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何宝宏漫谈互联网:颠覆性技术

2014-08-23 13:40 科技·视野 ⁄ 共 365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大多数新技术是持续性创新,同时也有一小部分是颠覆性创新。颠覆性技术在发展之初往往“不入流”,只能被边缘客户采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终将演变成为主导市场发展的破坏性技术。纵观ICT技术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技术,给传统电信网和电视业带来了冲击与颠覆。今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兴起,新一轮的颠覆又正在展开……

    创新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颠覆性的。大多数新技术是持续性创新,以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为目标,面向的是主流客户市场。这种提高成熟产品性能的技术,即使是指数级的进步,也不具备破坏性,只会进一步强化领先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

    还有少量新技术,至少在短期内很可能会导致产品某方面性能的下降,虽不为主流客户看重,但却具有一些边缘客户(通常是新市场)所看重的关键特性。假以时日,随着性能的不断提升,这些技术有可能颠覆原来的主流技术,上位为市场主体,同时等待着被下一波新技术拍死在沙滩上。

    颠覆性技术具有与持续性技术完全不同的一些价值主张。第一,产品功能更简单,体积更小,利润也更低,价格更便宜,用户更容易使用。第二,通常在新兴市场或不太重要的客户那里,首先做商业化运作。第三,行业大客户一般并不需要这些特点,而且新产品的性能往往较差,在开始阶段也确实无法满足主流客户的需求。第四,可能采用新的业务模式或市场策略(比如免费)。

    这就是号称“创新者之父”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其名著《创新者的窘境》中所总结的颠覆性技术的一些发展规律。作者分析了硬盘、汽车、挖掘机和钢铁等多个行业的案例,发现那些暂时遭到主流客户拒绝的突破性技术,经常会被边缘性客户首先采纳,并且逐渐演变成主导市场的破坏性技术。那些市场领先企业,反而会因为善于倾听客户需求和内部管理规范,在颠覆性技术面前创新能力下降,无法开拓破坏性技术的市场。

    20年来,互联网技术相对于电信网和电视业等,也是一种颠覆,是验证了克里斯坦森观点的又一经典。通信业的数据通信就是计算机业的网络,但因为利益不同,出身不同,因此叫法不同,主义和路线不同,现在终于以三网融合的名义殊途同归了。

    20年前,电信市场的领导企业面向主流客户(电信巨头的话音通信),致力于网络性能更高的ATM等数据通信技术,开发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多的功能),以实现更高售价和更大利润率。

    而TCP/IP和以太网等网络技术,具有价格低廉、使用便利、特别适合计算机联网的特点等,从当时边缘的计算机通信市场起步,最终发展到了整个通信市场。当时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根本无法和“电信级”的ATM等产品相比,那时尽力而为(Best effort)的口号看似积极向上,其实就是质量“无法保证”的代名词。

    贵族气十足的ATM败给了丝的IP和以太网。IP和以太网技术上位为主流通信技术后,业内又开始致力于把IP技术电信化,把以太网技术电信化,做智能管道,开始了新一轮的网络性能提高竞争,等待新一轮颠覆性技术的出现。

    业内曾经以为这一轮的颠覆性技术会是IPv6,但实践证明它只是下一个版本而不是下一代的IP技术,具有革命的风险却无革命的回报,守成尚可但难堪革命重任。于是在2005年前后又出现了“未来互联网”的说辞,企图颠覆现有互联网的架构,其成果之一就是现在大热的SDN。SDN的思想很接地气,但与未来互联网远大的革命理想还不在一个层级上。

    10多年来,电信市场的领导企业也致力于业务能力更强的WAP、NGN/IMS和IPTV等,其核心思想是基于IP技术,构建基于网络的“围墙花园”,用电信的理念去改造互联网,通过可管可控实现高品质服务是其核心目标。以话音为核心设计的业务体系,根本无法适应以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世界。电信业这种企图采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体系对互联网的改造,还是失败了。

    无论是ATM、NGN还是IPTV(但愿不包括未来的5G技术),都致力于所谓的电信级,过度满足了主流客户(电信运营商话音通信)的需求,忽略了新客户(如计算机通信、互联网企业)的关键新需求,导致了今日之败。所谓高品质的“电信级”的说法,没有权威出处,没有国际标准,更像是有些人把市场炒作当了真,自入樊笼而叫好不叫座。

