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行业分析:智慧城市受政企追捧

2016-06-12 10:45 科技·视野 ⁄ 共 299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加强对城市智慧化的建设,智慧城市从概念到落地,一直火热。尤其到了岁末寒冬,智慧城市圈地运动越发火热。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IBM提出,没有哪一个概念,如“智慧城市”这般,受到这么多企业热捧。智慧城市被一些企业和专家称为“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未来”。

近两年,这一概念已从企业热炒,到被各级政府看好。目前国家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智慧城市也被纳入了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规划和概念进入到落地阶段。

201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也是中国大数据应用元年。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资本“圈地”、传统企业转型,很是热闹。

智慧城市是否能成为城市发展的良方,智慧城市离我们还有多远?当下我们能看到的,是地方政府层出不穷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以及资本的热衷。

以最近半个月为例,BAT三大巨头掌舵人先后造访湖北,与湖北高层“亲密接触”,其中马化腾和马云来武汉的时间相隔不到3天,与地方政府谈合作的内容均涉及智慧城市等“互联网”项目。

巨头圈地智慧城市

进入2015年下半年,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圈地厮杀越发激烈。

除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解决的数据共享平台、云计算建设等基础议题外,各企业瞄准的发力点各有不同。

神州数码智慧城市研究院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传统IT服务商来说盈利模式就是做项目搞运维;而对于BAT来说,在占有巨大用户群体的优势下,做智慧城市就是提供最前端的服务,整合政府数据和业务流然后提供给用户,增加访问流量和粘性,盈利不体现在直接的项目收益里,或者说不需要做项目甚至不需要向政府收费,盈利更加隐性和长期;还有一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小企业更多依靠在专业领域里提供深度解决方案和专精应用来盈利。

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浪潮、华为、神州数码、延华智能等,这些企业的相关人士表示,2015年在朋友圈转发最多的就是“与某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也有不少做智能井盖、智能安防以及大数据创业公司,正在积极谋求与政府合作,希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一家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隐形冠军”的上市企业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目前的核心业务,是跟政府某个部门做数字化工作,基本支撑了企业50%以上的营收,目前他们正在拓展医疗和环保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合作打造智慧城市,最高调的莫过于阿里巴巴和腾讯。

手握微信和QQ两大社交利器,腾讯目前的智慧城市业务,更多聚焦在智慧城市整个体系的终端,也就是面向市民的智能应用上。如何整合当地政府与企业在市民生活移动服务上已有的资源和能力,将微信和手机QQ打造成为连接智慧城市服务与应用的入口,是腾讯在与许多地方政府的合作中都比较关注的问题。

与强调“连接”的腾讯不同,2014年以来,同样在各地疯狂圈地智慧城市的阿里,因为同时拥有涉及智慧城市终端与底层构架两大领域的优势产品,支付宝和阿里云,则在这场圈地运动中更多的表现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

截至今年11月,腾讯已经与国内北京、四川等28个省份展开合作。阿里方面曾表示,年底前拿下50个城市。

除了阿里与腾讯,其他布局智慧城市的企业也各有特色。比如最早在电子政务发力的华为,华为企业BG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在今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在电子政务的标准规范,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三大领域,华为主动承担推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华为参与网信办主导的《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担任标准工作组副组长一职,参加了其中15项标准中的7项标准的撰写。

更早押宝智慧城市的神州数码,则针对智慧城市有更加明确的分工。旗下的神州信息是主要从事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业务,神州数码控股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运营业务。目前神州数码至少已经在70多个城市,展开智慧城市相关项目实施。

政府热追智慧城市

如果说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由IBM提出后,企业方花较大精力为各地政府传播这一概念;那么当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和政府是“情投意合”。

2015是“互联网+”年,各企业在智慧城市上的跑马圈地,与各级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热情高涨”不无关系,互联网大佬成为各地政府坐上宾。

近年来国务院的许多文件中,智慧城市都有被专门提及,各地政府也不断在推行落实相关的政策和规划,一整套围绕智慧城市的政策和体系设计正在不断出炉。

在顶层设计方面,早在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就曾提出,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支持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今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关于智慧城市则进一步提出了,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联合试点,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

据媒体报道,时隔三十余年,即将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其中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否会成为讨论议题,被诸多业界人士寄予期待。

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博士在一次论坛上透露,目前多个部门提出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政出多门”,包括9个测绘局试点、15个工信部中欧合作试点、18个旅游局智慧旅游试点、20个科技部与国标委试点、26个交通部智慧交通试点、39个工信部和发展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80个发改委信息惠民试点、288个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目前,在各地政府中,重庆市已于今年9月印发《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方案(2015-2020年)》,天津、山东等省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即将正式推出。其他很多地级市甚至县一级政府也出台了方案。

智慧城市推进进度缓慢

尽管各地智慧城市建设都在摸石头过河,智慧城市建设标准或者说参考系暂未形成,各方对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的极高预期。有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智慧城市的IT投资将会突破2400亿元,拉动经济总产值超过1万亿,还有机构预测出4万亿甚至10万亿的市场估值。

然而,由于地方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政府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以及地方政府在项目建设上的资金的困难,在智慧城市实际落地过程中,推进力度一般。某互联网企业人士记者透露,目前与政府签订的一些合作项目,实际上都进度并不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所长陆峰,参与了《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意见》的方案设计。

他表示,目前国内各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也都出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看如何落地;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非简单的一纸文件,其中涉及一批大项目,涉及到政府的大笔投入,是必须要落地的。他建议政府应该根据城市特点,先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着手。

梳理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发现许多城市方案大同小异。在2010年纽约的一个城市论坛上,一位学者提到“对于设计者来说,单独处理每一个城市,是唯一适当的方法”。

一家大企业的研究员张丰(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所在的部门定位智慧城市方案服务商,前几年他参与了很多地方智慧城市试点方案的申报,方案实际内容各地差异不大,早期政府积极申报的原因,是以为智慧城市试点获批,会带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或资金;然而并没有。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