歉,答应借路让新四军东进,保证新四军今后如遇韩德勤部攻击时保持中立。

郭村战斗结束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奉中央指示移至江北,并将江北部队整编成三个纵队,成立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为打开苏北抗战局面,指挥部经充分研究,确定了联李、击敌、反韩的策略和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的方针,随即又决定主动将吴家桥、郭村一带狭小地区让与二李,以争取和巩固其中立立场,部队向东部韩顽势力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黄桥进军,开辟泰兴、靖江、南通、如皋地区,据此向东向北发展。7月下旬,新四军采取远途奔袭,分割围歼的战术,先后占领了黄桥、蒋垛、古溪、加力等地,又复向南打击敌伪军队,攻克靖江东北的孤山、西来镇等地,并两次打退了敌人的"扫荡"。在此基础上,部队广泛展开群众工作,协同地方党组织,先后建立了泰兴、靖江、如皋等5个县的政权。

但韩德勤仍一意孤行,继续挟其优势兵力向黄桥进犯。其右路税警总团的陈泰运与韩德勤也素有纠葛,我军便把不久前在北新街俘获的人枪如数交还给陈,使陈在以后保持了中立。与此同时,我以全力在7月28日解决了驻黄桥的顽固派何克谦的保安四旅。9月初,韩又派其主力一一七师、保安一旅等部,协同税警总团由海安、曲塘等地出发,分三路向黄桥进攻。敌军这次进攻又以被我歼灭两个团而告终。不久,韩德勤又命保安九旅张少华部向新四军进攻,他们在新四军驻地北面筑起碉堡,层层设防,隔断黄桥交通,禁止粮食、食盐等物品运入,企图困死新四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攻占保安九旅的驻地姜堰,歼灭张少华两个团。这样,新四军进一步团结了苏北二李,争取陈泰运中立,给顽敌何克谦、张少华以沉重打击。

在这期间,陈毅又十数次函电韩德勤,要求德勤请愿,但韩蛮横地认为,新四军如有合作诚意,应首先退出姜堰,这显然是韩德勤蛊惑人心、转移视线,为向新四军发动新一轮进攻制造借口,各方韩德勤的这一新阴谋,陈毅立即复电同意撤军,并欢迎李明扬、陈泰运部进驻姜堰,条件仅仅是马上召集各方人士商讨抗日大计。但对于我军这一举动,韩德勤意愚蠢地以为新四军在他的施压下示弱了,更加紧南犯的准备。针对韩德勤此举,陈毅义正辞严地指出:如省韩必欲置我党我军于死地,只有出于自卫一途,即是说我军退到黄桥,决不再退。但韩德勤对此并不领会,命八十九军、独立六旅为中央纵队,从海安出动,经营溪、古溪,分三路进攻黄桥以东和以北地区;命令10个保安旅为左翼纵队,进攻黄桥以东地区;命令二李部队和税警总团为右翼纵队,进攻黄桥以西地区,共动员兵力达10万余人。新四军根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决定坚决予以反击。我部采取诱顽深入、断其后路、各个歼灭的方针,先于9月6日和13日,在营溪和曲塘战斗中,全歼国民党反共军3个团,继之在10月4日到6日,在黄桥全歼韩军主力11000余人,韩德勤只率残部千余人向兴化方向狼狈逃窜。各保安旅、团及泰兴出动的敌人闻讯也仓皇撤退。我军乘胜追击,席卷海安、东台,10日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以北的白驹镇会师。

黄桥大战,压下了顽固派反共的嚣张气焰,奠定了苏北日后的抗战局面。这场战斗对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以及配合全国克服投降危机、争取时局好转,产生了重大影响。(谢伟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