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李铁:我们离“智慧城市”到底还有多远

2015-11-19 15:11 科技·视野 ⁄ 共 243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过去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受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双重推动,房地产商要发展,导致房地产过热,出现严重的结构性过剩。这也让围绕房地产的整个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影响整个经济下滑,所以转型期的房地产发展对我们来讲更为重要。

前所未有的危机,还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有人说,房地产产能已经过剩,城镇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的城镇化发展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阶段。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一些中亚国家在最近三五十年也发展得很快,但日本、美国和欧洲似乎都正在面临一些瓶颈,原因就在于饱和性增长。城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农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基本上都已经非常完善,所以饱和性增长是这些国家面临的最大的发展问题。但中国经济不一样,目前为止,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中国城镇化率只有39%,还不到40%,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的阶段。

第二,人口也是一种优势。我国是在13.6亿人口的基础上进行城镇化,现在的城镇户籍人口相当于5个亿,相当于欧盟人口的总和,比美国人口还多大约2亿,未来按照每年1%的速度增长的话,每年还有1600万人进入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就是拉动内需,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人口进入城市肯定能带动消费,因为需要在城市租赁和购买住房,购买住房就要一并购买相应的家具电器,还得进行家庭装修,孩子还得上学,还要参与消费和社会保障,这些也会带来服务业的广大需求。

这么多的需求,而城市户籍人口只有不到5个亿,另外还有2.6亿的农村外来人口没有拿到城市户籍,不能和城里人享受同等的待遇。除此之外,还有8000万的人口在城市漂着,在北京大约有900万。如果能加以激活和引导,这方面的需求将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三大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以人为本

我们应该考虑以人为本的改革,把本应统计为城镇人口却并没有落户的农民工“市民化”。现在看到的城市一般都是只重地上、轻视地下,只重短期、轻视长远,只重表面、忽视内在,这种粗放性的发展模式必须调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样也必然会释放巨大的投资需求。要通过管理和治理创新,才能实现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之二:房地产

最近大家对房地产有点“谈虎色变”,确实,很多三四线城市包括部分二线城市,都出现了房地产过热。在中国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下,以房地产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消费、资源消费等,都因为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而出现了种种问题。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出现了问题,比如北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在这些城市,房价上涨还有空间,因为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全国其他城市。人们到这些地方去买房子不是仅仅为了定居,更重要的是相当于买了公共服务和优势资源,特别是北京,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的医疗资源。正是因为如此,房地产的结构性过剩在一些需求旺盛的城市还没有出现,大家不必过分悲观。

关键词之三:智慧城市

21世纪高科技和城镇化的结合,就是智慧城市。众所周知,中国的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是发展最快的了。6.49亿的网民,4.8亿的城镇网民,移动手机用户12.56亿,几乎接近实现了人口的全覆盖。这么多的网民,这么快的互联网发展速度,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三个阶段的影响。

第一,视觉性的发展阶段。最开始,无论是在哪一个城市,人们要抛弃原本老城核心区那种环境嘈杂、设施破旧的传统房屋结构,要寻找一种更宽敞开放的空间,都只能把目光投向新的社区,因为那里有大空间、大视觉的居住形态。

第二,功能性的发展阶段。人们慢慢发现,之前认为很好的那种居住形态并不方便,因为买点东西都要开很远的车,增加了很多寻求服务的时间,于是,综合体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在综合体社区内不仅仅有房子,还有各种一体化的消费和服务提供商,比如影院、饭店和各种大型超市、商场等。这样的发展势头也在全国各地普遍蔓延,因为大家都认识到,房地产不能仅仅满足看的需求,还要满足实用的需求。

第三,智慧化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低碳、绿色、清洁和能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智慧城市”概念的是互联网企业,而不是房地产商,因为大量互联网企业已经深入到城市的所有角落,深入到了家庭、社区和整个城市。

我们离“智慧城市”到底还有多远?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仍然是碎片化的。比如一个企业,即使把自己的数据以智能化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也不算完全实现了智慧城市化,因为还没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真正把互联网要素和智慧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必须有房地产商的加入。今年1月份日本召开现场会,一个只有2500人的小城市,通过智能方式把社区的所有智能系统和家庭结合在了一起。在那里,建筑材料是清洁、低碳的,所有的电视机、冰箱、电风扇等电器都是系统化管理,人一走灯就灭了,人还没回到家,空调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提前打开;这样的智慧家庭又和社区连接在了一起,社区有智能控制中心,根据用电情况自动调节,在用电高峰提供大量的用电支持,在用电低迷的时候,还有非常好的现代技术(大的蓄电池),根据节能状况对每个家庭进行奖励。像这样的智能化的社区,和以低碳为目标的智慧管理系统,我们就称之为智慧城市。

那么,中国会不会有这种现象,会不会出现这种模式呢?我相信会有的。日本的经验就是互联网、大型电器商和房地产商结合,以房地产商为龙头,带动所有的设计商和电器供应商等等形成智能和智慧核心,中国也肯定可以做到。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正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还在他们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

我们希望将来能在全国各地打造这种城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就是未来第三波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既解决了视觉需求,又解决了功能需求、方便大众,还能把互联网技术和社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期待我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作者: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来源:新华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