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张维为:中国梦的三重情怀

2013-03-01 05:38 战略·谋略 ⁄ 共 269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五年前的一个场景至今令我难以忘却: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之后的5月19日下午2点28分,举国上下为地震罹难同胞默哀三分钟,但仪式结束后,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大批民众却迟迟不愿离去,他们挥舞着国旗,眼里含着泪花,不停地呼喊:“汶川,顶住,四川,挺住,中国,加油!”。我是从电视上看到这番场景的,深受震撼。这种场景不会出现在任何其他国家,它展现的可以说是某种特殊的中国情怀,确切地说,是中国人那种“家国情怀”、“大国情怀”和“天下情怀”。

中国人的民族复兴之梦,也寄托着这三种情怀:

首先是“家国情怀”。我们的语言联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中文中的“国家”由“国”和“家”两字组成,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与西方社会不同,在古代中国,我们的先民主要从事定居的农业生产,血缘纽带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西方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形态则形成了血缘关系相对淡薄,个人主义为主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以家庭为中心的文化又衍生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维和生活方式,包括“舍己为家”和“保家卫国”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的儒家信念: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价值观又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真可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正因如此,绝大多数中国人都非常关注国运的昌盛,都认为国家的安定富强与个人和家庭的安康幸福密不可分,这种感受也是中国人经历了无数的“国破家亡”悲剧后所形成的集体历史记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是一种“国梦”和“家梦”的结合。国家好,家才好,国家糟,家也糟,“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今天西方和中国都有一些人想把“爱国”这个词在中国污名化,我估计这种努力最终将是徒劳的,因为中国文化中的“家”与“国”的关系超越了西方文化语境和政治话语的诠释力,中国人“国”的背后是视“国”为“大家”的无数“小家”。中国人“国家”的观念与西方不同之处还在于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延绵了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一个数千年古老文明与现代国家形态几乎完全重合的“文明型国家”,这种“文明型国家”的内容之丰富和精彩,举世罕见。正因如此,中国“爱国”和“爱国主义”的内涵远远超越了西方狭隘民族主义的解读。中国梦无疑也是中国人的爱国梦。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个世界将随着中国梦的实现而迎来更多的公正、和平与正义。

二是“大国情怀”。中国是一个大国,美国也是一个大国,大国都有自己的大国情怀,但中国人的大国情怀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是“百国之和”的国家,曾领先世界上千年,后来内忧外患使中国跌入低谷,通过中国人民长达百年多的奋斗和牺牲,中国又快步赶了上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离我们这么近。新加坡资深政治家李光耀不久前说:中国渴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什么不呢?他们再次觉醒的使命感是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就是中国,而不是西方的一份子”。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崛起,实现民族复兴之梦,中国不会照搬西方模式,也不会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庸,中国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整个世界的未来,这也是中国人“大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这样一番体现了中国人“大国情怀”的话:

“你有那么多人,你有那么一块大地方,资源那么丰富,又听说搞了社会主义,据说是有优越性,结果你搞了五六十年还不能超过美国,你像个什么样子呢?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所以,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

可喜的是这种前景正朝着我们迅速地走来。估计十年之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届时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估计将是整个美国人口的两倍,这将决定性地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西方至今仍不愿意承认中国的政治制度,不愿意承认中国1949年革命的意义,不愿意承认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但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可能将不得不承认这一切,当然,即使他们不承认,我们也不在乎了。作为一个超大型的国家,中国的崛起必将影响整个世界未来格局的演变,这种影响也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三是“天下情怀”。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人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毛泽东主席说的如果不超越美国,“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也表现了中国人的这种“天下情怀”。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实现,中国人要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先人的许多理念和智慧,如“实事求是”,“民贵君轻”,“天下为公”,“厚德载物”,“知行合一”,“和而不同”等,都将随着中国梦的实现而走向世界,惠及天下。世界三大文明中,伊斯兰文明最崇尚公平、西方文明最崇尚自由、中华文明最崇尚包容,而中华文明最终有可能汲取和包容其它文明的长处,把自己提高到新的境界,同时也为化解世界文明间的冲突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梦的实现也意味着中国模式和中国话语在世界上的崛起,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社会模式和话语存在着太多的问题,需要中国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在政治领域内,我们“民心向背”和“选贤任能”的理念,我们把“选拔”和某种形式的“选举”结合起来的做法和创新,虽然还可以完善,但已经比西方那种仅仅依赖“选举”的所谓“大众民主”模式更有竞争力。在社会领域内,我们“社会与国家”良性互动模式将挑战西方“社会与国家”相互对抗的模式。在经济领域内,我们的“混合经济”模式将会进一步完善,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更好地结合起来,最终真正动摇“华盛顿共识”,并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家探索自己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

让我们还是回到汶川大地震后的那个夏天吧。随着一轴“中国画卷”的徐徐展开,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盛装开幕。中国奥运军团的傲人成绩,中国民众的爱国热诚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宽广胸怀,再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伟大的中国情怀与梦想。

中国人民有宏伟的抱负,我们崛起的路上还会遇到各种挑战,围堵,甚至危机,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定会更加开放,一定会更多、更广、更深地融入世界,同时也会更多地珍视自己的独一无二,更多地忠于自己的情怀和梦想,因为正是中国人的这些独特之处可以构成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最大贡献。

(本文发表为《社会观察》杂志2013年第3期)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