    克里斯坦森在新版书中预言,在不远的将来,相对于个人电脑硬件和软件供应商,“互联网工具”可能也会成为一种破坏性技术。硅谷“创业之父”保罗·格雷厄姆在《黑客与画家》中,以其1995年创业研发的Viaweb(后被Yahoo在1998年以4900万美元收购)为例,详细说了“互联网软件”相对于桌面软件的优势,以及对微软等软件公司的颠覆性。现在很清楚了,这个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软件,就是云计算。

    昔日IT产品的引领者,IBM、HP、Oracle、Intel等,他们的技术满足的是金融和电信等主流IT市场的需求,质优价高,利润丰厚。满足这些主流客户的需求,开发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以实现更高的售价和更大的利润率是他们最关心的。

    但这也让IT技术的进步超越了市场的需求,让IT巨头们过度满足了客户的需求,或者已经超出了客户最终愿意支付的价格。或许,金融和电信客户早已知道了其IT需求被过度满足的事实,只是无力或不想去改变现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企业对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等的采购需求激增。但他们对IT产品的成本更敏感,即使性能下降都在所不惜。同时,这些互联网巨头对IT巨头的“过度满足”门儿清,也具有改变现状的技术实力。于是,云计算的颠覆性从对价格敏感的、边缘性的互联网企业开始了。

    过度满足经常是以冗余方式实现,以可靠性为理由。庞大需求加上技术实力,互联网巨头按自己的需求设计,去掉硬件冗余,去掉数据中心冗余,发明新的数据管理技术。即使硬件和数据中心的可靠性下降些,即使是单机性能和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更低些,即使是所管理数据的一致性下降些,也完全可以接受。供货商通常威胁的低价会导致可靠性和扩展性降低的说辞,客户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新软件和算法来弥补。硬件定义可靠性的时代即将结束,现在是软件定义可靠性的时候了。

    “去电信化”就是去冗余,IT行业的冗余比肩电信业。云计算的颠覆性创新从互联网企业开始了,蔓延了,无法阻止了。于是乎,IBM、HP、Intel、微软等传统巨头的昔日辉煌不再,亚马逊、Google、Facebook、Rackspace、Salesforce等成为明星企业。

    云计算正在让服务器整机厂家走下神坛,同时成就了部件类和代工类企业。以云计算为契机,原本只代工的服务器OEM厂商近年来加速转型,努力摆脱了作为中间人的尴尬角色。服务器市场本来已被认为是IT的传统领域,现在被云计算打破了,要被定制化的“白牌”服务器颠覆了,要“脱媒”了。

    一边是传统服务器巨头的快速下滑和重组,一边是中小服务器厂家的兴起。一边是品牌服务器的没落,一边是定制服务器的快速发展。一边是UNIX架构服务器的没落,一边是X86架构服务器的崛起,ARM微服务器的热闹。

    另一个正在被云计算颠覆的是数据中心市场。云计算强调弹性和服务,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也开始快速向大容量、高密度、产品化、模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首先是建设和交付方式正在从工程转向产品形态,模块化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和微模块数据中心开始兴起。二是更加强调运维而不仅是建设,服务至上。三是为了节能等,布局开始向能源密集、气候适宜的地方迁移。四是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弹性等更加强调软件而不是硬件定义。五是开放数据中心技术成为一种潮流。数据中心的云化,不仅体现在软件层面、体现在硬件层面,而是全部。

    正在被云计算颠覆的还有网络世界。如果说IP VPN是把虚拟化技术延伸到了网络边缘设备上,SDN是把虚拟化技术延伸到了所有网络设备上,那么云计算就是把虚拟化技术从网络延伸到了服务器和软件层面。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归根结底是软件定义服务!

    正在被云计算颠覆的还有数据管理市场。在一个分布式计算系统中,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在数据的一致性(C)、可用性(A)和分区容忍性(P)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三者只能选其二,即所谓的CAP理论。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为了保证一致性C与可用性A,而不得不牺牲分区可容忍性P。在大数据时代,NoSQL数据库设计通过牺牲数据一致性C和容错性P,来换取高可用性A。CAP理论依旧,只是边缘性用户(互联网企业)关心的性能优先级发生了变化,强一致性弱化了,高扩展性更重要了,于是数据管理市场的颠覆性技术就开始了。

    BTW, 弱弱地问一句,移动互联网是颠覆性的吗?或许对手机厂家是这样的,因为用户关注点从高分辨率等技术指标转向了美观等艺术性指标;对移动电信运营商也是这样的,管道的命运从固网延伸到了移动。但对PC互联网巨头呢,几年来是强化了还是削弱了PC互联网巨头的市场领先地位?

来源:新华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