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年近岁除。眨眼间2019年也即将离我们而去。
纵观今年安防行业新技术变革,我们会发现今年安防行业涌现出新概念远不如2017年来的井喷,却愈发成熟踏实。
如果说2017年的安防是刚得到了AI这个玩具而雀跃不已的孩子,2019年的安防则更像是一个成熟的商人,每一个新技术、概念的提出和运用都直指落地。
毕竟,安防行业终究是一个前辈们靠着踏实工作一点点“熬”出来的行业,纵然涌入了许多新锐力量,但这份踏实的本心,我们不应忘记。
那么今年安防行业又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变革?各大安防厂商又是如何推陈出新,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呢?今天就来盘点一下2019年安防行业的技术变革。
物信融合推动大数据转型
何为物信融合?从字面意思解读,物信融合即物联网与信息网两网融合。这个融合依靠什么?其根本在于数据的打通和共用。智能物联网前端采集,形成结构化的价值数据进入信息网。让数据在感知端发源,经过解析和治理,最终与信息网当中的数据融合并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一个负责形成对事物的感知并进行初步处理,一个负责大数据的校验分析。智能物联网感知后,将初步结构化数据传递给信息网络,形成可用的策略,并对用户产生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并掌握规律进行预判;反之,信息网络在判断下一步行动前,会将积累的数据反馈给智能物联网,让前端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数据,不断完善数据库和行为。通过级联,两网用数据做桥梁,让用户获得更大的价值,是物信融合的根本。
那么物信融合能给安防行业带来什么变革?很简单,就是在相同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即赋能和落地。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对此介绍到:“一个企业再大,也不可能为做N套解决方案去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因为需求永远有N+1出现。”
而物信融合的核心做法就是将两网结合,通过高效的信息存储和处理方式来产生更多更有价值、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在这方面,海康将提供平台级联的能力来确保数据能够向上按需求汇聚,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而物信融合的布局,也彰显了海康未来对于物联网和信息网应用的野心。它为未来安防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即海康变成物联网和信息网的大平台,用户只需从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即可。这种理念的提出也彰显了海康作为业界龙头的霸气和底蕴。
而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毕会娟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无限赋能。我们希望成为最懂大数据的智能物联网数据服务提供商,成为最懂智能物联网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依托两网看数据,就有如于立于两江交汇点的船头之上,格局与视野未来可期。”
这里不禁回想起2017年海康物信融合刚提出时在业内饱受质疑,而2019年,海康物信融合数据平台已经覆盖全国24个省区、近百个城市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民生服务、城市运营、交通管理等领域提供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
在2019安博会上Hikvision AI Cloud软件家族已有57位成员,而物信融合的理念,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每个人期待。
数字孪生开启智慧孪生
大华总裁李柯之前在接受专访时曾经说道:“今天的安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业务范围不仅仅是安全防护。确切讲是视频物联或者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发展。AIOT则是未来的趋势。”
而无论是从去年的HOC城市之心还是今年的智慧孪生,都是顺AIOT的时势而生。
那么智慧孪生又有什么亮点呢?从发展层面来看,智慧孪生是大华以HOC为架构诞生出来的体系,也就是基于全感知+全智能的场景的智能感知。
不过同我们往常提及的数字孪生不同,智慧孪生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维的数据分析角度、数据来源和数据智能,是以AIOT构建从感知到业务层的闭环价值链管理和新型智慧城市架构。
简单来说,智慧孪生的目的就是让智能设备的感知变得更加智能化,达到甚至超过人脑的感知层面,让整个前端感知和后端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动态、多样、多维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智慧孪生系统就需要海量的算法和算力来支撑,在算力算法方面,大华股份自研成立了“巨灵”人工智能平台,自研算法、提升算力并在多个人工智能竞赛中拔得头筹。
在芯片方面,大华则采取自研+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同海思、安霸这类芯片厂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自建团队,进行芯片的个性化需求打磨,满足客户的需要。“如果说海思等厂商提供的是主食,我们要做的就是味精和豆瓣酱,能让菜肴更美味”李柯说道。
大数据层面,大华发布了DAHUA GAIA大数据平台,以一张数据在线网络、一个视图智能引擎、一个智能数据引擎和一个业务使能平台、一套架构支撑数据在线、价值计算和业务应用。
而GAIA平台通过全域AIoT接入解决了百万级的设备全网统一接入、广泛连接。对视图等动态数据和其他静态数据融合计算后,以智能引擎对云边算力统一管理,实现多算法协同。
总体来看,大华今年的动向都是朝着AIOT这辆高速列车在不断努力。智慧孪生在业务场景和需求的深度探查、大数据智能感知和价值链闭环管理上都有亮点。可谓简约而不简单。
端云协同
对于有思想、有能力的企业来说雷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产品、应用系统没有特点,在安防行业一味照搬“海大宇”只会让你远远落后于他们的脚步,而华为的端云协同,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自身在安防行业强大的竞争力。
2018年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的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云原生技术在生产系统中的应用数量翻了一番,正评估和准备使用云原生技术的企业用户量增长了3倍以上,在数字化的转型浪潮中,云原生技术俨然成为了其中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构建等领域深耕多年的华为,正摩拳擦掌地把他们的技术高效应用到安防行业当中,而今年被实践最多的理念,正是端云协同。
什么是端云协同,通俗地说,就是运用云技术让前端的功能性更加适合用户的需求。就像是现在的智能手机,通过云技术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订制个性化的功能,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端云协同的落地需要极强的算法算力支持。
以前端摄像机为例,单一功能摄像机的芯片算力大多不足1T,“脑力”严重不足,而智能摄像机的芯片算力,从4T到16T,远高于以往。
在算法方面,以往设备都是灌装特定的算法,且各家软件基本都是封闭的,前端算法升级困难。
