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敌进我进 翻边战术

2008-12-27 08:54 伟人 ⁄ 共 260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抗日战争进行到1941年底后,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频繁地进行"扫荡",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妄图封锁、割裂、蚕食抗日根据地,进而消灭抗日武装。根据地军民广泛采用"敌进我进"的战术,与敌人展开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

敌人在多次"扫荡"中,不断翻新花样,一会"捕捉奇袭"、"反转电击";一会又"铁壁合围"、"纵横扫荡"、"辗转抉剔",但无论敌人怎样翻弄花样,都掩盖不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当时刘伯承说的"腹地兵多、边地兵少和敌占区空虚"。如能抓住敌这一弱点,将我军一部分兵力结合游击集团坚持腹地斗争,而主力从敌人的合击空隙跳出包围圈外,奇袭敌占区要点,破坏敌人的交通,截断敌人的补给线,以与腹地游击战相配合;当敌被迫回撤时,则同时在敌占区给敌以回击,在敌补给线给敌以侧击,在腹地给敌以追击,诸方协同一致,则可以达到打击、消灭敌人的目的。为此,毛泽东指出: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在敌处战略进攻我处战略防御、敌处外线我处内线、敌处优势我处劣势、敌处主动地位我处被动地位的战略态势下,我军必须"坚决地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和发动敌后的游击战争,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要地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以最后战胜敌人。晋察冀边区的反"扫荡"斗争即是遵循这一思想进行的。

日寇从1940年始就在晋察冀边区建造割裂根据地的封锁沟,到1941年形势愈益严重。敌以堡垒推进为核心的"蚕食"活动,给根据地带来了极大的危胁,以致全区除北岳腹地外,其余部分都受到了日军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进行反"扫荡"、反"封锁"、反"蚕食"斗争已不能摆脱被动的地位和从根本上摆脱面临的困境。于是在1942年9月,聂荣臻在平山县寨北村主持召开了晋察冀党政军干部会议,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以此作为当时展开全面对敌斗争的方针。

"到敌后之敌后去"是指我们本来就处在敌后的情况下,到边区根据地周围敌人统治下的地区去活动。针对敌人的兵力配备上"前紧后松、前强后弱"的弱点,地方部队和主力部队都深入到敌后之敌后去开展游击战争,在那里组织起大量的游击队,进行较大规模的游击战,把敌人压回到据点去。同时在那里建立一些小块的游击根据地,以阻止敌人继续进行成片的占领。对已被分割的区域,特别是封锁沟外的地区,努力争取成为游击根据地。这样,我们就能将敌后活动同正面斗争相配合,平地斗争与山地斗争相配合,地方军与主力军配合,在敌后通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打破敌人向我根据地"蚕食推进"的被动局面。

据此,我晋察冀北岳区主力部队1/3到1/2的兵力化成几十支武装工作队,执行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任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封锁沟"、"封锁墙",至1942年9月中下旬,杀出了根据地,到达敌后。他们既是战斗队,又是向群众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敌后革命政权、革命组织的工作队和宣传队。他们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散发各类宣传品、对敌碉堡喊话、召开伪军或伪军家属座谈会,向伪军宣传抗战的形势和前途,晓以民族大义,使他们走上正义之路。与此同时,武工队还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捕捉、惩罚汉奸,摧毁敌伪政权,通过广泛而又艰苦的发动工作,在各地组织起多种形式的人民抗日武装,在敌人后方重新燃烧起抗日的烽火。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进一步孤立和瓦解了日伪军,从而使冈村宁次在华北推行的所谓"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严重受挫。

我军还进一步增派小股部队深入敌后,到平汉路、正太路沿线和雁北等敌人兵力空虚的据点,配合武装袭击,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和政治攻势,把这些地区的敌伪秩序打乱。三分区骑兵团侦察连奇袭了平汉路五京车站,烧毁敌人棉花10多万公斤。军区教导团一支小分队袭入唐县城关,把警察所、维持会等伪组织全部捣毁。其他小分队分别袭击望都城关、正定城关、正定车站等敌伪据点,迫使敌人从第一线抽调回更多的兵力来加强后方的防备。12月初,在敌后活动的武装工作队又发动对平汉路西几乎所有敌占县城和较大据点的袭击,对所到之处,都开展了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我军的宣传品甚至进入了戒备森严的保定城,使惊恐万分的日军在保定戒严三天。我军还俘获了近6000名伪军和伪组织成员,使日伪统治在许多地方陷于瘫痪。从此以后,敌军困守据点,一般不敢轻易外出,连已经告示的所谓"庆祝太平洋战争一周年"的活动在大部分城镇也被迫取消。

1943年初,日寇的"蚕食"政策被迫由"逐步蚕食"改为所谓"跃进蚕食",即拼凑一二千人,突然分进合击根据地守备比较薄弱的地区,得手后,立即筑堡固守,达到"蚕食"边区的目的。针对新的敌情,我军就趁敌兵力不足,经常在敌立足未稳时就给予打击。在人民群众的广泛配合下,经过不到半年的斗争,日军的"跃进蚕食"计划也宣告破产了。

由于实行"敌进我进"的战术,这期间,我军民在北岳区共收复和开辟了1600个村庄和小块的游击根据地或隐蔽根据地,扭转了从1941年开始的被动局面。

在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坚持平原战争,利用平原上的青纱帐作天然屏障,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作依托,进行开辟和恢复根据地的工作。冀中部队在平原上作战400多次,毙伤日军1900多名,伪军2000多名,恢复整顿了各极组织。这以后,根据地的小股部队和干部已能在冀中区4/5的区域里活动,各项工作也渗透到了敌占城镇和伪军、伪组织内部。

在冀东区,我军民在1941年敌人夏季"扫荡"时,一开始被迫向长城一线山区转移,接到军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的指示后,冀东部队一面继续向东北部方向发展,一面组织多支小部队,采取各种方式重返冀东腹地--丰润、遵化、迁安、滦县等地,开展反"清剿"、反"集家并村"的斗争和开辟新区、恢复基本区等一系列斗争。以后,这些地区发展成为冀热辽根据地。

这种"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当时被大家俗称为"翻边战术",即敌打这边来,我到敌那边去。在实践中,它日益包容了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大胆地挺进到敌人后方,开辟战场;二是大踏步地由内经转入外线,机动歼敌。它既包括为创立根据地和转入反攻而向敌人深远后方挺进的战略上的"敌进我进",又包括为粉碎敌人进攻而在战线附近以一部或主力转入外线到敌人侧背作战的战役战术的"敌进我进"。它丰富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内容,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侵华日军,为配合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内的战略反攻作出了重要贡献。(谢伟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