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结构
api
硬件无关的功能函数的API。uboot移植时基本不用管,这些函数是uboot本身使用的。
arch
CPU架构的目录。里面放着很多子目录,都是各种cpu架构。
board
板级相关配置文件,针对不同平台的功能下具体的实现。
common
文件夹下放的是一些与具体硬件无关的普遍适用的一些代码。譬如控制台实现、crc校验的。但是更多的主要是两类:一类是cmd开头的,是用来实现uboot的命令系统的;另一类是env开头的,是用来实现环境变量的。
cmd
实现uboot命令行下支持的命令,每一条命令都对应一个文件。例如bootm命令对应就是cmd_bootm.c
drivers
板级的驱动。这里面放的就是从linux源代码中移植过来的linux设备驱动,主要是开发板上必须用到的一些驱动,如网卡驱动、Inand/SD卡、NandFlash等的驱动。要知道:uboot中的驱动其实就是linux中的驱动,uboot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linux的驱动给自己用。但是linux是操作系统而uboot只是个裸机程序,因此这种移植会有不同,让我说:uboot中的驱动其实是linux中的驱动的一部分。同样的uboot中的驱动也支持设备树。
fs
文件系统相关的代码,这个也是从linux源代码中移植过来的,用来管理Flash等资源。
Kbuild
可以通过make menuconfig进行uboot的基本配置。
启动过程
uboot启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由start.s运行并实现相应的初始化,定义程序入口地址,初始化CPU,初始化内存,最后调用_main到第二阶段的板级别初始化部分。
第二阶段主要是C语言编写,对于硬件内存分配,初始化硬件设备,串口初始化,显示设备初始化,运行环境初始化等等,最后启动内核。
第一阶段
这里主要会涉及到两个汇编文件,完成最底层的初始化。
start.S
路径:arch/yourplatform/cpu/start.S
yourplatform按照实际使用的平台进行选择,如arm,x86,mips
这是一个汇编文件,如果分析的是arm的平台,需要对arm的指令集有简单的了解。
crt0_64.S
路径:arch/arm/lib/crt0_64.S
crt0是C Runtime Startup的简称,这部分程序主要完成C语言环境的初始化,最终会运行_main函数,由于水平有限,这里暂不对细节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
由于需要适配不同的硬件平台,提高可移植性和代码的复用,这部分使用基本使用C语言,在common下,board_f.c和board_r.c这两个文件基本包括了通用实现。初始化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前置的初始化在board_f.c中实现,后置的初始化在board_r.c中实现。
board_f.c
主要分析一下board_init_f函数,具体的代码
void board_init_f(ulong boot_flags)
{
...
if(initcall_run_list(init_sequence_f))
hang();
...
}
init_sequence_f数组中保存了需要初始化的函数指针,所以板级初始化。
board_r.c
这里和board_f.c类似,主要有board_init_r这个函数,完成板级的后置初始化,代码如下:
void board_init_r(gd_t *new_gd, ulong dest_addr){#ifdef CONFIG_NEEDS_MANUAL_RELOC
int i;#endif
#if !defined(CONFIG_X86) && !defined(CONFIG_ARM) && !defined(CONFIG_ARM64)
gd = new_gd;#endif
#ifdef CONFIG_NEEDS_MANUAL_RELOC
for (i = 0; i < ARRAY_SIZE(init_sequence_r); i++)
init_sequence_r[i] += gd->reloc_off;#endif
if (initcall_run_list(init_sequence_r))
hang();
/* NOTREACHED - run_main_loop() does not return */
hang();}
函数中通过initcall_run_list运行initcall_run_list列表中的函数,可以看一下init_sequence_r包括了各种板级的初始化,最终运行run_main_loop。