对此今年华为提出了“2+4+N”的业务策略,“2”是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和昇腾芯片;“4”指以真数据、真智能、真开放、真安全跨越产业发展鸿沟;“N”寓意华为携手生态伙伴让智能安防走向各行各业。
华为联合中国移动发布《5G时代智能安防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也显示着华为在端云协同布局的野心。
这种模式的实行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持,对此华为先是提出了“数据融合”的理念,将线上线下的数据融合,利用大数据对多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同时华为将大数据组件开源,利用每个合作伙伴的实力来丰富平台整体的解决方案多样性。在二者基础上华为于今年安博会上推出了HoloSens算法商城,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未来对于行业的影响和推动则是可以预见的。
在产品方面,华为的多型复眼摄像机和IVS1800智能微云平台让人眼前一亮。这些都给业界带来了一股不一样的味道。
端云协同正如同《封神榜》里的小英雄哪吒,拿着强大的武器(云技术),却又有着自己对于安防的独到见解,未来华为将如何与海大宇继续角力,想起来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公安大数据转型引领警务机制变革
5月7-8日,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全面助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在今年年初,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赵克志部长也提出的“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
中央领导到部委领导的几次重要讲话,都明确指出了公安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将大数据建设提升到公安改革的高度。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警务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下安防行业的重要任务和市场,对于拥有海量高价值数据的警务领域,大数据的意义非同小可,警务管理迎来向智慧警务转型的关键节点和转折点。
然而公安大数据转型并非易事,目前公安大数据数据共享不充分、业务衔接不顺畅、涉密业务数据对外开放和共享不完善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虽然各地都建立了大数据管理平台,但各地间信息传递仍有困难,纵观各地公安部门的解决方案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公安大数据仍处于地方各自为战的“信息孤岛状态下”,尽管各地公安都建立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数据中心,但仍然无法做到各部门、乃至全国的数据高效接入和交换。
在此基础上,我国公安大数据体系的建设对云平台和云计算、视频智能化、大数据管理的需求空前旺盛,而如何设计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则成为了赢得警务大数据市场的关键。
5G技术的落地应用和AIOT的新发展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发放5G临时牌照,拉开了我国5G商业组网的大幕。自此我国正式跨入5G商用时代。
在安防领域,目前5G技术落地和AIOT的发展两者是互为推力。一方面5G技术需要以AIOT设备作为载体发挥它高效率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AIOT设备内部大量的数据运算、存储、上传需要5G的技术支持。
从实际落地情况上看,目前5G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讲任何安防设备具有5Gwifi接收模块都可称之为5G安防,但这种设备实际应用起来效率并不比4G设备高很多,且目前我国5G基站尚未建设完善,受到信号问题的干扰较为严重。
狭义上的5G应用则是指具有成套5G技术应用模块的安防设备,利用5G技术中的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构建独立组网,为人工智能终端提供支持。
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南昌试点的5G+VR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该平台利用5G和VR技术实现了监控区域内的数据建模,为现场指挥调度、现场人员疏堵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依托。
一台真正意义上的5G摄像机应具有超高清摄像、动态捕捉以及其他配合5G技术使用的智能技术
不同于5G领域种种条件的掣肘。今年安防行业AIOT领域呈现井喷式发展,海康、大华、华为、宇视等安防头部企业都推出了各自的AIOT产品和解决方案,智能眼镜、人脸识别核验一体机、人像识别一体机、智能巡视无人机等产品层出不穷。
此外,5G技术将为高清监控提供可靠的传输支持,而高清摄像也将反哺到安防行业当中,为更多后端技术的应用提供推力。目前来看,我国安防企业在AIOT的布局已经为接纳5G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二者在未来将结合的更加紧密。
“5G作为信息传输技术的进化,在未来将全面释放人工智能的潜能。”这是业界对5G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基本判断,两者的结合将催生更多行业和模式创新。
目前,人工智能对数据的处理一直依赖云端进行,但通过5G,在终端侧实现人工智能将变为现实。一些之前人工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边缘计算、终端侧来实现。
结语:落地为王,安防项目工程化愈演愈烈
纵观全年安防技术领域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我们不难看出比起前两年“大跃进”式的AI算力和算法比拼,各大安防厂商们都回归到了落地性上。毕竟再好的技术,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安防这个脚踏实地的领域是无法生存的。
随着“雪亮工程”、“天网”、“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安防工程建设的深入,未来安防行业的解决方案将变得更加立体和针对性。这就需求安防厂商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以智慧交通为例,车路协同怎么做最好?智慧公路如何建设?如何完善安全预警?智慧停车怎么做?ETC全面应用安防该怎样进行技术甄别等项目都需要具体的工程方案。可以预计的是,届时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针对项目的解决方案越来越炙手可热
随着华为、阿里、腾讯等CT、ICT企业的入局,未来安防行业的竞争在技术层面的竞争将持续加压。而届时评判一项安防技术的成功标准,将是工程化应用后的实际验收效果。
在这个前提下,目前很多安防业内普遍反应行业内核心技术类人才有不同程度的流失,而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技术竞争下保持安防企业原有的竞争力,则更需要我们安防人自己深思熟虑。
随着5G、AIOT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安防行业边界的逐渐模糊,未来安防行业内的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而届时安防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们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技术革新,无疑值得我们每个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