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国一句俗话“屋漏偏逢连天雨”来形容现在的欧盟实在是恰当不过了。主权债务危机、欧元保卫战、难民危机、恐怖袭击一波接一波,早已将欧盟搞得元气大伤,现在突然又冒出一个英国退欧公投。
英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十足的大咖,其影响力绝非一个小小的希腊所能比。所以退欧公投一出,顿时如同炸雷般横扫欧洲。
从历史上看,英国就有“身在欧洲心非欧洲”的传统,英国加入欧盟时就不积极,加入后也力保自己的独立性:没有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国家。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在欧洲演变成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地位也受到极大的撼动。此时的英国深感受拖累的风险大于其收益。而欧盟为了应对危机,加速了一体化的努力:试图建立统一的财政政策,甚至政治上也要进一步的一体化。这是一向强调自我独立性的英国所强烈反对的。再加上,东欧国家成为欧盟成员以来,大量的移民根据自由迁徙原则进入英国。虽然外来移民也颇有贡献,但在英国人看来,他们不仅抢了自己的工作,更有许多人因生活困难,还抢了已经日益紧缩的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出现了一股强烈的疑欧风潮,包括执政党保守党就有一半的议员支持退欧。保守党明日之星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跳出来公开呼吁退欧。
卡梅伦身为英国历史上最为年轻的首相之一,一方面敏锐地感知到经济危机下的新民意,另一方面也反对欧盟新的发展方向。于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卡梅伦果断出手了:他以本国民意为筹码,借欧盟极度困难之际,提出英国版的“改革方案”。卡梅伦高明之处在于,他非常明白此时多事之秋的欧盟根本无法承受英国退盟的冲击和代价,而只能选择妥协和让步。在达到目的之后,再回过头以公投对付退欧的民意和党内的造反者。可以说,时机拿捏的非常精准。如果危机之前或危机之初英国出手,只会踢到铁板。
事件的发展果然按着卡梅伦的剧本进行:欧盟不得不极大满足了英国的要求,特别是减少和终止了外来移民的福利补助。
赢了一局的卡梅伦现在又开始进行剧本的下半场,他要以一场胜利的公投彻底解决这一纷扰了英国多年的问题。
卡梅伦一方面明确公开自己支持留在欧盟的立场,另一方面“坦诚”地告诉百姓退欧的代价:英磅将大幅贬值;欧盟是英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占英国对外贸易的50%,一旦退出将丧失所有贸易优惠;美国和欧盟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将把英国排除在外,而美国已经宣布不会和英国再进行谈判;赞同留在欧盟的苏格兰将再度寻求独立并不会得到欧盟的反对;英国将丧失美国在欧盟代言人的身份,英美关系必然受到冲击。
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唯一独步世界的金融行业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今天的伦敦金融城,从事着74%的欧盟外汇业务,40%的全球欧元业务,84%的欧盟对冲基金业务和一半的存款保险。另外还有240多家全球金融巨头的总部设在伦敦,80%以上的金融巨头们支持留在欧盟。甚至已有金融机构声称如果英国退出,将把总部迁到巴黎。
把严重的后果如此“坦诚”地告诉选民,这在民主国家实在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他们往往为了选票只是一味讨好选民,哪敢真话真说?说经济困难,必须减少福利?必须大家一起节衣缩食?这可都是政治自杀。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莫不如此,就是被称浪费了二十多年的台湾,在刚刚结束的选举中,各方不还照样竞相慷慨许诺吗?卡梅伦如此不按“民主规则”出牌,足见其魄力和势在必得之心。
卡梅伦信心百倍还有一个原因,一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媒体此时一边倒的站在他这一边。这固然是西方媒体小骂大帮忙本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媒体都掌握在政府和资本手中,资本既然要留在欧盟,它控制的媒体自然不敢说不。如果说中国媒体姓党,西方的媒体则必须姓资,它们也同样有自己版本的“48字真言”。
如果问英国退欧公投闹的究竟是哪一出?答案很简单:国家利益以及卡梅伦的个人利益。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英国退欧公投将有惊无险落幕,但民意的流动性和情绪化也无法排除意外结果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西方主要国家极少举行公投的原因。美国联邦从未搞过公投,法国在戴高乐时期多次搞过公投,以戴高乐之威望,最后还是折戟沉沙于公投,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甚至一些小国想搞被认为直接民主的公投,却在周边大国强烈反对下而取消。比如2011年法国G20峰会前夕,希腊突然想就欧盟救助方案举行公投,结果在外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中美在台湾不能举行公投一事上有共识也是同样的逻辑。
英国真的退出欧盟,其代价前面已经讲了,那么对中国又是何种影响呢?
首先从英国一方讲,摆脱欧盟约束的英国可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可以自由地向中国出售武器。但不利之处则是英国丧失了在欧盟的影响力,英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大大降低。而且中国在英国有不少投资,这些投资是以整个欧盟为市场导向的。英国退欧,这些好处就都丧失了,中国的损失自然不菲。
其次从欧盟的角度讲,此时英国退欧,将极有可能引发欧盟解体的多米诺骨牌。毕竟,要求退欧的民意并不仅仅在英国迅速增长,欧盟其他国家也一样。只不过在其他国家退欧的力量还达不到迫使政府如同英国一样直接面对。假如英国退欧了,这股势力将不可遏制的增长,欧盟解体将不可避免。
欧盟解体或者一个被大幅削弱的欧盟并不符合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关系利益。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技术引进的来源地、重要的投资和吸引外资区域。欧盟解体对中国经济自然产生很大的冲击。从国际关系上,中国追求多极化的战略也受挫,中美竞争将少了一个第三方的缓冲和平衡作用。
第三则是从中国崛起的角度来看,欧盟的解体则是利好。今天的西方,唯一能够挑战中国的手段和本钱就是其残存的价值观优势。2015年,英国BBC在采访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先生时问了这样一个挑衅性的问题:“英企能否反过来在中国投资建设核电站?”刘大使潇洒、痛快甚至毫无客气地反问了三个问题:“你有资金吗?你有技术吗?你有专家吗?”这样的问题一直都是西方质疑发展中国家的专利,现在则是中国在教训西方国家,而且教训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生工业革命、曾建立日不落帝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大国的英国。这精彩的一幕,反映的就是当今国际经济现实,东西方力量对比。
所以假如欧盟解体,陷入一片混乱的西方就丧失了在价值观挑战中国的能力,也丧失了它在世界上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中国将一骑绝尘。
关于我们的进步和成就,一向内敛和自谦的中国人往往过于低估。在这里不妨听听当世最伟大的地缘政治家基辛格的评价:“回想起我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然后再看看今天,中国的巨变超越了人类极限,彰显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胜利”。
当然,欧盟的解体对中国的崛起也有负面作用。欧盟解体后,全球就少了一个遏制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力量,欧洲的伊斯兰化将大大加快。那时中国就将不得不直接面对极端伊斯兰势力的挑战。这种前景是远比不上西方继续与极端伊斯兰势力的对抗和相互消耗。
总而言之,精明的卡梅伦还是会赢得下半场的胜利,这出闹剧的始作俑者还是会笑到最后。欧盟解体之论只能是未雨绸缪。欧盟真正的挑战在于,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邦联可以长期存在:要么解体成为一个个的主权国家,要么统一成为一个国家。今天英国抓住历史机遇的果断出手究竟是欧盟之福还是之祸,那就只能由历史来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