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名人·名传 > 正文

历史名人:张居正VS曾国藩

2012-12-09 07:00 名人·名传 ⁄ 共 1659字 ⁄ 字号 评论 11 条

    最近看《万历首辅张居正》,脑子里老徘徊着曾国藩的名字,总觉得二人有太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个奇怪的想法:如果两人互调时代,谁会强上那么一点点呢?

个人生平

张居正:汉族,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官至吏部尚书、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

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清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炉火纯青的厚黑学

少年得志

张居正: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中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42岁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21岁考取秀才,28中进士。之后留京师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历史背景

张居正:明朝历经近200年发展,到嘉靖、隆庆时的衰落,至万历登基初,这时的明王朝,内则土地兼并,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吏治不清;外则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尤其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曾国藩:清朝经过“康雍乾盛世”到嘉庆、道光是更是迅速衰败,此后咸丰、慈禧时,民变四起,太平天国动乱大清半壁江山,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江山社稷有累卵之危。

个人作为

张居正

政治上,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中心是解决官僚争权夺势、玩忽职守的腐败之风。 》》》官场潜规则·淘汰清官之一 —-身怀利器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辽东(今辽宁辽阳),又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上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使边疆在政治经济上保持稳定、正常。封北方蒙古首领俺答为顺义王,俺答长久没有来犯边关。

经济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清查土地,使朝廷的赋税大大增加。2,改革赋税,实行“一条鞭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自正(正德)嘉(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曾国藩

主要成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其本人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 其思想学术造诣不凡,一生著述颇多,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职场金典第9条:不离不弃 曾国藩的维系之道

总结

张居正:其变革维护了大明王朝的统治,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家。但在1582年(万历十年)他病逝以后,新法全部被推翻,自己也身败名裂,神宗给张居正加上了诬蔑亲藩,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等罪,下诏抄了张居正家,并把其子弟全发配到“烟瘴地面, 在朝野一片诋毁声中,只有学者李贽替张居正说了公道话,称颂张居正是“宰相文杰”。到了熹宗在朝时,才恢复了张居正过去的官职,并安葬祭祀,1630年(崇祯三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人上诉为张居正鸣冤,崇祯恢复了二个荫职及诰命,并恢复了张居正之子张敬修的官职。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现在有个问题,同是中兴名臣,同是才干非凡。曾以军事起家,张以改革著称,当然这也与当时二人所处时代背景不同有关。如果2人角色互换,曾能否搞好张得改革,张能否摆平太平天国?

目前有 11 条留言    访客:1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1.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13 上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张居正是一个改革家,而且成功了,这个其实不简单,是个有魄力的人,把一个几乎要完蛋的国家重新带上正轨,没点能力哪行,是个人才,而且能算得上是个老道的政治家。蛮会用人的,不拘一格,是个优秀的宰相人选。

  2.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15 上午  @回复  Δ2楼 回复

    张居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古代十大名相之一,对明王朝改革影响深远。
    曾国藩最高是治理总督吧,个人认为其地位要低于其学生李鸿章。

  3.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16 上午  @回复  Δ3楼 回复

    张居正 与王安石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则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王安石变法之时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以失败而告终。后世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也褒贬不一,可作为王氏变法不如人意的佐证。

  4.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17 上午  @回复  Δ4楼 回复

    与王安石变法不同,张居正任相之时改革却得以全面推行。虽然张居正身亡之后,其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被明神宗废而不用,他本人也遭诬劾而被削官夺爵;但到万历末年,人们认识到改革的益处。因此,他的文集问世后,为其作序跋的文人、士大夫无不对其改革称许有加,认为在他执政的“十余年间,海宇清晏,蛮夷宾服”,并把他誉为“救时宰相”。天启朝,廷臣开始为居正鸣冤。于是熹宗下诏“复(居正)故官,予葬祭”;到崇祯朝,居正父子官复原职,尚书李日宣等更称:“故辅居正……肩劳任怨,举废饬驰,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义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可见张居正以他的改革精神赢得后世对他的追思与怀念。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所没有的。

  5.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19 上午  @回复  Δ5楼 回复

    明朝名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张居正5岁入学,七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 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 编修,43岁进入内阁,当了大学士,48岁当了宰相。那时,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阶级矛 盾尖锐,危机严重。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一方面,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 ,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20 上午  @回复  ∇地下1层 回复

