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反腐并非反职工福利》,提出:“反腐的最终目的之一,其实就是为了增进公众福利。服务于基层职工、低收入者的各种正常福利,在反腐过程中不仅不应缩减,发放的范围和数额,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扩大。应警惕‘歪嘴和尚’运用太极推手卸力打力、以其人之道反施他人之身的‘太极手法’,进一步采取措施,纠偏稳正,确保反腐倡廉的大力实施和顺利进行。”
今年中秋节,许多基层公务员过得很清贫。从去年开始,基层公务员就没有任何福利了。相比同学历、同工作经历的同龄人,他们的基本工资本来就不高,过节的福利是一种额外补贴。现在砍掉福利,他们的节日过得冷冷清清。
所有的人,都过得这么冷清吗?显然不是,不过方法更隐蔽而已。
反腐反福利错了吗?是否应该恢复过节的福利呢?
拙作《闲聊公务员的待遇及其它》中曾经指出,中国公务员,名义上是平等的,实际上是分层的。分层的依据理论上是“德能勤绩廉”,实际上是“你懂的”。
对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多数人来说,从入门的那一天,就决定了他们终生是“小吏”。他们没有灰色收入,全靠工资糊口。在物价迅速上涨,工资几年不变的情况下,单位的各种隐性福利虽然不多,但也是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如果彻底砍掉这些福利,他们的生活将进一步捉襟见肘。
今年以来,公务员考试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就是最好的反映。
对少数另一部分人来说,从入门的那一天,就决定了他们是未来的领导者。工资也好,福利也好,都不足挂齿。
如果王思聪从政,他的起点将是别人的一生奋斗的终点。他也许根本不会看得起任何贿赂。但是,他肯定会推动对他老爸有利的政策。相比政策带来的巨大利益,行贿的金额何足挂齿?幸好,王公子对仕途不感兴趣。
为了保证社会的流动性,避免权力被垄断,有必要提供足够的收入,一是保证吸引最优秀的寒门子弟加入到公务员队伍中来,二是保证那些已经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寒门子弟的生活不至于太寒碜。这是一种必要的制衡。
考虑到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单位福利在中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务员队伍内部的分层,必定不仅仅表现在晋升和收入,也将表现在福利方面。
对有些人来说,过节的福利是两盒月饼,一桶食用油,一些鸡蛋;对另一些人来说,过节的福利,可能是几盒螃蟹,一张购物卡;对极少数人来说,过节的福利可能是数以万计的现金。
对有些人来说,住房的福利是能以低于市场价格在单位宿舍租一张床;对另一些人来说,住房的福利,可能是在偏远的郊区买一套单位分配的廉价住房;对极少数人来说,可能是象征性交一点钱在市中心购买单位的豪宅。
对有些人是雪中送炭的福利,对有些人是锦上添花,对极少数人是撑的要吐。谁领到什么福利的依据,不是“德能勤绩廉”,还是“你懂的”。
砍掉福利,许多人就饿得要死;恢复福利,少数人就撑的要吐;没有福利,寒门子弟和基层公务员就要慢慢被生活压力排斥出公务员队伍;有福利,公务员内部的分层将越拉越大。不论怎么,最终的趋势都是公务员队伍渐渐将不断分化,最终被极少数人垄断,形成极少数“二代目”领导一大群低素质临时工的局面。
这就是目前的状态。
一个小小的福利,难以摆平的原因,在于层级分明的内部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顶层,不利于底层,顶层能获得好处,转移损失;底层无可奈何,只能照单全收上面转移下来的损失。
福利问题是社会分裂的必然结果。福利也是社会分配的一种,和其它所有收入一样,必然也是悬殊的。当有的人饿得要死需要再来一个窝头糊口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吃山珍海味撑得要吐了。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变社会结构,不是饿死一些人,就是撑吐一些人,必然顾此失彼。
不调整这种以“你懂的”为依据的内部分层结构,不以“德能勤绩廉”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不规范公务员内部的待遇,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能解决表面现象:砍掉福利,必然导致怨声载道;恢复福利,必然造成种种弊端。
雷锋年代,雷锋过中秋节领到四块月饼,倍感组织的温暖。今天,几盒月饼却“发也不是,不发也不是”。
一沙一世界。福利虽小,却是综合矛盾集中的反映。
作者:MRand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