       (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 如天下钱谷在户部原分属13个司掌管,他把它作了必要的归并,实行了统收统支;对不尽 职或只拿钱又无事可干的官吏,尽行淘汰。据说,仅万历九年,即裁中央冗官419人;地 方冗官902人。在精简机 构时,还进一步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权限职责,严格官吏考核制度,加强了人事管理。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朝廷支出,又鞭策着官吏们更好地工作,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因此,在他执政期间,凡是违法犯纪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地方 豪强,一概绳之以法。徐阶曾任过首辅,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 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 行破坏时,他也决不宽恕。黔国公沐朝弼累次犯法,因是功臣世家,别人感到难办,但他 仍然将沐朝弼逮捕治罪。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肃吏治,一面带头不搞行贿受礼。比如被他 推荐用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来被封为宁远伯。李为了报答他的推荐之恩,曾派人给他送 去钱财。他严肃地对来 人说:“而主以百战得功勋,我受其金,是得罪高皇帝也。”坚决不受。因此,他主持颁 布的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他对神宗说:“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带征税粮也。夫百 姓财力有限,一岁之入,仅足供一岁,不幸岁歉,目前尚不能办,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 逋乎?有司避责,往往将今年所征,抵完旧逋,即今岁所欠,又为将来带征矣。”要求神 宗责令户部“核万历七 年以前积负,悉行蠲免”。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免去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积欠国家的 钱粮田赋。

        (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 他曾引用李成梁镇辽东,戚继光镇蓟门,使得“荒外詟服,边境坐拓。”他又用潘季驯黄 河,使得“堤工早完、转漕无患”。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 ,“一时政绩炳然”。 正当张居大力整顿吏治,实行政治革新的时候,御史刘台在神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专 擅威福、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张居正知道了,对神宗说;“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 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则无以逃专擅之讥。”对 那些攻击他的人以迎头痛击。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 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 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 持下, 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20 上午  @回复  ∇地下1层 回复

       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过去因攻击他而受到处分的人,一个个官复原职。中官张诚在神 宗面前说他与冯保“交结恣横”。并说他家“宝藏逾天府”。御史羊可立指责他构陷辽王 。辽妃又上书为辽王辩冤,并说辽府金宝以万计,全部入居正家。神宗被这些谗言迷惑了 ,遂公布他的罪状,下 令削去了他的官秩,剥夺了他的谥号,查抄了他的家产,几乎劈棺戮尸,他的长子张敬修 被捕人狱,其他亲属都被送到“烟瘴地面充军”。 抄家的结果,才知他的家产不及严嵩的二十分之一。到1621年熹宗朱由校即位,恢复 了张居正的官秩,重新予以葬祭。直到崇祯三年(1630年)礼部侍郎罗喻义等为他鸣冤,他 的冤案才逐步得到了纠正。他的子孙也官复原职。 张居正不仅热心于革新政治,还留下了一些内容丰富的政治论文和感情真挚的诗篇。 有《张文忠公全集》传世。

    •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20 上午  @回复  ∇地下1层 回复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步入仕途 锐意改革 整饬边防 改善蒙汉 创行考成 加强内阁

        整顿吏治 伸张法纪 清丈田亩 一条鞭法 劳瘁国事 人亡政息

  6.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21 上午  @回复  Δ6楼 回复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曾两次上疏,为清廷出“教诲、甄别、保举、超擢”之策,为朝延赏识。道光三十年,署工部左侍郎。咸丰元年(19851),署刑部右侍郎,咸丰二年,署史部左侍郎。是年四月,出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忽报母丧,告假回家守孝。

      其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军湖南,围长沙,克武昌,轻取沿江州县,江南大震,咸丰二年十二月,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曾以罗泽南的乡勇为基础,“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创办以“忠义之气为主”的湘勇,将办团与办练分开,着重练勇,网罗罗泽南、彭玉麟等一批程朱理学信徒,以及同乡、同学、亲友为骨干将领, 知识分子为营官,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组成一支地主阶级武装。利用封建宗法关系作为维系湘勇的链条,士兵由营官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人营官一人,整个湘勇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严格的封建隶属关系,较绿营兵战斗力强。他驻衡州,造战船,劝捐助饷,大事训练。

      咸丰四年(1854),湘勇练成水陆两军17000多人,成为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

    • 爱求索 2012年12月09日 10:21 上午  @回复  ∇地下1层 回复

      曾国藩治学严谨,崇尚儒学,其学术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体,把中国封建文化归纳为“义理、词章、经济、考据”四门学问,有独特见解,对当时和以后均有一定影响。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反映了曾“修身、齐家”的封建道学思想。所为古文,卓然成家。文秉桐城派之衣钵,为一时所宗。其家书、日记,人颇称道。其著述多收入《曾文正公全集》,计128卷;今辑有《曾国藩全集》。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历史名人:王安石VS张居正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